摘要:同樣是茶馬古道,為什么相當一部分人一提起茶馬古道就想到了云南、四川,而最早、正統(tǒng)的陜西茶馬古道反而不被承認。讓我們撥開歷史的迷霧,揭開茶馬古道的神秘面紗,從而得出答案。陜西的二條茶馬古道最強,四川次之,云南最后。其他各地的茶馬古道只能說是陜西、四川茶馬古道的延伸或分支。
關鍵詞:茶馬古道;歷史;哪家最強
中圖分類號:G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4-0-01
為什么會有茶馬交易?《明史》載:“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困以病。故唐、宋以來,行以茶易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狈?,舊時對西部邊境各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主要指藏族、羌族。
一、茶馬古道簡介
1.中國茶馬古道
中國茶馬古道分為:
1.1陜甘茶馬古道。是中國內地茶葉西行并換回馬匹的主道。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之一。
1.2陜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始于漢代,由陜西商人與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形成。由于明清時政府對販茶實行政府管制,販茶分區(qū)域,其中最繁華的茶馬交易市場在康定,稱為蹚古道。
1.3滇藏茶馬古道。真正形成于清朝。
1.4川藏茶馬古道是陜康藏茶馬古道的一部分。
2.研究茶馬古道歷史意義重大。
同樣是茶馬古道,為什么相當一部分人一提起茶馬古道就想到了云南、四川,而最早、正統(tǒng)的陜西茶馬古道反而不被承認。讓我們撥開歷史的迷霧,揭開茶馬古道的神秘面紗,從而得出答案。
以前沒人叫茶馬古道,茶馬古道的名稱是云南的幾位學者起名并被廣泛傳播。但是,最早的茶葉交易并不是在云南。
(1)茶馬古道歷史久遠。處于當時大背景下的人們對于茶馬絲綢布匹交易司空見慣,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和深遠影響,加之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忽視了對歷史文化的研究,由茶馬古道所輻射的文化力被隱藏了起來,隨著時間的消逝,那個時代的人們一茬茬去世,等到我們看到并想到應該重視時,我們失去了一線資料的來源,只能在史志書和其他書籍的只言片語中查找茶馬交易文化。
(2)茶馬古道到達的時間和路線。史料記載,囊日松贊時期,茶葉傳入吐蕃,部分人開始認識到茶葉有助消化等好處。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茶葉,茶葉的開胃功用開始為人民大眾所知,有需要就有市場,茶葉交易真正開始。而文成公主進藏路線唐蕃古道成了成了茶馬交易的最早路線,唐蕃古道從長安出發(fā),經(jīng)甘肅、青海,至西藏邏些(拉薩),以后發(fā)展成為陜甘茶馬古道。
二、陜甘茶馬古道是中國第一條茶馬古道
1.陜甘茶馬古道有兩條。一條是通過秦嶺山區(qū)道路經(jīng)漢中到達甘肅,另一條是沿著古絲綢之路渭河北岸經(jīng)武功等地到達甘肅。以上分別到達西藏和新疆,走出國門。
1.1陜甘茶馬古道是中國最早的茶馬古道。2012年,在西藏阿里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1800年前西藏古象雄王國時期的茶葉,這把西藏有茶葉的歷史提前了500年,他們是通過絲路分支(唐蕃古道)到達邏些。
1.2長安在渭河南邊,為什么古絲綢之路不走渭河南岸
因為渭河以南有大量從秦嶺山中流出的河流,僅周至、戶縣境內就有72條大小河流流向渭河,古時的河流缺少治理,夏季河水泛濫到處是水,比如在民國以前,渭河水從南岸沖出,一直淹沒到周至縣城北邊,達到10幾公里。渭北地勢高、河流等自然障礙較少,成為西行的最佳道路[1]。
2.陜甘茶馬古道是中國最早的茶馬古道。之所以不被重視,是因為隨著陜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的發(fā)展,通過陜甘茶馬古道前往西藏的商業(yè)路線幾乎停止,陜甘茶馬古道逐漸融入到絲綢之路之中。
三、歷史證明了陜西、四川茶葉的不可替代性
1.蹚古道的產(chǎn)生。據(jù)史書記載,公元前122年,張騫出使西域得知印度人與四川商人很早就從事貿易活動了,漢武帝決定打通從長安到印度的官道,西南絲綢之路官道由此產(chǎn)生,民間稱為“蹚古道”。(詳情請看《蹚古道在漢藏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市場決定地位。
2.1在全國范圍內,陜西、四川的茶葉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陜西、四川茶葉由于官方和陜西商人的參與,西南絲綢之路由四川商人與國外的民間交易上升為官方交易。
2.2陜西、四川茶葉需求量大,范圍廣?!睹魈鎸嶄洝罚ň?51)記載:“秦蜀之茶,自碉門、黎、雅抵朵甘、烏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無此?!币部梢钥闯?,這個時間,云南的茶葉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四、滇藏茶馬古道資歷最淺
為什么明朝時云南距離藏區(qū)近,卻沒有云南茶葉呢?
1.云南的簡要歷史。云南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是一個高原山區(qū)省份,地形復雜,它的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橫斷山區(qū),東部和南部是云貴高原特有地形,生產(chǎn)生活不便。
1.1土司制度對云南社會經(jīng)發(fā)展的影響。明朝以前人煙稀少,屬于蠻荒之地,為了便于管理少數(shù)民族,元明時在云南實行高度自治的土司制度,但是后來弊端越來越多,比如,本來就不多的漢人為了達到高度自治,把自己報為少數(shù)民族,也建立了土司制度。有的地方出現(xiàn)反叛。明代中葉以后逐步開始推行郡縣制,實施改土歸流,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地方,但是,發(fā)生了許多叛亂,影響最大的是發(fā)生在西南的持續(xù)十七年的奢安之亂,這對云南改土歸流的推行也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1.2移民發(fā)展經(jīng)濟。妥協(xié)后的明政府開始實施移民政策,因為云南有銅和銀等礦產(chǎn),而銀子是明朝的主要流通貨幣,移民人數(shù)大量增加,漢族帶來了先進的農(nóng)耕技術和種養(yǎng)植技術。由于市場需要,茶葉種植由與四川交界的地方傳向云南腹地。
2.茶馬交易離不開陜西、四川。這在歷史記載明確?!睹魇?食貨志》“用陜西漢中茶三百萬斤,可得馬三萬匹,四川松、茂茶如之,販鬻之禁,不可不嚴。”《明史·食貨志·茶法》:洪武四年(1371),“戶部言:‘陜西漢中、金州、石泉、漢陰、平利、西鄉(xiāng)諸縣,茶園四十五頃,茶八十六萬余株。四川巴茶三百十五戶,茶二百三十八萬余株。宜定令每十株官取其一。無主茶園,令軍士薅采,十取其八,以易番馬。從之。于是諸產(chǎn)茶地設茶課司,定稅額,陜西二萬六千斤有奇,四川一百萬斤?!?/p>
2.1明朝的官茶和商茶。明朝洪武五年,政府在川陜產(chǎn)茶區(qū)設立茶課司和茶倉,在秦州設立了第一個茶馬司,接著設立了河州茶馬司、洮州茶馬司、雅州茶馬司等,負責管理四川、陜西漢中和湖南等地出產(chǎn)的茶。戶部折衷其議,以漢茶為主,湖茶佐之。各商中引,先給漢、川畢,乃給湖南。如漢引不足,則補以湖引。報可。
由此可見,沒有陜西、四川的茶葉,就無法進行茶馬交易。
2.2云南茶葉深受巴蜀茶影響。《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其地東至魚復,西至表棘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蠶麻苧,魚鹽銅鐵,丹漆茶蜜……皆納貢之”。茶葉需求量大,為節(jié)約成本,一些四川、陜西商人開始在云南靠近四川的地區(qū)種植茶葉,這是云南商品茶葉的開始。
陜西、四川茶葉缺口較大,只好以湖南茶補之,經(jīng)陜西漢中至雅安、康定。一些不法商販制造假茶,《明史.食貨志》載:“湖南多假茶,食之刺口破腹,番人亦受其害?!?/p>
而這時云南當?shù)氐牟枞~種植者為濮、蠻,茶葉粗糙,甚至內有生姜、花椒等物,很難進入市場。
《明史.食貨志》載:“漢茶味甘而薄”。為了保障官茶交易正常進行,明朝還實行了嚴格的跨區(qū)販茶制度,即販茶分區(qū)域??梢?,在明朝時,陜西和四川的茶葉是主流,其他地區(qū)茶葉輔之。
為了茶葉的充足供應,也為了質量和便于運輸,陜西商人以湖南安化等地的大桿二道茶葉為原料,手工筑制磚茶,因在三伏天加工而成,稱“伏茶”,因以涇河水制作而成,功效類似土茯苓,又稱涇陽茯磚茶,這種茶磚利于消化,營養(yǎng)豐富。
云南的茶葉在明朝時產(chǎn)量很小且很少有商品茶,商品茶幾乎是陜西、四川人在種植。這就是《明史·食貨志·茶法》中幾乎全部說到陜西、四川的茶葉的原因,正文中偶爾提了湖南的茶,只在末位提到其他茶區(qū)的產(chǎn)地,云南處于最后一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明代中期后,隨著移民的增加,云南的茶葉種植才開始有了起色。
到了清朝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基本完成了云南、貴州、廣西三省的改土歸流任務,隨著行政管理的暢通和貿易壁壘的瓦解,移民人數(shù)大大增加,云南的茶葉才真正開始發(fā)展起來。
抗日戰(zhàn)爭時,由于國際交通運輸線被日軍封鎖,云南的茶馬古道起到了很大的運輸作用,在國際上名聲大作。加之云南的學者命名了茶馬古道,使云南的茶馬古道后來居上,而正統(tǒng)的陜西二條茶馬古道卻消逝在歷史的煙云中,相當多的人錯誤地認為,陜西沒茶葉,更沒有茶馬
古道。
而云南茶馬古道的成名竟然不是茶馬交易,而是國際交通線。
綜上,陜西的二條茶馬古道最強,四川次之,云南最后。
其他各地的茶馬古道只能說是陜西、四川茶馬古道的延伸或分支。
中國正在經(jīng)濟大發(fā)展中,陜西、四川、云南三地應加強合作交流,以古老的茶馬文化為支點,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發(fā)展地區(qū)經(jīng)濟,而不是各自宣傳。
參考文獻
[1]任升.“拓北庭”的歷史地位與意義[J].新西部,2019(2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