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軍
摘要:當前,中職學校生德育工作已成為中職教育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但現(xiàn)階段中職學校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仍然比較陳舊,德育工作缺少 “愛”的灌輸和“美”的傳遞,也忽視了情感溝通,更忽視了讓學生在實踐中通過德育實踐體驗,來感受“愛”,詮釋“美”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根據(jù)新時代對于新時代對德育的新要求,科學分析當代中職生的德育現(xiàn)狀和特點,針對中職生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用“愛”的灌輸,“美”的傳遞的德育育人方針。
關鍵詞:新時代;新德育;中職學校;五愛;五美育人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4-00-02
一、德育在中職學校的重要性
古人講“有德有才為圣人,有德無才為凡人,無才無德為庸人,有才無德是危害”,老祖宗很早就清楚了品德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因為縱使一個人有很淵博的知識,但如果德行敗壞,那他只會給國家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指出:“才者,德之資也;德之,才之帥也。”把德才關系分成四類;一是德才兼?zhèn)?,為上等之人,稱為“圣人”;而是德勝才者,謂之“君子”;三是無德無才,稱為“愚人”;四是無德有才,那便是“小人”。若要在此四種人中選擇,他主張;“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皆因:“小人挾才以為惡”“惡亦無不至矣”。小人主足智多謀,其“智足以遂其奸”,其勇足以決其暴“。猶如虎添翼,對社會之危害將更大。習總書記也曾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要物質(zhì)財富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的戰(zhàn)略思想。由此也可見,德育在中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中職德育面臨的問題
現(xiàn)在的社會,正處于經(jīng)濟轉型時期,各種思想潮流的侵襲,以及電視網(wǎng)絡等多種媒體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青少年的身心發(fā)育。青少年涉世未深,自控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沒形成,極易受到暴力、金錢等不良思想的誘惑和侵蝕。他們在物質(zhì)上都得到了滿足,但精神世界卻極度空虛——沒有理想、目標,缺少責任感,任性、唯我獨尊,尤為突出的是在道德行為上的嚴重缺失,既少尊師重教的意識,也缺少愛父母、友同學的心理。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招生人數(shù)逐年上升,但由于中職學校生源的特殊性,學生的素質(zhì)令人擔憂,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的文化課基礎薄弱;自我約束能力低下,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形成教師這個職業(yè)應有的良好行為習慣等等。在實際學習生活中學生就會暴露一系列問題,無知、冷漠、沒有愛心,女生戀愛觀存在問題,個別女生不懂自尊、自愛,夜不歸宿,早戀甚至早孕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缺少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審美出現(xiàn)偏差等等。加上近年來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不斷發(fā)生,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所以,提升幼兒園教師的素質(zhì),加強師范生師德師風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
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學校提出了“五愛、五美”系列活動育人方案。意在培養(yǎng)出有強烈的生命意識、情感意識、審美意識、是非意識的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
三、什么是“五愛、五美”素養(yǎng)培育模式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zhì),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所以,道德教育刻不容緩,責任重大。德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靈魂,是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日常工作的保障,學校應時刻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我校也把德育工作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三全育人”的理論思想下提出了“三心、四愛、五育人”的德育工作目標。
針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又提出了可持續(xù)的德育工作思路,制定了貫穿兩個學年的“五愛·五美”活動任務,通過系列體驗式活動,努力實現(xiàn)使人人成為“愛·美”的使者的德育工作目標,形成系列化、漸進式、體驗式的德育素養(yǎng)培育新模式。
“五愛”是指愛生命、愛自己、愛家庭、愛學校、愛國家;“五美”是指形象美、環(huán)境美、讀書美、勞動美、創(chuàng)造美。通過實施“五愛五美”素養(yǎng)培育系列活動,培養(yǎng)出有強烈的生命意識、情感意識、審美意識、是非意識的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總結出中職學校針對某一專業(yè)開展針對性的德育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
四、“五愛、五美”活動的實施
1.德育創(chuàng)新關鍵在教師觀念的轉變
習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說到:中華民族是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民族,我們的先人們早就提出:“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薄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稟賦。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前列。“五愛、五美”中有一個“創(chuàng)造美”的 主題,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作為解惑授業(yè)的老師,更應該有這種不斷向前,用于革新的思想,時代在變遷,學生的思想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德育教育不能一直停留在經(jīng)驗教育上。一些老師忘記自己從事教育的初心,因循守舊、滿足現(xiàn)狀的思想,滯后了學校德育的發(fā)展,因此老師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己的德育理論和思想。
2.德育資源庫的建立
“五愛、五美”在實施過程中共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組織召開“五愛五美”主題班會和體驗式活動思路的大討論,充分調(diào)動各位班主任的能動性,發(fā)揮班主任隊伍集體智慧的力量。第二階段;依托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幾位名班主任為核心,把任務分解到各名班主任小組。第三階段:組織老師對各小組做出的主題班會課件和體驗式活動進行討論和可行性論證,會后根據(jù)反饋意見進行修改完善。第四階段:具體實施,安排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用初步成形的課件在班上進行班會示范課,并邀請其他老師聽課,課后進行師生大討論,并進一步對課件和活動方案進行完善,最終定稿形成資源庫。
3.學校集體活動教育和班級活動教育相結合的育人模式
活動分為學校集體完成和班級獨立完成兩大塊內(nèi)容。學校統(tǒng)一開展男生教育、女生系列知識講座、感恩教育活動、愛國主義教育等等。班級會分年級分時間段按以下要求開展主題教育。
(1)開展一次主題宣講或主題班會。
(2)開展一次主題體驗活動。
(3)出一期主題黑板報或手抄報。
(4)建設一批示范崗或“愛·美”使者候選人。
(5)每個學生根據(jù)主題寫一篇心得體會
(6)進行一次項目評比(項目結束,結合班級、個人表現(xiàn),評出先進班級和先進個人)。
通過貫穿兩年的活動,使學生樹立“愛與美”的意識,具備“愛與美”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情感意識水平。在愛家庭、愛父母主題班會上,很多同學掉下了眼淚,淚水中包含著悔恨、感動、醒悟。班會課發(fā)言環(huán)節(jié)中,同學們一改往日的含蓄,拋卻了少年的羞澀,勇敢表達了對父母的愛,并把對父母想說的話寫在了貼紙貼在了黑板上。班會消除了同學和父母的隔閡,拉近了同學和父母的距離。很多同學深受觸動,對自己的一些行為進行了反思,希望以后好好孝順父母;在“愛生命”主題班會上,同學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知道了愛生命不但要愛惜自己的生命,也要愛一草一木,愛所有的生命。同時還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系列主題體驗式活動,如班級養(yǎng)護花草;如師生一起包餃子等讓同學切身感受愛生命和勞動的美,同時教學部還統(tǒng)一開展愛祖國的歌詠比賽、師生齊勞動、讀書分享會、“環(huán)境美”感恩學校畢業(yè)班刷墻活動等集體體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勞動、會勞動、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以及愛學校、愛環(huán)境等良好行為習慣。
五、“五愛、五美”是愛、美的傳遞也是自我修行
針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德育工作的目標是努力實現(xiàn)使人人成為“愛·美”的使者,說明“愛”在我們德育工作中所占的分量,讓學生有愛,學會愛,那班主任自己心里必須要有愛,要用心管理學生更要用愛呵護。我們很多學生都是留守孩子,單親孩子,都存在情感缺失的問題,缺少關愛。班主任要給予她們這種愛,在開展“五愛、五美”活動過程中自己要詮釋“愛”,踐行“愛”,要多關愛學生,多跟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需求;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要用愛感化學生,而這種愛也是嚴慈相濟的愛。既要關心關愛學生,對確定違紀犯錯,又屢教不改的學生,該嚴厲批評的還是要嚴厲批評,要掌握這個度。所以班主任在開展“五愛、五美”德育活動時,即是對學生的教育,也是班主任自我升華和自我成長的過程。
在學生成人的過程中,教師本身也在不斷成長。所以德育也是自醒和不斷自我成長的過程,班主任們在做“五愛五美”活動當中也在受著教育,這是自我教育,也就是教育了學生的同時也教育了自己,因為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必須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學生做好的榜樣。所以說“五愛、五美”即是對學生德育的教育,也是班主任自我的再教育。
六、結語
習總書記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方向目標。
“五愛、五美”德育育人模式是新時代下以新思想為指導建立的德育模式,也是根據(jù)學校實際情況量身打造的德育模式,德育不是一個大籮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它裝的必須是目前學生實實在在需要的東西,“五愛、五美”的內(nèi)容基本透視了目前中職女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些思想問題,并以求引導學生向善、向上、向美,但它不是靈丹妙藥,可以解決學生所有的德育問題,也不可能包羅萬象,能預防學生出現(xiàn)的所有問題.德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是潛移默化的感化作用,是“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的效果,需要從點滴中收獲實效。只要老師能用“愛”感化學生,用“美”陶冶學生,學生也將成為有愛之人,明辨是非之人。
人之初,性本善。沒有哪個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壞孩子。孩子的道德行為的形成,與他所處的讓我們每一位超凡人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 “愛·美”滋養(yǎng)我們的學生。在我們的努力下,學生以知礪志,以德立身,立足社會,立足未來!讓學生人人成為“愛·美”的使者。
參考文獻
[1]李國才.根據(jù)職高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德育工作[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8):47-48.
[2]馮建軍.“德育與生活”關系之再思考——兼論“德育就是生活德育”[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1(4):13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