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
讀了《黨建》雜志的紅色游記,許多難以忘懷的往事頓時浮現(xiàn)在眼前。
連日來,總是揮之不去的是聳立在山西省左權縣麻田鎮(zhèn)的一座山峰,它酷似彭德懷元帥在百團大戰(zhàn)中雙手舉著望遠鏡瞭望敵情的那張經典照片的剪影,不由得讓人感慨萬千。
那是在2014年的秋天,我去山西想了卻一個心愿:到左權縣麻田鎮(zhèn)參觀八路軍總部舊址。那里是一塊群山環(huán)抱的小平原,中間有清漳河水流過,可種麥、種稻,還可養(yǎng)魚、栽藕。這在崇山峻嶺中,真是天賜福地。
抗戰(zhàn)8年,八路軍總部共轉移駐地80次,但駐扎時間最長的是在左權縣麻田鎮(zhèn),前后兩次共4年。彭德懷作為前線最高首長在這里指揮了最艱苦階段的抗戰(zhàn)。
那天,我們是上午進山的,一路上腦子里總是想著電影中、書本上見過的那些艱難歲月。車子剛拐過一個山口,突然迎面撲來了一座山峰,“天啊!這不是彭總嗎?”沒錯!整座山峰就是彭總那張經典照片的原圖放大,惟妙惟肖,入化出神。
彭總逝世后無碑無墓,但在這太行深處,在八路軍總部舊址附近卻悄悄地長出一座彭德懷峰。你看他緊鎖著眉頭,似有所思;微彎的肩背,永在負重;一雙粗壯的手臂,舉著望遠鏡,像是架起了整個天空。他櫛風沐雨,柱天立地,整個身子與大山已經化為一體。
彭總,您還在瞭望什么,思索什么?
在蕭瑟秋風中,他望著山的那邊,硝煙從眼前慢慢飄過。
彭總鞍馬一生,凡中國革命最苦、最危險的時刻都有他的身影。紅軍長征進入陜北,敵騎兵尾追不舍,他在吳起鎮(zhèn)布陣,一刀砍掉了這個尾巴。毛澤東興奮地為他賦詩一首:“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抗戰(zhàn)8年,他一直在八路軍總部工作。1940年,敵軍瘋狂“掃蕩”,華北根據(jù)地縮小,最困難時只剩下平順和偏關兩個縣城。他毅然發(fā)起“百團大戰(zhàn)”,一戰(zhàn)消滅日偽三萬余,收復并鞏固縣城26座。解放戰(zhàn)爭,黨中央轉戰(zhàn)陜北,他率25000人與胡宗南的24萬大軍周旋。半年中,四戰(zhàn)四捷殲敵過半,活捉了五個師、旅長。
彭總在指揮大戰(zhàn)時非常沉著鎮(zhèn)定。他的老戰(zhàn)友習仲勛曾在《彭總在西北戰(zhàn)場》中有這樣一段回憶:
蟠龍鎮(zhèn)戰(zhàn)斗之前,敵人主力部隊排成長寬幾十里的方陣,鋪天蓋地向北撲去。而我軍指揮機關就駐扎在這“方陣”中的一個小山溝里。我們頭頂四面八方都有狂呼亂叫的敵人,大家都很緊張,人人都持槍在手。偵察員和參謀們不斷送來十萬火急報告,我焦灼地在窯洞里來回走動。而彭總卻若無其事地躺在我身邊的炕上,聚精會神地思考馬上要發(fā)起的戰(zhàn)斗怎么打。敵人剛從頭頂上過去,他立刻跳下炕。喊一聲:蟠龍!就率領全軍直撲蟠龍鎮(zhèn)……
彭總行伍出身,自參加平江起義、蘇區(qū)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又經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在諸多戰(zhàn)爭、戰(zhàn)役、戰(zhàn)斗中,他與死神擦肩過百次千回。
在蕭瑟秋風中,他望著遠處的村莊,掛念著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怎么樣?
彭總家境貧寒,13歲下窯挖煤,15歲當?shù)坦ぬ裟啵?8歲吃糧當兵。他一生總是念著老百姓的苦。八路軍總部駐麻田4年,正是中國抗戰(zhàn)史上黎明前的黑暗時期。軍隊浴血奮戰(zhàn),老百姓苦苦支撐。為什么發(fā)動百團大戰(zhàn)?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敵人步步壓迫,根據(jù)地已縮小成來回拉鋸的游擊區(qū),老百姓要負擔敵我兩頭的供應,已經無法生存。他奮起一戰(zhàn)痛殲日偽,根據(jù)地重見明朗的天,老百姓又過上正常的日子。
1942年,北方大旱。緊鄰的國統(tǒng)區(qū)河南餓殍遍野,山西根據(jù)地卻無一人餓死。彭總令機關每人每天節(jié)約二兩糧,救濟災民。軍隊開荒種地,警衛(wèi)員不忍心用彭總的馬去拉犁。他說:“我都要下地,我的馬還能搞特殊?”春荒難熬,他命令部隊不得與民爭食,附近山上的野菜一苗不許動,部隊渡荒只可捋樹葉、扒樹皮。他還帶領戰(zhàn)士為老百姓筑壩引渠,壘石架橋。
麻田人沒有忘記彭總,中國的老百姓也沒有忘記彭總。是他在廬山會議上說出了大躍進帶來的嚴重經濟困難,說出了人民公社讓老百姓餓肚子。
夫人說:“你是國防部長,這些經濟上的事哪用你來管?”他說:“我是政治局委員,不能不管老百姓死活?!彼交鶎右暡炜傄嚼习傩占依锵葡聘咨w,摸摸炕席,問問吃穿。他回家鄉(xiāng)調查,聽說有畝產萬斤高產田,連夜打著手電到地里數(shù)秧苗。他去看公共食堂,用勺子在大鍋里攪了一圈兒,只見一鍋青菜湯,他說:“這食堂散了吧!”
就這樣,他為人民鼓與呼,從不計較個人的得與失。
在蕭瑟秋風中,他望著相隔萬里的家鄉(xiāng),祈盼親人何時才能團圓?
彭總父母早亡,妻子和兩個弟弟是最近的親人??墒牵?928年7月22日,他參與組織發(fā)動平江起義后,結發(fā)妻成了“匪屬”,漂泊輾轉,歷盡艱辛,走投無路之下只好另嫁他人。
1940年秋,就在他指揮百團大戰(zhàn)時,國民黨發(fā)動二次反共高潮,血洗了他在湘潭的家,槍殺了他的兩個弟弟,弟媳重傷,侄子們逃亡在外。
1938年,彭總與浦安修結婚,夫妻倆在炮火中不知幾過生死關。1942年5月,日軍的大掃蕩是最危險的一次,麻田撤退,我后方機關被打散,損失慘重。左權副參謀長犧牲。浦安修死里逃生,彭總在事后集合隊伍清點人數(shù)時,才意外地發(fā)現(xiàn)她還活著。但就是這樣的患難夫妻,在1959年的“反右傾”政治高壓下,浦安修被迫提出離婚。
彭總無子女,格外愛憐兩個弟弟留下的遺孤。1949年,他一進城就把6個衣食無著的孩子全接到北京上學。10年后,他廬山受難,為不使親人受牽連,斷然不許孩子們再來看他。
彭總是一個重親朋感情的人,但在他身上,這種天賦之愛卻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剝奪,一個人在孤苦中走完人生最后的歷程。
夕陽中,我靜靜地仰望著這座彭德懷峰。中國大地上有無數(shù)的名山,名山里有無數(shù)象形的山峰。而恰恰就在彭總冒著炮火指揮戰(zhàn)斗的地方,怎么就長出了這樣一座山峰?
中國哲學崇尚天人合一。一個人,只要人民心里念叨他,在大自然中就總能找到他。太行山孕育了八路軍,孕育了彭德懷這樣的英雄。英雄替天行道,天地就來為英雄造像揚名。
彭總不死。他在望著中國共產黨的萬水千山來時路,望著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fā)展的新征程?!?/p>
(作者系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著名散文家)
(責任編輯:王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