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友
最近,西方一些國家的政要和媒體頻頻發(fā)出“與中國關系回不到從前”的聲音,英國外交大臣稱中英關系不可能再照舊繼續(xù),美國一些官員稱中美關系不會像從前,澳大利亞媒體對中澳關系也有相似評論。這些說法背后有什么樣的弦外之音?
的確,西方一些國家與中國的關系再也回不到從前了。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新冠疫情蔓延更是引發(fā)人們對后疫情時代世界秩序的思考。面對一個變化更為激烈的世界,各國都在根據現實情況調整對外關系。在這種大背景下,如果還期待各國間關系與從前一樣,無異于刻舟求劍。中國同樣也在思考未來世界秩序的可能發(fā)展,積極調整外交政策。
盡管在世界形勢巨變之下各國關系都回不到從前,但是西方一些人士發(fā)出對華關系再也回不到從前的感嘆,其指向卻似乎不是對世界秩序演化的客觀思考,而是認為以前的對華關系體現了對中國的單方包容,而回不到從前則意味著以后對中國要更為嚴厲。
如果對華關系“再也回不到從前”是這樣一種思考方向,那么這些人士恐怕還只是停留在臆想中的從前。現實中這些國家的對華關系從來沒有建立在所謂寬容的基礎上,中國也不需要這些國家的“寬容”。中國與這些國家關系的核心是互利共贏。通過發(fā)展正常的對華關系,這些國家都實現了自身利益。
與中國交往實現了本國利益,也沒有損害所謂的原則。中國踐行“不干涉內政”原則,無論這些國家內部如何,中國尊重他們,不指手畫腳、說三道四。現在的問題是,一些人士不想繼續(xù)以往基于互利共贏的對華交往模式,要用自身“原則”來要求中國,向中國單向地擴張意識形態(tài)。在這種邏輯之下,如果中國沒有遵守他們的標準,就變成了損害他們的“原則”。這不是原則,這是赤裸裸的意識形態(tài)霸權,是莫名其妙的價值觀在作祟。
事實上,就以應對新冠疫情的實踐看,中國行勝于言。在維護人權上,中國犧牲了經濟發(fā)展的“利益”來切實維護人民的健康權;在有效問責上,中國處理了抗疫不力的政府官員;在信息透明度上,中國真實嚴格地對內對外報告疫情等相關信息。而反觀一些國家,為了經濟和選票忽視疫情發(fā)展規(guī)律,不惜犧牲人民生命健康;各個層面的官員爭相作秀,卻很少認真反思施政不足。哪怕疫情處理再差,也沒有高級官員因此辭職;在信息透明度上,一些國家的新冠“零號病人”何時出現至今仍撲朔迷離。當然,這絕不是說中國表現完美,在抗疫過程中,中國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以應對疫情看,一些政客從狹隘的意識形態(tài)出發(fā),本能地排斥中國的抗疫行動,擔心客觀評估中國的表現會損害其高調宣揚的“原則”,甚至空洞地拿某些原則來指責中國,更不愿意承認自己糟糕的應對措施已經摧毀了“原則”的實質意義。
有趣的是,喜歡用對華關系“回不到過去”字眼的人士目前都來自“五眼聯盟”成員國,不由得令人懷疑他們是不是待在封閉的小圈子里,“分享”著同質化的情報,使用著類似的語言,協(xié)調著彼此對華的外交。
世界變化如此之大,某些人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自身的表現及與中國的關系,不要一直沉浸在道德優(yōu)越感的幻覺當中。如果他們眼中的對華關系應該是沒有成本地指責中國,居高臨下地教訓中國,這樣的狀態(tài)不是“回不去”,而是“不存在”。一直從后視鏡里看對華關系,是看不清未來的,希望相關人士平心靜氣地正視這個世界正在發(fā)生的變化。▲
(作者是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