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羌軼君
近年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出現(xiàn)了斷層現(xiàn)象。《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 中明確提出:“要讓幼兒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要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民間慶典的機會,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傳統(tǒng)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眰鞒兄袊鴤鹘y(tǒng)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應盡的義務,也是我們的共同責任。幼兒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的最初階段,更應該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幼兒的心靈種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
以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化為主題,借雞毛毽子這一中國傳統(tǒng)玩具,我們按“春種、夏耘、秋收、冬藏”四個系列,設計了12 種“花樣毽子”親子體育游戲活動。以親子互動形式展開競賽,旨在讓傳統(tǒng)文化以嶄新的面貌呈現(xiàn)在幼兒面前,提升小班幼兒的體育技能,讓他們在初步接觸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感受傳統(tǒng)游戲的樂趣,并在改編和創(chuàng)新雞毛毽子系列游戲的過程中收獲成功的喜悅和創(chuàng)造的滿足,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本篇借助春季適合播種的特點,通過“采苗”“運秧”“栽種”3 個具體情境,遞進式地設計了3 個基于傳統(tǒng)羽毽的創(chuàng)新游戲,著重訓練幼兒的手腳協(xié)調(diào)力、肢體平衡力和松展性。在模仿中潛移默化地為幼兒灌輸“春種”理念,在親子互動中增進感情。
1. 采苗多多樂
游戲準備:雞毛毽子(系繩和不系繩的)若干個、計時器。
游戲玩法:幼兒通過抽簽,分成赤、橙、黃、綠、青、藍、紫7 組,4 名幼兒為一組。幼兒踢,家長數(shù),1 分鐘內(nèi)總數(shù)最多的一組獲勝。
2. 運秧沖沖沖
游戲準備:雞毛毽子30 個(每組10 個)、草編榻榻米坐墊6 塊(代表“田埂”,每組2 塊墊子)、4 個籃子(2 個籃子放在起點,2 個籃子放在終點)。
游戲玩法:幼兒保持站姿,兩手張開,手背向上,左右手背上各放一個雞毛毽子,頭頂一個雞毛毽子,站在坐墊上保持平衡往前走。當幼兒的腳離開第一塊坐墊時,家長拿起第一塊坐墊為幼兒鋪路,重復以上動作,直到幼兒將雞毛毽子運到指定地點。
3.栽種遠遠拋
游戲準備:雞毛毽子60 只、大小相同的布3 塊、竹籃子3 個。
游戲玩法:1 名家長和1 名幼兒組成一個播種小組,3 個播種小組一同比賽,幼兒站在距離“田地”80厘米處,家長站在距離“田地”160 厘米處。每個播種小組與對應的“田地”站成一條直線并分配到20 株“育苗”,家長和幼兒各10 株。用腳將“育苗”踢進“田地”范圍內(nèi),寓意將“育苗”種到田地里。時間不限,每組20 株“育苗”全部播種結(jié)束后,“田地”范圍內(nèi)“育苗”數(shù)量多的一組獲勝。
本篇圍繞夏季莊稼生長的特性,精選“移苗”“除草”“澆水”3 個代表性場景。配合竹筒、藍印花布軟墊和沙包等傳統(tǒng)游戲道具,挖掘羽毽的形態(tài)特點,設計了3 個創(chuàng)新游戲,著重訓練幼兒的爬行能力、感知能力和速度,讓“夏耘”的理念通過親子游戲根植于幼兒內(nèi)心。
1.移苗好又多
游戲準備:12 塊折疊軟墊、小竹筒22 個、毽子11 個。
游戲玩法:3 個小組同時進行游戲。幼兒在前,家長在后,一同在軟墊上向前爬行。幼兒將左側(cè)小竹筒上的毽子準確地放置到右側(cè)小竹筒上,家長再將右側(cè)小竹筒上的毽子準確地放回到左側(cè),后面的幼兒再次搬移,以此類推……爬到終點后,再回起點接著玩,碰到小竹筒或雞毛毽子掉地視為游戲失敗,并退出游戲,堅持到最后者獲勝。
2.除草樂翻天
游戲準備:大箱子12 個(每個箱子有一面有圖,共6 面雜草圖和6 面泥土圖),兩種不同顏色的毽子若干個。
游戲玩法:4 個家庭分成兩組,一組叫雜草組,任務是將雜草面翻到上面,按照圖上的指示種上“雜草”;另一組叫秧苗組,任務是把泥土面翻至朝上,把“秧苗”種上。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看場地上的“雜草”多還是“秧苗”多。別人翻過的,我們可以再翻回去,比誰的動作快。
3.澆水空中灑
游戲準備:灌滿水的塑料瓶40 個、毽子40 個、沙包40 個。
設置兩塊“梯田”,每塊“梯田”由兩個不同高度的竹凳錯落搭成,分為上、中、下三層,瓶子在三層均勻排布,每塊梯田上共放有20 個瓶子。其中,一排排瓶子象征著要犁的田,毽子象征著田里生長的植物,瓶中的花朵、昆蟲模型象征著田間地頭的植物與小動物,沙包寓意著灑向農(nóng)作物的水滴。
游戲玩法:1 名幼兒與1 名家長為一組,兩組成員在1 米外分別向兩塊“梯田”投擲沙包,每組共有20 個沙包,一次可投擲一個或多個,數(shù)量隨意。當沙包用完時,擊倒瓶子多的一組為勝。
本篇充分展示秋季豐收的季節(jié)特征,移情入“萬物生”“拾穗”“揚谷”3 個秋季獨有的畫面,利用簸箕、斗笠、篩子、簍子來模擬3 個豐收的場景。讓毽子成為親子互動的橋梁,側(cè)重訓練幼兒的運動能力和數(shù)字感知力,增強幼兒對“秋收”這一四時農(nóng)耕標志性概念的理解。
1. 莊稼高高長
游戲準備:竹簸箕5 組、雞毛毽子5 個。
游戲玩法:幼兒與家長面對面站立,間隔2 米。幼兒用簸箕往上拋毽子,模擬植物生長的過程,原地連續(xù)拋3 下后幼兒將毽子拋給家長,由家長接住即獲得勝利,中途毽子掉下則需重新開始。
2.禾穗顆顆拾
游戲準備: 3 個竹帽子(幼兒用)、雞毛毽子30 個(代表禾穗)、碳化積木若干(用來建谷場)。
游戲玩法:1 名幼兒和1 名家長為一組,3 個家庭同時進行比賽。家長在家建“谷場”,幼兒去撿拾“禾穗”,一次只能撿3 棵,撿回放進谷場中。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禾穗”多者為勝。
3.揚谷粒粒香
游戲準備:2 個大篩子(用木棍支撐)、1 個大簍子、30 個毽子。
游戲玩法:2 名幼兒站在兩米之外對準大篩子扔毽子,家長在旁記錄扔進篩子的毽子數(shù)量。數(shù)量多者為勝。
以“秋收冬藏”作為游戲結(jié)尾,重點突出“運糧”“入倉”“慶豐”3 個活動,展示四時農(nóng)耕、水到渠成的歡欣振奮的場面,旨在發(fā)展幼兒的情感認知和共情能力。
1.運糧快快跑
游戲準備:竹子小推車2輛、毽子20個、帳篷1個。
游戲玩法:家長將毽子(糧食)放在幼兒背上,幼兒像小馬一樣將毽子運到竹子小推車旁,再運上車,家長拉著小推車運送“糧食”。10 個雞毛毽子(糧食)全部運送完,速度快者為勝。
2.入倉喜滿滿
游戲準備:三個竹筐(谷倉)、6 張小凳子、3 個竹梯子、雞毛毽子(稻谷)30 個。布置場地(走過“田間小路”,跨過“溝渠”來到“谷倉”)。
游戲玩法:1 名幼兒和1 名家長為一組,將毽子放在頭頂上,走過小凳子,跨過竹梯子,走到自己家的“谷倉”邊,用手投擲或用腳將毽子踢進自己家的“谷倉”內(nèi),規(guī)定時間內(nèi)運送數(shù)量多者為勝。
3. 慶豐喜樂多
游戲準備:圓形噴繪布、毽子若干。
游戲玩法:幼兒和家長圍成一個大圈,拿著一塊圓形大布,布下放滿毽子,家長舉起布,幼兒在布下?lián)祀ψ?,全部撿完后一起將毽子(代表收獲的農(nóng)作物)放在布上,一起往上拋,一起歡呼,一同慶祝。
在活動中,幼兒開心又投入。這樣的活動不僅加強了親子互動,還弘揚了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