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討大學生情緒Stroop效應,采用Stroop范式,以重慶師范大學的20名大學生為被試,記錄他們在3中不同情緒詞匯下的反應時,考察是否存在情緒Stroop效應,從而研究情緒對認知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被試存在明顯的情緒Stroop效應,其中性別和詞匯性質(zhì)的主效應顯著,性別和詞匯的交互作用顯著。
關(guān)鍵詞:情緒;情緒Stroop效應;大學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情緒總是發(fā)生著變化,有時認知影響著情緒,有時情緒也會影響著我們對事物的判斷,情緒和認知到底有怎樣的關(guān)系,它們各自又有怎樣的生理機制,這些一直是廣大心理學者熱切研究的焦點。
一、相關(guān)概念
(一)研究背景
1935年, J.R.斯特魯普(Stroop)為了揭示在讀字和顏色命名的認知過程中產(chǎn)生的干擾作用而設計了一種實驗。他采用各種不同顏色書寫的文字作為刺激,要求被試做的反應是說出書寫這些文字的顏色的名稱。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當字-色矛盾時(如刺激是紅色的“黃”字),說出字的顏色任務會受到字的意義的干擾,命名反應時長于其他組合情況(如刺激是紅色的“紅”字),此現(xiàn)象被稱為 Stroop效應。該實驗設計也被稱之為STROOP范式, 在有關(guān)沖突控制的研究中經(jīng)常被用到。
在國內(nèi)外,現(xiàn)在已有較多的關(guān)于情緒Stroop效應的研究,主要在于論證情緒Stroop效應的存在以及其與Stroop效應的關(guān)系;考察某些特殊人群的情緒Stroop效應的特點;探討閾下情緒Stroop效應。已有研究主要考察了負性刺激的情緒Stroop效應,而文章將著重研究正、中、負性刺激的情緒Stroop效應及其成分機制。
(二)研究目的
從研究取向來看,一開始大多研究者關(guān)注了焦慮癥、抑郁癥等精神障礙人群負性刺激的情緒Stroop效應。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正常人對威脅刺激也存在情緒Stroop效應。近些年,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了正性刺激的情緒Stroop效應。文章主要探究正負性刺激的情緒Stroop效應是否存在。
(三)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本研究旨在分離正性和負性刺激情緒Stroop效應的快效應和慢效應。對快效應與慢效應的分離,有利于進一步闡明情緒對注意的影響機制,還有利于研究情緒Stroop效應中的注意警覺與注意滯留成分。另外,對正負性刺激情緒Stroop效應的研究,也能拓展以往有關(guān)情緒Stroop效應(主要關(guān)注了負性刺激的情緒Stroop效應)的研究結(jié)果。
(2)實踐意義
情緒Stroop效應不僅可以用來進行臨床心理疾病的診斷,而且可以用來判斷治療的效果[2]。本研究旨在考察正性和負性刺激情緒Stroop效應的快效應和慢效應。對于正常人群而言,為引起他們的關(guān)注,或許呈現(xiàn)正性刺激能幫助他們更快的集中注意力,對其生活工作學習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四)問題提出
從心理學研究取向來看,一開始大多研究者關(guān)注了焦慮癥、抑郁癥等精神障礙人群負性刺激的情緒Stroop效應。后來發(fā)現(xiàn)正常人對威脅刺激也存在情緒Stroop效應。近些年,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了正性刺激的情緒Stroop效應。文章主要探究情緒Stroop效應在正性、中性、負性情緒詞語中是否存在快慢效應,以及在性別是是否存在差異,詞匯和性別的交互作用是否明顯。
(五)研究構(gòu)想
文章的實驗讓被試對情緒詞語的不同顏色進行判斷并命名,同時作出按鍵反應,來考察三類情緒詞語的情緒Stroop效應是否存在,如果存在Stroop效應就要研究其干擾的特點,以及是否與性別類型有交互作用。
(六)研究假設
大學生具有情緒Stroop效應,其中性別和詞匯性質(zhì)的主效應顯著,性別和詞匯的交互作用顯著。
二、實驗
(一)研究目的
以不同情緒的詞匯作為實驗材料,考察是否存在情緒Stroop效應,以及其在大學生中存在的特點。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隨機選取重慶師范大學的學生30名(男生15名,女生15名),平均年齡21歲,視力或矯正視力都正常,沒有色盲,均為右利手。
(2)實驗材料
參照王一牛編制的漢語情感詞系統(tǒng),分別選取正性詞、負性詞和中性詞各10個,練習詞10個,其中詞的呈現(xiàn)有兩種顏色:紅色和藍色。
實驗采用的正性詞有:父母、友誼、才華、天堂、禮物、風光、大方、氣質(zhì)歡樂,樂觀;平均效價7.12,喚醒度5.31。實驗采用的中性詞有:邊境、化裝、開支、日常、平滑、軍事、法律、醫(yī)生、風俗、初步;平均效價5.01,喚醒度4.17。實驗采用的負性詞有:小偷、出賣、火災、勾結(jié)、丑陋、無能、下賤、心慌、乞丐、危機;平均效價2.82,喚醒度5.55。
正式實驗前的練習階段所用詞匯為中性詞:覆蓋、搜尋、散發(fā)、移民、消防、鐵路、請求、調(diào)節(jié)、政府、突圍,平均效價5.01,喚醒度4.33。
(3)實驗設計
實驗采用二因素混合實驗設計:3(詞匯性質(zhì):正性、負性、中性)x2(性別男、女),其中詞匯性質(zhì)作為被試內(nèi)因素,性別作為被試間因素。分別采用10個正性詞、10個中性詞和10個負性詞作為實驗材料,每個詞分別出現(xiàn)兩種顏色:紅、藍,一共lOx3x2=60個刺激,使用隨機呈現(xiàn)方式。
(四)實驗程序
實驗采用E-Prime心理學軟件編寫實驗程序,實驗開始時在屏幕的中央呈現(xiàn)注視點“+”,時間為800ms ,然后將刺激呈現(xiàn)于14英寸的筆記本電腦顯示屏上,圖片像素統(tǒng)一為640×191,每個帶顏色的詞都出現(xiàn)在黑色背景的屏幕中央,要求被試盡可能又準又快地作出按鍵反應,整個實驗分為實驗前的練習階段和正式實驗階段。
首先是呈現(xiàn)指導語:實驗首先在電腦屏幕上出現(xiàn)一個紅色的“+”號注視點,提醒你實驗開始,并集中注視電腦屏幕中央,接著呈現(xiàn)一個帶有顏色詞語,請你判斷這個詞語是什么顏色,如果是紅色請你按鍵盤上的“D”鍵,如果是藍色請你按鍵盤上的“K”鍵。實驗呈現(xiàn)時間很短,請你集中注意,又快又準地做出判斷。明白上述指導語后,請你坐好,將雙手放在鍵盤上,把左手的食指放在“D”鍵上,右手的食指放在“K”鍵上,實驗要求你使用這兩個鍵回答問題。準備好后,先請你按“Q”鍵開始聯(lián)系,然后進入正式實驗。在練習階段,要求被試進行20個詞的練習,在看清顏色后盡快作出按鍵反應,目的是讓被試記住紅色和藍色對應的鍵盤位置。如果想要繼續(xù)練習可以按“Q”鍵進入練習階段。
練習完畢后才可以進人正式實驗,讓被試在明白指導語并且做好準備后,按“P”鍵進人正式試驗,正式試驗有60個刺激,整個實驗用時4分鐘左右。
三、結(jié)果
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
表1表明,被試對三種不同性質(zhì)的詞匯進行反應時所用的時間,負性詞匯>中性詞匯>正性詞匯,以正性詞匯反應時為基準,負性詞匯延遲了49.73ms,中性詞匯延遲了1.65ms。
表2表明,性別主效應顯著,F(xiàn)=4.317 ,P<0.05;詞匯性質(zhì)主效應顯著,F(xiàn)=3.614,P<0.05,出現(xiàn)了情緒Stroop效應;性別與詞匯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xiàn)=0.994,P>0.05。
表3采用LSD法進行事后檢驗表明,正性詞匯和中性詞匯的平均數(shù)差值為1.65ms,P>0.05,差異不顯著;正性詞匯和負性詞匯的平均數(shù)差值為49.73ms,P<0.05,差異顯著;中性詞匯和負性詞匯平均數(shù)差值為48.09ms,P<0.05,差異顯著。
四、討論
在情緒詞匯的反應實驗中,大學生出現(xiàn)了顯著的情緒Stroop效應,其中負性刺激反應時>中性刺激反應時>正性刺激反應時,這與曾瑜芬[2]等人的研究結(jié)果有點差別,其結(jié)果是被試存在明顯的情緒干擾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情緒詞匯(積極、消極)較中性詞匯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反應時延遲。這可能是被試比較少,不夠具有代表性的原因,也可能是積極的詞匯確實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反應更加快,具體原因還需進一步證實。
在情緒詞匯的反應中,大學生詞匯性質(zhì)的情緒Stroop效應具有性別差異,通過對詞匯性質(zhì)、性別反應時方差分析,表明性別主效應顯著,造成這樣結(jié)果的原因可能是男生的反應時一般情況下較女生而言要快。
對比三類詞匯,負性詞匯反應時最長(580.51ms),中性詞匯其次(523.43ms),正性詞匯最快(430.78ms),詞匯的主效應顯著,但是通過多重比較后,發(fā)現(xiàn)正性詞匯和中性詞匯差異不顯著,再看其干擾量(干擾量=情緒刺激反應時-中性刺激反應時),正性詞匯為-1.65ms,負性詞匯為49.73ms,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可能是正性詞匯和負性詞匯對被試所誘發(fā)的情緒感受是不一樣的,負性詞匯所誘發(fā)的感受相比正性詞匯更加強烈。從“優(yōu)先加工模型”來作出解釋,負性詞匯所誘發(fā)的情緒感受類似于產(chǎn)生威脅性刺激所產(chǎn)生的情緒感受,并且人天生具有把注意資源優(yōu)先分配到威脅刺激上的本能傾向。因此,威脅刺激自動化地獲得了注意資源,得到優(yōu)先加工,導致了對當前活動的干擾,所以負性詞匯的干擾要大于正性詞匯的干擾。
五、結(jié)語
通過詞匯閱讀作業(yè)任務 ,采用正性、中性、負性詞三類刺激材料,探索情緒 Stroop 效應,結(jié)果表明大學生中存在明顯的情緒Stroop效應;在詞匯的情緒Stroop效應中,性別和詞匯性質(zhì)的主效應顯著,不存在性別和詞匯的交互作用。
參考文獻
[1] 蔣重清,楊麗珠,劉穎.閾下情緒STROOP效應發(fā)展特點[J].心理學報,2007,39(02):242-248.
[2] 曾瑜芬.正性詞的情緒Stroop效應的實驗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
作者簡介:成潔(1994.11- ),女,漢族,重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認知與教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