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娟 陸素君
摘 要:研究基本培養(yǎng)基MS、1/2MS、改良MS與不同濃度水平的6BA、NAA、馬鈴薯等方面對金線蓮芽的增殖、長勢方面產生的影響。在生根方面則主要是研究基本培養(yǎng)1/4MS、1/10MS、1/4改良MS以及添加物馬鈴薯對金線蓮組培生根的方面影響。結果表明,金線蓮增殖的最佳培養(yǎng)基為改良MS+6BA3.0 mg/L+NAA0.5 mg/L+200 g/L馬鈴薯,最佳生根培養(yǎng)基組合為1/4改良MS+NAA0.5 mg/L+馬鈴薯200 g/L。
關鍵詞:金線蓮;增殖;生根
中圖分類號:S56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020(2020)01-0022-03
Abstract:Effects of combination of basal medium (MS,1/2MS and modified MS)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6-BA,NAA and potato on the bourgeoning and growth vigor of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 Lindl while impacts of combination of medium (1/4MS,1/10MS and 1/4modifiedMS) and adding potato on the rooting of this plant were studied.Results showed that medium of “modifiedMS+6-BA3.0 mg/L+NAA0.5 mg/L+potato200 g/L” was the best on bud proliferation while medium of “1/4modifiedMS+NAA0.5 mg/L+potato 200 g/L” was the most excellent on rooting.
Key words:Anoectochilus roxburghii;proliferation take root
金線蓮Anoectochilus roxburghii是一種蘭科多年生藥用草本植物,多生長于海拔500~1 600 m的陰濕森林或竹林內[1],素有“烏人參”美稱,該植物有調節(jié)內分泌、強心利尿、降血壓等功效,其提取物還有治療乳腺癌的作用[2],具有廣闊的開發(fā)利用前景[3],但由于其自然繁殖率極低,生長極為緩慢,加上近年來的大量采集,金線蓮資源日趨枯竭[4]。而采用組織培養(yǎng)手段對金線蓮進行短期快速繁殖,建立一套快繁體系,對該藥材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金線蓮無菌初代瓶苗。
1.2 方法
1.2.1 芽的增殖
以MS、1/2MS、改良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改良MS對大量元素進行修改即KNO3 2 140 mg/L,NH4NO3 1 000 mg/L,其它成份與MS同),附加不同濃度的6-BA,NAA、馬鈴薯,采用正交表(L934)對不同組合處理試驗,3次重復,每處理接種10瓶,每瓶10個莖段,為避免因莖段部位不同而產生差異,本試驗均采用中部莖段,每10天觀察一次,50天后記錄芽的增殖情況,長勢等。試驗安排見表1。
1.2.2 試管苗生根
以1/4MS、1/10MS、1/4改良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附加濃度分別為0.5、1.0、1.5 mg/L的NAA,添加物為馬鈴薯,其濃度分別為0、100、200 g/L,碳粉0.5 g/L,三個重復,每處理接種10瓶,每瓶接種10株長約2.5 cm、有兩個節(jié)點且生長健壯的芽條。每10 d觀察一次,60 d后記錄苗的出根情況、根條數、根長等。試驗安排見表2。
1.3 其他培養(yǎng)條件
蔗糖30 g/L,瓊脂粉5.5 g/L,pH值5.8,培養(yǎng)溫度(25±1)℃,繼代增殖階段培養(yǎng)即800 Lx,生根階段1 200~1 500 Lx。
2 結果與分析
2.1 培養(yǎng)基、激素水平及馬鈴薯的添加對金線蓮繼代增殖的影響 ??由表3、表4可知,不同處理間在芽的增殖系數、芽生長狀況方面是有差異性的,而在芽的增殖方面增殖系數是評定增殖優(yōu)劣的主要指標。在本次試驗中對各因子之間進行k值比較分析中發(fā)現,在不同培養(yǎng)基中以改良MS、6-BA濃度為3.0 m/L、NAA0.5 mg/L和馬鈴薯200 g/L的k值最大,是最佳理論組合。并且從芽的長勢來看,基本培養(yǎng)基1/2MS芽在粗壯程度、高生長、整齊度上是最差的,MS次之,最佳的是經過改良的MS,芽粗壯、較其他兩組都高且出芽整齊。進一步進行方差分析,由表4可知,四個因素中6-BA對增殖的影響達到極顯著水平,說明金線蓮對不同濃度的6-BA的誘導極其敏感,且6-BA濃度越高,越易在莖段節(jié)點處形成叢生芽點,而在6-BA濃度為0.5的基本無叢生芽點;而基本培養(yǎng)基對增殖系數的影響則達到顯著水平,NAA、馬鈴薯則影響不顯著,說明影響金線蓮增殖主要因素在于6-BA的濃度,其次是基本培養(yǎng)基成分。從k值來看,金線蓮的最佳增殖配方為改良MS+6BA3.0 m/L+NAA0.5 mg/L+馬鈴薯200 g/L。
2.2 基本培養(yǎng)基、不同激素水平、馬鈴薯的添加對金線蓮生根產生的影響 ??由表5可知,不同處理對金線蓮的生根率、根條數、根長方面影響是不同的,現在對生根的主要指標生根率的數據進行方差及極差分析,從k值大小來看,金線蓮生根產生最大影響的是馬鈴薯,其次是基本培養(yǎng)基,而NAA對其生根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小,并且培養(yǎng)基以1/4改良MS最好,NAA則以1.0 mg/L、馬鈴薯以200 g/L為最佳。進一步對其進行方差檢驗可以看出,馬鈴薯對其生根的影響是極顯著的,培養(yǎng)基則對其生根的影響顯著,NAA對生根的影響不顯著。在添加了馬鈴薯的培養(yǎng)基中,均有良好的生根體現。在無馬鈴薯的培養(yǎng)基里,生根則受到顯著影響,根短且生根不齊,有的只在切口處形成根點而無法形成有效根。從試管苗的長勢來觀察,則1/4改良MS則表現在苗木生長更加粗壯,根系更加發(fā)達,因此1/4改良MS+NAA1.0 mg/L+馬鈴薯200 g/L最佳的生根培養(yǎng)基組合。
3 結果討論
(1)在金線蓮繼代增殖中,最適宜的培養(yǎng)基為改良MS+6BA3.0 m/L+NAA0.5 mg/L+馬鈴薯200 g/L,其芽萌發(fā)快且粗壯、增殖倍數高,生長速度快,苗相整齊,可達到快速育苗要求。
(2)在生根培養(yǎng)中,對基本培養(yǎng)基要求不高,三種培養(yǎng)基均可誘導出生根,其最佳的生根配方為1/4改良MS+NAA1.0 mg/L+馬鈴薯200 g/L能達到很好的生根效果。
(3)在對金線蓮的培養(yǎng)過程中,無論是在繼代增殖方面,還是在生根方面,均表現出對馬鈴薯的依賴,如在增殖中,缺少馬鈴薯的則表現為植株矮小,株干細弱,在生根方面則更加明顯,除了長勢弱,根系短、苗木長勢不齊,與添加了馬鈴薯在長勢上是無法比擬的。
參 考 文 獻
[1]中國科學院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七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225-226.
[2]邱運亮,段鵬慧,趙華.植物組培快繁技術.北京[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152.
[3]王小菁,陳剛,李明軍,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的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102-103.
[4]李介元.臺灣金線蓮[J].臺灣農業(yè)探索.2001(2):42.
(責任編輯:唐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