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嫻
陪讀家長在培智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教育資源,使家長成為培智學生語文學習的協(xié)助員、課堂學習紀律的監(jiān)督員、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者和語文實踐活動的引導者,從而促進培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特殊教育學校智力低下的學生大多伴隨著各種病癥,或多動,或自閉,或腦癱,或伴有精神障礙,因此學校大多要求這些學生的家長在學校進行陪讀。家長陪讀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慮,更多的是讓學生在學校能更有效地學習,習得更多的知識,獲取必備的能力,為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人奠定基礎。陪讀家長是我們學校一種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教育資源,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讓陪讀家長成為我們培智學生的協(xié)助員、監(jiān)督員和培養(yǎng)者、引導者,從而讓培智學生更大可能地接受教育,更優(yōu)質地學習,更好更快地發(fā)展成長。
一、 學生語文學習的協(xié)助員
培智學生由于智力低下,學習能力比較弱,對于語文的學習往往相當吃力。課堂中教師要面對十幾個智力低下的學生,因此不可能每時每刻都能關注到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有了家長的陪讀,那學習的情況就不同了。課堂中的每一個學習過程都有家長的全程協(xié)助,學生的注意力就能相對集中,每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都能很好地去完成。
例如在教學新課文時,教師要求學生自由地指讀課文,家長就帶領學生按課文指讀課文,學生指得不到位的地方可以馬上更正,讀不出來的字詞家長就能帶著讀。書寫生字時,有筆畫書寫順序錯誤或者拖拉不肯寫的時候,家長就在旁邊提醒督促,確保完成書寫任務。事實證明,培智學生有了家長的陪讀,對一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能最大限度地掌握,學習的效率就大大地提高了。
二、學生課堂紀律的監(jiān)督員
培智學生,很多都好動且伴有精神類疾病,在課堂中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緒難以控制。吵著喝水上廁所的,甚至掀翻桌椅打同學的狀況屢屢發(fā)生,有時一些疾病也會在課堂上突然發(fā)作,嚴重影響了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習紀律。教師往往顧了這個顧不了那個,課堂紀律難以維持,教學內容無法實施。這時,陪讀家長就能很好地充當起課堂紀律的監(jiān)督員,控制住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學生需要上廁所時,就陪伴孩子上廁所,上完廁所及時帶回教室上課;疾病發(fā)作時及時帶到醫(yī)務室處理或者及時送往醫(yī)院就醫(yī)。這樣就盡可能少地影響到別的孩子的學習,也確保老師能將教學任務進行下去。
我班上有一個孩子多動得很嚴重,時不時要去惹旁邊的孩子,有時搶書本,有時突然打幾下,還會吐唾沫在他人身上,或者突然站起來跑到講臺邊搶老師的鼠標。在這樣突發(fā)的情況中,陪讀家長就能及時地制止此類行為,很好地管控住學生,維持好上課的紀律,保證了教師教學內容的順利實施。
三、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者
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好習慣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例如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都是我們需要培養(yǎng)培智學生的好習慣。一旦養(yǎng)成了好習慣,學生將受益終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往往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培養(yǎng),特別是培智學生。培智學生缺乏一定的自覺性和持久性,一種好習慣的培養(yǎng)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智學生的家長也不例外。課堂中老師培養(yǎng)的好習慣,需要家長一起配合和堅持。在家庭中要配合老師,加強好習慣的培養(yǎng)。
班內一培智學生是腦癱兒童,手指的協(xié)調性非常差,做精細動作比較困難,所以書寫難度很大,一開始連橫豎都描不像,都是手把手描的,很費時費力。由于動作的不協(xié)調,孩子總是哭鬧著不肯寫,家長也幾乎要放棄書寫。但通過教師的溝通以及課堂中的反復練習,慢慢地孩子的筆畫變得流暢了,也能獨立書寫筆畫了。家長從此樹立了信心,在老師的建議下堅持回家每天也書寫一頁紙。漸漸地,孩子愛上了書寫,已經習慣了每天書寫一頁,從筆畫的描寫過渡到簡單漢字的描寫,現(xiàn)在能獨立書寫簡單漢字了。堅持不懈,終有收獲。孩子堅持著去做,不僅手指得到了鍛煉,協(xié)調性得到了明顯改善,并且養(yǎng)成了學習的好習慣,識字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四、學生實踐活動的引導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好語文,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電視里、大街上、超市里,都是充滿活力的識字天地。為此,識字教學要以“大語文觀”為指導,打破只局限于課本的做法,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讓家長帶領孩子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主動識字,建立一個識字教學的開放系統(tǒng),養(yǎng)成生活中自主識字的習慣,提高探究能力。家長可以做好語文實踐活動的引導者,例如看電視時讓孩子念念喜歡看的電視欄目和節(jié)目名稱,上街時讀讀廣告、店名和路牌,逛超市時認認商品名稱等。這樣的學習,淡化了任務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增加了識字量,提高了學習效率。在實踐中,學生增強了學習體驗,提升了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陪讀家長在培智學生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是學校教育中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加強家校合作,能讓我們的殘疾孩子更好地融入學校生活,參與學科學習。家校雙方要共同努力,促進殘疾孩子更快更好地發(fā)展成長,使其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中區(qū)特殊教育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