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英
摘 ? 要:為適應本科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學校積極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傳統(tǒng)課堂模式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移動教學平臺學習通的使用增強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效果,提高了本校分子生物學教學質量,積極響應了教育部“淘汰‘水課,打造‘金課”的要求。
關鍵詞:分子生物學 ?課程教學改革 ?學習通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1(a)-0216-03
分子生物學課程是生物科學專業(yè)本科生的必修課程,是一門近年來發(fā)展迅速并且在生命科學領域里應用越來越廣泛、影響越來越深遠的一個學科。本課程是生物科學專業(yè)主干課。分子水平的生物學研究,正在越來越多地影響各個傳統(tǒng)生物科學領域。通過學習本課程,要求學生能進一步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引導學生進入生物科學發(fā)展的前沿,并理解有關基礎理論的實踐意義和應用前景,使學生的學科知識由廣度向縱深延伸。為今后從事研究或教學工作打好基礎。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應理論知識繁多、復雜,內容晦澀難懂,難以理解。課前預習及課后復習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及時與老師溝通解決,從而存在學習效果較差的問題。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改革是培養(yǎng)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專業(yè)人才的基礎,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要求要以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發(fā)展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收獲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中心,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傳統(tǒng)的“落后性”“滿堂灌”的教學形式,適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帶來的知識獲得和傳播方式的變化,適應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由傳授知識向培養(yǎng)素養(yǎng)和能力的轉變,適應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方式的轉變?,F代本科教育課程改革應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基礎,以傳授學生如何處理晦澀難懂的知識,提升學生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迎接挑戰(zhàn)的能力為目標[1]。
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發(fā)展,各種現代化教學方法和平臺應運而生,并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移動教學平臺超星學習通是一個集網絡課程建設;手機、電腦移動終端學習;資源共享;課堂簽到;投票;問題搶答;主題討論及作業(yè)布置、測驗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教學平臺,并可以與學校網絡教學平臺有機結合,從而有效實現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對學生教學效果的評測。
為了提高學校生物科學專業(yè)本科生分子生物學教學質量和水平,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結合學習通,將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有效融入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初步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實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辯證統(tǒng)一,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2]。
1 ?超星學習通平臺功能
超星學習通平臺是具有海量知識資源的知識傳播和管理平臺,與我校泛雅網絡教學平臺有機結合,實現專業(yè)課程建設、教學資料上傳于共享、PPT無線投屏上課、課堂簽到、多種選人方式回答問題、作業(yè)布置、點評、隨堂測驗等全系列教學流程為一體的現代化教學平臺,其中的群聊、主題討論功能可以實現師生之間的實時溝通,學生在課下預習及復習中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實時發(fā)布在此平臺上,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及老師及時回復。避免了傳統(tǒng)課堂中師生溝通不暢,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的問題。平臺中的統(tǒng)計功能可以對學生課堂中的課堂報告、學情及平時學習沉積進行統(tǒng)計,有效改革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課程考核評價方式單一的問題,注重了課程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平臺中的投票和問卷功能實現了學生對老師教學效果的有效評價。學生可以通過匿名投票或者填寫調查問卷的方式對任課老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方便老師及時反思、修改不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多種途徑及方法的有機結合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為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有效的措施。
2 ?超星學習通平臺在我校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2.1 課程建設
我校生物教研室教學團隊根據分子生物學學科特點及生物科學專業(yè)學生學習要求,采用集中備課、研討的方式制定課程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表。教學大綱中以項目的形式呈現課程教學內容,并在教學計劃表中詳細體現。開學前一周利用學校泛雅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分子生物學課程建設,并根據教學大綱及教學進程表制定章節(jié)目錄,組建班級,上傳學科相關的課外學習資料。
2.2 課前資料準備
每節(jié)課前任課教師將下次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必須掌握知識點等以思維導圖的方式發(fā)布到學習通,讓學生有重點、有目的進行預習,幫助學生梳理教材中繁多、復雜的知識點。同時,任課教師將課堂講授PPT、動畫、小故事、課程思政等教學內容和分組討論問題及課外作業(yè)等提前發(fā)布至學習通,方便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前學習、準備。
2.3 課堂教學
超星學習通的應用解決了以往任課教師必須使用U盤與教師多媒體相連接帶來的弊端,老師只需要使用手機端學習通即可與教室電腦投屏,實現手機端ppt與多媒體同步。另外,學習通的使用也避免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學生玩手機,不認真聽講的現象,因為學生為了取得課堂學習成績必須認真完成老師隨時發(fā)布到學習通上的問題討論、練習題以及隨堂測驗等,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提升。
傳統(tǒng)的分子生物學課堂教學中采用“滿堂灌”的方式,教師對于學生知識點的把握程度無法精確掌握,學習通中的統(tǒng)計功能精確地解決這一問題,對于學習在練習及隨堂測驗中錯誤率較高的問題,老師可以根據統(tǒng)計反饋情況及時進行解答,從而有效避免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老師只注重內容講授而不注重學生學習效果的弊端,對于分子生物學眾多復雜知識點的教學有較好的效果。
2.4 課后鞏固學習與交流
學生可以通過完成平臺上老師不值得課后作業(yè)、專題討論的方式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鞏固,對于不能理解的重、難點內容,學生可以通過群聊方式發(fā)布到班群里,同學之間互相討論,教師答疑等方式進行,使晦澀難懂的知識點有效得到梳理和解答。同時任課教師將課外閱讀資料,動畫,視頻以及課程思政內容發(fā)布到學習通,學生課外以自學、小組共同學習的形式完成,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課程思政學習思維。
2.5 課程教學反饋、評價
首先,學習通平臺的問卷和學生反饋功能為課程教學的效果和學生滿意度調查提供了實施途徑。教師通過設置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教學內容的多少、難易和學生掌握程度進行了解和把握,進而參照反饋結果對未來的教學內容進行完善,從而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效改善了課程教學效果。其次,由于學生學習全過程都在平臺上直觀體現,所以按照課程教學改革中重視過程性評價的要求,我們將平臺上的統(tǒng)計數據按30%的比例計入平時成績,從而實現更客觀、公平、多樣化的評價模式[3]。
3 ?學習通平臺在本校分子生物學教學中體現的優(yōu)勢
3.1 推動課程思政有效施行
生物教研室立足于系統(tǒng)化的思維,從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到課程體系、專業(yè)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整體設計,將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落實到公共課程、通識課程、專業(yè)課程和實踐課程教學中,力求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物課程教學和教學改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實現潤物無聲。
傳統(tǒng)的分子生物學理論教學中,由于知識點繁多,復雜,課時量不足等原因,教師課堂上專業(yè)知識傳授時間過長而導致愛國主義、理想信念、職業(yè)道德、科學素養(yǎng)等具有時代感的正能量內容沒有時間像學生傳播,而學習通平臺的使用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任課教師將涉及專業(yè)教學內容的思政元素、科學素養(yǎng)等以社會熱點或身邊鮮活事例的形式上傳至學習通平臺,學生在平臺上以觀看視頻、新聞等形式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等,不僅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時間,還能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同學反映觀看教育視頻已經成為他們預習時的一種期待。
3.2 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因學生自身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不同,學生參與課堂的形式及程度不同,像復習導入環(huán)節(jié),所有學生參與度都較高;而在新的教學內容傳授環(huán)節(jié),部分學生的參與明顯不夠。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課堂的深度和主動性也不同,如有的學生只是淺層次被動參與,而有的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積極主動參與。此外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嚴重影響著學生參與課堂度。課堂提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評價手段,也是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最普遍的方式。教師通過不斷循環(huán)的“提問——回答——反饋”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回憶舊知識、掌握新知,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矯正補救,從而使課堂教學在師生和諧共鳴中有序推進。但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大多數的課堂提問都是由教師嚴格、有序地主導和控制著的,越是精彩的公開課,教師對提問的控制越嚴密。這種組織方式的直接后果是:教師提問時,只有個別學生得到了回答的機會,其他學生則只是旁聽,課堂教學難以保證全部學生的參與。
學習通平臺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全員參與的程度和提高每一位學生有效地參與發(fā)言或活動的程度。平臺上的選人功能可以使用教師搖一搖隨機選人,從而避免了教師的主觀因素選人,使所有的學生都得到被選中的機會,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相應的分數,這不僅作為過程性評價的一部分,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4]。平臺上的搶答功能則更加適合課堂參與積極主動性高的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有效保持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所有學生都能深度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有效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
3.3 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程教學改革要求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為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課程的系統(tǒng)性思維,打造適應改革要求的“金課”,要以創(chuàng)新性、高階性及適當挑戰(zhàn)度為標準,摒棄傳統(tǒng)課堂上的陳舊、過時的內容,摒棄簡單知識傳授,摒棄學生不花時間、不動腦筋現象,要求學生要具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學習通平臺的使用恰當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將所有的學習資料都上傳至平臺,并給出知識點框架及思維導圖,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按照需要學習,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4 增加了師生的溝通交流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師生間溝通交流較少,雖設有集中答疑時間,但基本為教師主導,師生間缺少互動交流。課下學生有不懂的知識點不能及時得到解答。學習通平臺上的私信、群聊和學生反饋功能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學生有問題可以通過給教師發(fā)私信,群聊,反饋等多種功能傳送給教師。教師可以隨時隨地登錄移動終端的學習通平臺進行解答,不僅節(jié)約時間,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學習通平臺在本校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上的應用響應了教育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改革要求;適應了學校應用型轉型發(fā)展的要求;是“混合式教學”、“智慧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yè)課教學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處在教學改革實踐階段的學校具有較大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秀紅,胡清平.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推進的思考[J].農產品加工,2019,10(10):113-115.
[2] 趙旭華,趙虹,等.學習通平臺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的實踐[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9,21(10):830-832.
[3] 余和芬,丁衛(wèi),程杉.形成性評價在醫(y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探索[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8,20(7):528-530.
[4] 李寧,王順,張秀梅,等.“互聯(lián)網+”教育背景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初探[J].基礎醫(yī)學教育, 2018,20(7):593-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