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群波
摘要: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僅單純是一門應用型信息技術,同時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輔助學科,中職信息技術教育作為現代化教學的基礎,是實現傳統教學與現代科技相融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重視學生的信息化技術潛能培養(yǎng),注重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應用能力,激發(fā)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求知欲,以此實現高效課堂。
關鍵詞:中職;信息技術;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H319.3;G4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4-117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化思維,強調思維的開放性,通過計算機互聯網等相關工具的使用,有效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思維框架,適應當前中職信息技術新課程教學改革發(fā)展趨勢。
一、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中職信息技術發(fā)展方向
信息技術是整個中職教育體系中的重點學科,很多抽象問題會在信息技術教材中體現,但是信息技術也是學生目前所欠缺的技能,很容易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因此采用合理的多元化教學方式可以更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育創(chuàng)新,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傳統的學習方式過于單一和死板,并不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可以讓更多的信息化技術融入到課堂及課后,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尤其對于抽象性推理性的知識難點具有很好的提升教學效果的作用,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元化,因此社會也需要多元化的人才,當前的教育應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中職學生正生長在一個互聯網及其相關產業(yè)大發(fā)展的時代,因此學生對各種新興化的教學形式更感興趣,教師要基于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首先,信息技術需養(yǎng)成學生縝密的思維,而信息技術可以讓復雜化的知識點進行轉換,加快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換為內在能力,能將復雜化的知識內容以簡單形式呈現出來,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升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能的策略
1.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提升重視程度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尊重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以學生更能接受的教學方式,進行多元化的教學引導。對于抽象性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將互聯網技術與新媒體技術進行融合,注重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有沉浸式學習的體驗。中職信息技術課程集合了信息技術以及相應的生活理論知識為一體,但是中職生缺乏抽象思考能力,因此對于傳統性的教學形式并不感興趣,如果要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教學內容,就需要利用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教育引導,可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好奇心。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當前教育領域也不斷地借鑒多元化的教育形勢進行摸索和創(chuàng)新,未來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復雜化,因此要依照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成長規(guī)律進行教學。要針對中職信息技術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探索教育創(chuàng)新在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中的應用。信息化教學思維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需要按照教學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同時也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2.注重課程預習,引導學生學習
預習的重要性需要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從自身角度加強思想認知,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學習。首先,要對預習環(huán)節(jié)加以重視,并制定相關的預習理論知識考核及管理辦法,促進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深入研究分析,但其研究的過程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成長規(guī)律。其次,教師之間也要加強交流與合作,針對以往的教學經驗以及當前的教育目標,制定可行性強的預習教育方案,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理解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并逐步培養(yǎng)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必要組成部分。最后將預習課程的設計作為教師的評比考核組成部分,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主動性,并鼓勵教師將預習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各個方面采用全方位的教學形式,實現預習教育的最大功能化。教師也可以注重學生的預習能力培養(yǎng),讓學生成立興趣小組在每一次正式學習之前都先自主探索分析,將問題留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也能讓教師通過學生的信息反饋了解學生的思路,讓師生產生良性互動。
3.注重思維培養(yǎng),引導學生操作
在中職信息技術課程實踐中,通過典型的感性材料融入,可以使學生對計算機原型思維進行逐漸掌握。比如說,在學習軟件應用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制作一個簡單的教學問題,需在教學中進行問題性引導,如“這款軟件是否以前見過?是否見過其他人用過類似的軟件?軟件除了可以編輯文字,還有什么其他用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感知軟件的文字處理能力,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想象其他場景中文字與圖片相結合的實例,為下一步的教學做好鋪墊。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思維,進而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養(yǎng)。未來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更加多元化視角來審視當前技術的人才,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應用能力,不能將教學思維僅僅局限在程序設計以及程序框架之內,需要將計算思維真正融入信息技術的每一部分。
4.注重實驗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當代中職生生活在電子技術大發(fā)展的時代,他們接觸的信息來源更加寬泛,同時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通過技術實驗策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驗環(huán)境、實驗場景以及實驗軟件程序,讓學生不斷嘗試技術性的教學活動,并培養(yǎng)學生計算思維。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進行演示,并且按照教學步驟,一層一層為學生進行剝絲抽繭式的知識教學傳遞,這種教學方式過于保守,沒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因更多地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基礎進行教學,首先要為學生展示相關案例,然后讓學生自由交流,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學生自行討論,讓學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尋找靈感和方法。實驗策略是通過深入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教育實驗,同時通過學生自我的理論驗證,實踐總結能夠有效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同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引導和教學歸納的作用,幫助學生修改和完善知識內容。
5.開展合作教學,培養(yǎng)團隊精神
中職學生的知識體系建構過程是需要通過實踐以及理論相結合的方式才能完成,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綜合學科,其中的實驗必須由學生親自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以及產生記憶聯想,建議教師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必定產生一定的疑惑,教師此時需要“趁熱打鐵”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以此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認知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可以通過分組進行實驗或比賽的方式進行,為學生設定相應的主題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索,并要形成相關的書面性結論,每組要派一名同學進行結論陳述,同時也鼓勵其他同學對這位同學進行提問,學生在交流和溝通中產生思想碰撞,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這樣的教育游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集體榮譽感。
6.應用多媒體教學,提升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具有諸多的教學優(yōu)勢,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首先應從思想上注重多媒體的運用,在課堂上以豐富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設計教學方案,將圖片、文字、聲音、動畫、三維展示等多種元素進行有效融合,以更加別開生面的教學形式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中職生邏輯思維及抽象思維能力不強,但是有很強的具象思維能力,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并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將枯燥的知識點轉變?yōu)閷W生的興趣點,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完成學習,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印象。微課是近兩年比較熱門的教學手段,它并不會通過整體教學進行復雜的講解,但是比較注重“碎片化”的內容利用,貌似缺乏教學目的性和教學框架性,但是微課能夠針對特定的教學知識點進行簡單化的辨析,有助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取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隨著對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當前互聯網正在逐漸滲透到教育領域當中,教師應廣開教學思路,注重多元化教育手段的運用,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化的問題的難度降下來,讓學習更加高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預習內容制定當中,幫助學生找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魅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及課堂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陳越.信息技術在高職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0,22(9):65-69.
[2]虎峻峰.信息技術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職業(yè)教育,2020(9):60.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泉中職業(yè)中專學校,福建 泉州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