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盈
案例背景
他是我的一名英語課代表,老師們都叫他“小機靈豆”;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身材不高,瘦瘦小小的,學習成績優(yōu)異,性格外向,但總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tài);課上十分活躍,課下人緣較差。
案例過程
“課代表”風波 開學初沒多久的一天,他突然跑到我面前跟我說:“老師,我不想當英語課代表了?!边@令我很詫異,于是向他詢問原因。他羞澀地對我說:“老師,我總是忘收作業(yè)?!蔽椅⑿χ嗣哪X袋說:“沒關系,老師也經(jīng)常會有忘記事情的時候,但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你可以在桌子上貼個便利貼提醒自己。”我說完他只是安靜地點了點頭,便跑出了辦公室。我沒有多想,便又繼續(xù)開始了手頭上的工作。過了一周他又跑來找我說:“老師,我不想當英語課代表了?!蔽液闷娴貑枺骸盀槭裁囱??這段時間你不是收作業(yè)收得很好嗎?”“我覺得很累!”他的這句回答使我震驚了,我看了看他那無辜的小臉,嘴巴已經(jīng)撅起了老高。我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先讓他回去?!靶C靈豆”走后我陷入了沉思,為什么課代表的工作會讓他感覺很累?會不會是平時我交代給他的任務太多了呢?于是我在每個學習小組安排了一個副組長負責協(xié)助課代表日常收作業(yè)的工作,之后問題似乎得到了改善。
但很快問題又開始出現(xiàn)了。在一次英語早讀上,我要課代表幫助播放英語錄音,結果他以同樣“我覺得累”的理由拒絕了我的請求。于是,很多學生爭先恐后要求上前幫忙,我便提了提神,微笑著對大家說:“也許是我們的課代表今天不舒服,這次我來為大家服務,但在這之前請允許我代表所有同學向課代表每天無私的奉獻表示感謝?!闭f完,我還帶領全班同學為他鼓掌。這時,我看到小機靈豆的臉上浮現(xiàn)了一絲慚愧。隨后,在其他學生都認真讀書時,我輕輕走到了他的身邊問:“你今天什么時候去練籃球?我想和你一起去看看。”起初他聽到我的問題有點驚訝,但隨后便撓了撓腦袋說:“下午第二節(jié)課,您對這個也感興趣?。俊蔽椅⑿Φ攸c了點頭。
操場上的“聊天”? 下午我和他一起來到操場,陪他做了20分鐘的練習,之后便坐在一起開始了促膝長談。從他最感興趣的聊起,我問他喜歡是不是特喜歡籃球,有沒有特別崇拜的偶像,為什么崇拜他……然后我們提到了雷鋒,我還給他講了雷鋒的故事,希望想借著這個機會試著和他談談之前的問題。但我卻發(fā)現(xiàn),這樣煞費苦心的“教育”效果似乎并不明顯,這讓我很是撓頭。回到辦公室我苦思冥想了很久,到底怎樣才能改變他呢?
小紙條?大作用 經(jīng)過反復思考,我認為與其這樣煞費苦心地“教育”,不如讓潛移默化地“感染”。于是我在班里設置了一幫一小組,讓大家給這一周最想感謝的人偷偷寫一張小紙條。不久后的一個課間,他突然主動跑到我辦公室很郁悶地跟我說:“老師,為什么我沒有收到一張感謝的紙條,我也想在我的書包里發(fā)現(xiàn)驚喜。”看著他著急又渴望的神情,我心中暗自喜悅:他在慢慢改變,開始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與感謝。我輕輕摸了摸他的腦袋,跟他說,“老師知道,大家都希望能收到小驚喜,但是不要著急,只要我們真正幫助到了別人,小驚喜自然就會有了,也會有人從心底里想感謝你。這種幫助他人快樂的感覺比小紙條更加讓人開心與驚喜,而且你還會收獲友誼,收獲他人的尊重與喜愛。”“小機靈豆”聽后若有所思地撓了撓腦袋,點了點頭回去了。過了不久,他如我所料地開始改變……也是一個早上,剛下早讀,我正搬著作業(yè)本往辦公室走,一個小小的身影隨后追了過來,“老師我?guī)湍?!”一個清脆悅耳的聲音從我耳邊劃過,我看到了那個熟悉面孔,心里瞬間一股暖流襲來。我想這正是我努力的結果??粗е髡弑具h走的背影,我知道愛的種子已經(jīng)在他心中發(fā)芽。這不就是教育的力量么?
案例反思
潛移默化影響,用愛溫暖童心 著名教育學家李鎮(zhèn)西曾說: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回想自己的教學工作,這恰恰也是我感觸最深的,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是潛移默化的教育。都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那么教師則應該成為學生的一面旗幟,在學科知識與技能上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在行為習慣和處世態(tài)度上是學生模仿的標桿。教師應該不光傳道授業(yè)解惑,更應該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精神的引路人。
走進孩子心靈,用心經(jīng)營教育 教育不應只是為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有意義的教育應該是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正確引導和關愛孩子,和孩子建立起心與心之間的愛的橋梁。就像我國近代教育學家夏丏尊所說:“教育沒有感情、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p>
愛是相互的,作為教師應該用真誠的語言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實現(xiàn)與孩子心與心之間的交匯;像朋友一樣真誠友好,讓他們感覺友愛和快樂,才能換來學生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讓我們用心經(jīng)營教育,用愛溫暖童心;走進孩子心靈,用心經(jīng)營教育;潛移默化影響,用愛溫暖童心。
(作者單位:北京市順義區(qū)裕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