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已經(jīng)結束,其中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一共分為8套,教育部統(tǒng)一命制了3套,其它省份自主命制了5套試題,這8套語文試題都具有質量高、難度合理的特點,分析這8套高考語文試題都堅持德育為魂,相應和時代的主題,充分展現(xiàn)了五四運動以來我國青年的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突出了新中國七十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深入挖掘了新時代立德樹人的內涵,高考語文試題以智育為基礎,深化新時期高考試題內容改革,在落實考試評價體系上下功夫,和高中課程標準緊密鏈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在注重學生能力考查和應用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語文試題在音樂、美術、勞動教育上助力,對考試素材進行了有效選擇,科學展現(xiàn)了全面育人的理念。
一、堅持立德育人導向,加強語文考試的價值教育
目前高考語文課程改革正在進行,落實立德育人的教育根本任務是新時代教育的明確要求。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就立足于整個高考的評價體系,堅持立德育人的總體方向,針對性地結合語文的學科特點,通過專家科學的命題,把家國情懷后植其中,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時代精神滲透其中,用新時代的奮進之歌譜寫高考語文試題。
1.厚植家國情懷,培育追夢青年
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一百年來我們國家的奮斗史就是無數(shù)青年的奮斗史,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充分展現(xiàn)了語文學科素養(yǎng),把深厚的家國情懷融入其中,采用貼近社會現(xiàn)實和考生實際的方式,把愛國主義生動地呈現(xiàn)在試題之中,積極營造除了讓富有時代特點和青春色彩的情境,充分彰顯了育人的功能。例如今年的天津語文高考試卷就以“愛國情懷”為主題,遴選了方志敏、陶行知和黃大年三個人的材料,方志敏的材料表達了對祖國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陶行知對個人和國家的責任;黃大年獻身人類的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整個試題主題鮮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悟愛國主義的內涵,引導學生去思考個人、國家和民族的關系,引導考生領悟理想信念對新時代繼續(xù)奮斗的意義。
2.營造奮斗情景,激勵奮斗青年
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需要一代一代有志青年的不懈奮斗。在青少年的整個成長歷程中注入不斷拼搏的精神,堅定他們不斷奮斗的腳步,強化他們不斷拼搏的勇氣,這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2019年高考語文試題普遍通過給考生講述奮斗的故事,弘揚模范人物的奮斗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激勵考生成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者和接班人。其中全國II卷的語文試題“青春接力,強國有我”,就是從五四青年說起,到新時代青年的努力奮斗,再到民族復興的中國青年的接力,使“奮斗”這一主線貫穿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歷程之中。試題通過呈現(xiàn)的材料和整個任務驅動,為考生營造出了一個真實的情境,考生在考試過程中真切感知到了青年的奮斗和我國歷史進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感悟到了青年奮斗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還從正面增強了考生的擔當意識,激勵考生在新時代努力奮斗。再如上海卷應用題中的“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就是鼓勵青少年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江蘇卷古詩詞鑒賞中就通過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贊揚哪些理想信念堅定的精神和埋頭苦干的精神。這些題目的立意都是在營造奮斗的情境,都是在有意識地激發(fā)考生的奮斗激情。
二、落實高考評價體系,深化語文考試內容改革
2019年的高考語文試題重在落實立德育人的任務,為選拔適應時代高素質的人才而服務,這些試題緊密銜接了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落實了語文學科的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的要求,在深化考試內容改革上下足了功夫,在增強考生的見識、提升考生語文素養(yǎng)上挖空了心思,在凸顯語文學科應用導向,突出試題的情境設計上花費了心思。不但凸顯了高效選拔人才的功能,還凸顯了基礎教育改革方向的引領功能。
1.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在增強考生見識上下足了功夫
習近平同志在去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豐富學識、增長見識的過程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2019年的高考語文試題就是在選取語文素材上注重語文基礎知識考查的同時,實現(xiàn)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的滲透,引導考生在考試的過程中增長見識。例如全國卷中有三道文言文閱讀試題都選自《史記》,全國II卷論述類文本節(jié)選自論杜甫,全國I卷、全國II卷文學類試題分別選自魯迅的《理水》和莫泊桑的《小步舞》,可謂經(jīng)典薈萃,名家云集。全國II卷的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主要要求考生從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三個祖國發(fā)展的重要節(jié)點展開想象;全國II卷、全國III卷的材料分別選自港珠澳大橋和嫦娥四號飛抵月球背面的標志性事件,回憶過去,思考今天,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此外,語文命題的材料還有過我國的傳統(tǒng)音樂、書畫藝術的內容,充分發(fā)揮了語文學科的載體優(yōu)勢,使我們的考生在回答試題的過程中領略祖國的文化盛典,銘記國家的革命歷史,達到增強四個自信的目的。
2.凸顯試題應用,在提高考生關鍵能力上下功夫
新一輪高考內容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強化考生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主要從全面考察學生的信息處理、邏輯處理以及審美鑒賞等方面的學科關鍵能力,展現(xiàn)考生的應用能力,引導學生在實踐方面以及學以致用方面的能力。5套試題重點選擇不但能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學科特點,還和國家的發(fā)展以及科技的進步、人民的日常生活等素材緊密相關,試題利用這些素材引導考生綜合利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全國試題中,選取的材料廣泛涉及港珠澳大橋、“一帶一路”“嫦娥四號”等國家重點事件,還選擇了世界乒乓球比賽、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等體育熱點和傳統(tǒng)音樂以及中國書畫等文化熱點的素材。這些素材的選擇,有利于引導考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熱點中理解語文、在國家大事中應用語文,在應用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理解生活,在理解中參與社會和服務社會。
三、綜合體現(xiàn)體育、美術和勞動教育,在全面發(fā)展上下足功夫
2019年高考語文試題全面貫徹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在考察學生德育水平和智育水平的基礎上,貫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揮的理念和相互融合的發(fā)展規(guī)律,進一步加強對體育、美術和勞動教育的引領,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激勵學生身體力行上做足了文章。
1.選取古今藝術精華,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彰顯試題的育人功能
語文學科的特色和優(yōu)勢是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今年的云高考試題堅持了美育的導向,選取了一些藝術經(jīng)典,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充分發(fā)揮了美育促進國家素質教育的功能,在引導考生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情趣、涵養(yǎng)浩然正氣以及升華人生的境界上做足了文章。例如2019年的高考語文試題特別注重引導考生在藝術經(jīng)典的熏陶中感受美、在藝術經(jīng)典的熏陶中體驗美。例如全國語文考高試卷中既有《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人物形象美,也有《阿房宮賦》中雄壯的建筑美,還有《赤壁賦》中婉轉流暢的音樂美。在全國II卷中莫泊桑的《小步舞》以其“含而不露”的寫作風格,充分塑造了舞蹈夫婦的完美形象,考生在這些美學作品中完全可以領略文學大師高超的觀察力和藝術張力。
2.弘揚熱愛勞動精神,倡導學生熱愛實踐,在落實勞動育人上下功夫
2019年的高考語文試題立足于我國是一個熱愛勞動的民族這一基礎,在歌頌勞動價值,弘揚勞動精神上做足了文章。整套試題引導考生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勞動是創(chuàng)造人類文化幸福的基石的理念,勞動是美麗的,一切幸福是靠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例如全國III卷選取的古代詩詞閱讀,就節(jié)選了一首富有民歌風味的《插田歌》,這首民歌描述了農(nóng)民們在田間勞動的場景,通過簡練的筆墨勾勒出一幅幅興趣盎然的插田場景,充分表達了農(nóng)民勞動時的喜悅之情。江蘇高考試卷現(xiàn)代文閱讀選取的《表妹》一文,通過一對表姐妹在小溪邊洗衣服的場景,贊揚了勞動之美,引導考生思考快樂勞動的價值所在。
3.關注體育熱點,激發(fā)學生的體育精神,在健體勵志上下功夫
在發(fā)展中高素質人才方面體育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體育教育對于增強學生的體質和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2019年高考語文試卷在引導學生梳理正確的體育館、弘揚體育精神方面下足了功夫。在選擇體育素材的時候注重蘊含體育人的奮斗精神和愛國情感,很好地發(fā)揮了體育育人的功能。例如全國III卷的語言文字運用題目就是借助第55屆世界乒乓球比賽這一體育熱點為載體,充分展示了我國乒乓球隊員的驕人業(yè)績,激發(fā)了剛健有力的體育精神,青年學子的愛國激情也被激發(fā)出來。全國III卷的閱讀題目呼應了奧運精神,從志愿者的角度激發(fā)青少年熱愛奧運、關注體育,增強了考生的參與意識和體育精神。
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全面貫徹了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滲透了全國教育大會的精神,和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重大歷史節(jié)點密切結合,在推進高考語文內容改革上動了很大的心思,落實了高考立德育人的德育機制,全面探索出了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的方法,為高中教育的下一步改革起到了指揮棒作用,對于引領基礎教育改革方向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郭新芳,山東省鄄城縣第一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