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記敘文創(chuàng)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認為要引導學生寫出觀點明確、內(nèi)容充實、富有情感、充滿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文章。這對于高一階段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學生普遍存在記敘文寫作意識薄弱,寫作能力低下的問題。很多學生在塑造人物的時候顯得平面化、臉譜化,缺少個性,在描述情節(jié)的過程中顯得平鋪直敘,缺少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積極展開序列化指導,引導學生將閱讀、寫作和評論結(jié)合在一起,構(gòu)筑合理的寫作模式,通過閱讀了解正確的寫作方法,通過寫作展開具體嘗試,通過自評、互評等活動得到提升和發(fā)展,這樣的教學更具有條理性,能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循序漸進的提高。
一、追本溯源,探析“讀寫評”三位一體的內(nèi)涵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注重學生語文應用,促使學生均衡而有條理地獲得發(fā)展。讀寫評三位一體的寫作訓練,便是基于此展開的?!白x寫評”三位一體活動的內(nèi)涵在于讓學生通過閱讀吸收知識和文化,促使其對社會、人生進行深入思考,通過寫作提升表達能力,在評論的過程中得到診斷和激勵。所以這種教學方法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比較符合認知學習理論的一般規(guī)律。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在外界的支配下被動進行的,而是在頭腦中進行主動建構(gòu)的?!白x寫評”三位一體的活動能刺激學生自主進行閱讀和觀察,吸收知識,并在頭腦中進行加工、完善和內(nèi)化,這樣就更好地創(chuàng)造了刺激環(huán)境,能促使學生讀寫結(jié)合,獲得循序漸進的進步。
二、行之有道,探析“讀寫評”三位一體的原則
(一)以讀促寫,博而能一
“讀寫評”三位一體教學活動的原則之一就是要展開以讀促寫的活動,讓學生在博覽群書的過程中獲得感悟,并且從中得到啟發(fā),提取出各種知識點,并用于自己的寫作之中。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廣泛地展開課內(nèi)外閱讀活動,并且嘗試運用精讀的方法了解作品的寫作特點是什么,思考其中是否有自己沒有掌握的寫作方法。久而久之,學生就能觸類旁通,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必修2第1課《荷塘月色》、第2課《故都的秋》等作品后,組織學生展開以讀促寫的活動,鼓勵學生展開拓展閱讀,尋找更多展現(xiàn)景物的作品進行閱讀,并且嘗試從中獲得感悟。在閱讀了《道士塔》等經(jīng)典的散文作品后,學生認識到在寫景的時候不能單純只是描寫景物,而應該運用情景交融的方式進行寫作,還要展現(xiàn)出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chǔ)上,鼓勵學生展開寫作活動,以《這里的風景》為題目,寫一下自己看到的景物,感受沉浸在自然靜美中的體會,并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寫下來。這樣的教學活動起到了以讀促寫的效果,學生在閱讀中獲得啟迪,在自主創(chuàng)作中磨練自己的寫作能力。
學者張中行認為讓寫作變得毫不費力的秘訣就是多讀多寫,多讀多寫能吸收各種知識,融會貫通,最終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將長文讀短,將短文讀長,運用概括的方式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nèi)容,又或者展開無限的想象,探究作品中的留白處。這些方法都能促使學生以讀促寫,為提升記敘文的寫作能力打下基礎(chǔ)。
(二)以評導寫,一而及多
以評導寫也是“讀寫評”三位一體的原則,在學生完成了寫作任務后,不能將他們丟在一旁,而應該用合理的方法進行指導,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作品中的問題,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展開升格寫作。在評論的過程中要注意先找到學生作品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鼓勵學生在此基礎(chǔ)上舉一反三,自主尋找自己的其它問題。
必修1第2課《詩兩首》的《雨巷》、《再別康橋》后,鼓勵學生以《詩人之情》為題目展開創(chuàng)作,寫一下自己最喜歡的詩人,嘗試思考其寫作風格的形成。在學生創(chuàng)作后就要展開評論,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所在。首先圍繞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展開評論:“很多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沒有寫到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但是試想一下,一個人的經(jīng)歷是否會對其創(chuàng)作風格產(chǎn)生影響呢?”這便促使學生找到了自身的問題,這樣學生就能投入到自主修改的過程中。如有學生在評論《雨巷》的時候就寫到了作者當時的生活狀態(tài),體會到了作者處于深深的憂慮中,這樣就能更好地展現(xiàn)出作者是一個情感細膩豐富的人,有助于體現(xiàn)人物形象。
學者張中行認為多動筆和少動筆之間,精批改和有重點、有針對性的批改之間,要舍棄牽著,選擇后者,這樣才能讓學生提升寫作意識。在評改作文的時候也要如此,要抓住學生身上存在的最大問題進行引導,起到“一語驚醒夢中人”的效果,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啟迪,最后提升其自主評改的能力。
三、匠心獨運,探析“讀寫評”三位一體的策略
(一)寫,整體推進,重點突破
在具體展開“讀寫評”三位一體的教學活動時,要注意讀、寫、評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序列。以寫為例子,要注意選擇使用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教學策略。首先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實際寫作能力設定與之相配套的寫作策略。一般來說要按照立意的能力、選材的能力、安排結(jié)構(gòu)的能力、語言美化的能力這幾個角度入手,一步步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癥結(jié)所在,并有重點地進行突破,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學習必修1第6課《鴻門宴》的時候,學生認識到作者十分擅長塑造人物,該作品中涉及了劉邦、項羽等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但是不會讓人覺得類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這個基礎(chǔ)上組織學生進行整體推進,圍繞“怎樣寫好人物”這個主題展開探究。在此后還要結(jié)合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重點突破,如有的學生不知道怎樣選擇符合人物性格的事例,有的學生不知道怎樣進行人物肖像描寫,也有的學生不知道怎樣才能通過內(nèi)心活動塑造人物形象。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問題加以指導,并鼓勵學生以《小人物》作為題目展開寫作,選擇生活中尋??梢姷娜宋?,圍繞肖像、心理等角度展開寫作,有針對性地突破。
在設計寫作訓練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具體學情,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方式,而應該設計一些有彈性的訓練項目,根據(jù)學生的問題靈活地安排各個訓練項目,這樣才能做到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結(jié)合,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二)讀,開闊視野,提升眼界
讀的序列要注意引導學生不斷地開拓視野,提升眼界。首先要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拓展,鼓勵學生自主閱讀一些課外的同主題作品,并嘗試展開對比閱讀。其次要鼓勵學生積極了解社會時事新聞,這樣能讓學生開拓視野,所選擇的寫作材料也會更具有實效性。最后還要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自主閱讀,讓學生的閱讀視野更加廣闊。
在學習必修2第9課《赤壁賦》后,鼓勵學生展開有條理的拓展閱讀活動。首先圍繞同主題展開閱讀,搜索一下還有哪些名家寫過“赤壁”,并將這些作品整合起來,看看每一個作者的切入角度是否一致,寫作特點有什么不同,通過對比閱讀提升讀寫能力。其次鼓勵學生嘗試拓展視野,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通過閱讀《蘇東坡傳》等方式了解作者,體會作者的人生。最后鼓勵學生展開寫作活動,以《歷史的回聲》為題展開創(chuàng)作,圍繞自己閱讀的內(nèi)容展開寫作,閱讀“赤壁”主題且有感的學生可以寫一下懷古獲得的感受,思考自己若來到赤壁,會產(chǎn)生怎樣的思緒;閱讀“蘇軾”主題的學生則可圍繞其人生進行書寫,寫一下從其身上能獲得怎樣的感悟。
在實際教學中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閱讀序列,對于沒有掌握寫作技能的學生,要先引導其圍繞技法性閱讀序列展開閱讀;對于已經(jīng)掌握寫作技能,但是不知道怎樣選材的學生則設計時事閱讀系列。這樣的安排更有條理性,也能起到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
(三)評,班級序列,個體序列
在評論的過程中,也要講究序列。首先要以班級為系列展開講評,主要抓住班級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引導,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其次要圍繞學生個體進行引導,主要抓住學生身上最大的問題進行引導。在這樣的有序評論中,不僅考慮到了普遍性,也考慮到了個性化教學,因此會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學習必修2第12課《我有一個夢想》后組織學生閱讀更多以“夢想”為主題的作品,并且以《我的夢想》為題目展開自主創(chuàng)作的活動。在學生展開寫作后要合理進行評論,首先圍繞班級學生整體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評價,讓學生思考一下怎樣才能拓展想象力,寫一些別人不曾寫到的“夢想”,讓自己的作品充滿新意。此后還要展開個體序列的點評,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評價。有的學生語言能力不強,不能生動地展現(xiàn)自己的夢想;還有的學生選擇事例方面存在問題,所選的事例過于空泛。要圍繞學生的問題進行指導,引導其修改。
在評論的過程中,一開始由教師進行點評,當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寫作能力后,則組織學生展開班級互評的活動,嘗試相互找到對方的弱點,最后再組織學生展開個人自評,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自主進行寫作修改。這樣的點評也具有序列性,能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切實發(fā)展。
學者張志公認為一個好的訓練是有嚴格訓練計劃的,訓練計劃的安排必須是十分科學的,否則就會影響成績。語文訓練也要有科學的順序,采用讀寫評三位一體的方法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搞清楚記敘文的特點是什么,并展開有計劃的實踐訓練,最后通過切磋交流和獨立修改的方式得到升格,這樣學生就能一步步提升讀寫能力,寫出更精彩的記敘文作品。
王昌玉,山東省滕州市第三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