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萬事萬物都蘊藏著深厚的道理。古人有“格物致知”之說,“眾物之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
議論文重在“說理”,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fā)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一個人認識事物、分析現(xiàn)象、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決定他說理的能力。在議論文教學中,我們應錘煉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對事理剖析入微,擘肌析理,閃爍思想的光芒。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關于議論文的教學目標是:“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qū)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shù)據(jù)、圖表等),發(fā)現(xiàn)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p>
初中階段,切實有效的議論文教學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縝密性。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把握議論文文體特點,明確課程標準對議論文教學的要求,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議論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實施路徑:
一、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
1.把握教學重點,進行思維訓練。議論文閱讀教學的重點:
(1)提煉或概括文章的論點(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2)理清論證思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全篇、段與段、獨立段)
(3)掌握論據(jù)的類型(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4)辨析論證的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
(5)品讀議論文準確嚴密的語言(可隨文教復句中的關聯(lián)詞語)
學生在概括論點、分析論據(jù)、分析論證,品讀語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論證的嚴密性和條理性。品析并學習論證的條分縷析和嚴謹縝密。
2.讀寫結(jié)合,延伸拓展。立足文本,對他人的思維成果進行思考和判斷、補充。
(1)補寫事實論據(jù)。《懷疑與學問》中:“古往今來科學上的新發(fā)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的新作風,都是這樣產(chǎn)生的?!闭埬憔瓦@句話擬寫論據(jù)。如:
當哥白尼·布魯諾質(zhì)疑了“地心說”之時,新的“日心說”帶領人們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
當?shù)鴮懴隆渡袂放険艚袒实乃枷雺浩葧r,文藝復興的思潮涌現(xiàn)了;
當莫奈與傳統(tǒng)教條的學院派背道而馳的時候,直抒性靈的印象派誕生了;
……一聲聲對于真理的疑問與吶喊響徹云霄,撥開重重迷霧,使人們一步步地逐漸認清整個世界。
(2)補寫道理論據(jù)?!稇岩膳c學問》中的觀點:“做學問不能盲從和迷信,要有懷疑的精神。”補寫道理論據(jù)。如:
1.孔子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孟子有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睂W問學問,學中有問,而這所謂的問,就是質(zhì)疑。無數(shù)先賢用他們的思考心得告訴我們:對于學問,懷疑精神的重要。
2.“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巴爾扎克曾這樣說過,科學探究有五大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探究、分析討論、得出結(jié)論?!睆奶岢鰡栴}而始,以得出結(jié)論而終。因而無論科學家想要有任何方面的創(chuàng)新探索,第一步必得從懷疑開始。
(3)補寫分論點。培養(yǎng)學生的議論性思維,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文章所運用的思維方法,學以致用并延伸拓展??梢匝a寫分論點。
【要求】1.可以用相關典型的事例、名言等材料作為論據(jù),證明觀點。2.要對所用的材料作具體的分析,不能只是簡單的“觀點+材料”。論證,有了“論——論述”,才有“證——證明”。
如:(1)懷疑精神要與具體的行動相結(jié)合?!皯岩刹皇侨秉c,總是疑而并不能下斷語,這才是缺點?!濒斞冈@樣告誡過人們,任何的懷疑都是要付出行動的。當蘋果砸在休息的牛頓的頭上,他不僅懷疑為何蘋果是往下掉的,而且經(jīng)過了具體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懷疑和行動,兩者兼?zhèn)?,他才最終推動了物理學的發(fā)展。(引用論證、舉例論證)
(2)懷疑能為學習的過程增添樂趣。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曾講述他的學習方法:他在閱讀文學著作時先只讀四分之一,之后放下書來,慢慢思考,提出疑問,再打開書閱讀。這樣的閱讀,不僅能細細揣摩作者深意,還能讓閱讀充滿探究的趣味。(舉例論證)
在擬寫的過程中,能從多個側(cè)面挖掘論點的內(nèi)涵。從不同角度,不同側(cè)面,不同的層次對中心論點進行充分有力的論證。在寫的過程中,鍛煉了自己思考論證的能力。
3.在閱讀課上,可以圍繞相關的論點衍生討論以及辯論活動:如:
(1)《懷疑與學問》 懷疑精神非??少F,那么是否對于一切問題都要去懷疑呢?
(2)《敬業(yè)與樂業(yè)》作者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對這個問題,你怎么看?
同學間展開討論,要求:觀點明確,表達清楚。培養(yǎng)學生能清晰的、有條理的、有思辨性的、有深度的議論說理。
二、在語文活動中,提高思維能力
議論文的語文活動,常見的有辯論賽,演講活動等。
1.在班級開辟“時事專欄”,及時更換時事,自由跟帖討論。
2.舉辦辯論賽,在辯論中提高思維水平。觀察日常生活現(xiàn)象,組織學生觀察并展開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提高表達說理能力。日常生活的各類現(xiàn)象是我們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生動素材,貼近他們的生活,他們更容易產(chǎn)生深度思考。
3.開展主題演講活動。班級學生曾沉溺于電子游戲。與其辛苦地說教,不如讓他們自己面對這個問題,引導他們理性而深入地看待問題。因此,我組織同學們對這個現(xiàn)象展開討論,在班級舉行演講活動。
要求:1.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1)從現(xiàn)象中找原因,由果溯因。(2)從現(xiàn)象中找本質(zhì),由表及里。(3)從現(xiàn)象中找啟迪,意義分析,分析現(xiàn)象給人的啟示。2.要以理服人,注重“思辨”性。要能聯(lián)系地看問題,避免孤立地看問題。3.要把理說透講深,條分縷析。注重思維的條理性?!安粌H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言之有理。”所以,我設計出了四組問題,組織學生充分討論。
1.什么是電子游戲?(概念分析)
2.中小學生為什么會沉迷于電子游戲?(從現(xiàn)象中找本質(zhì))
3.電子游戲?qū)W生的身心健康有無危害?(從現(xiàn)象中找本質(zhì))
4.我們應持怎樣的態(tài)度?(從現(xiàn)象中找啟迪)
當課堂呈現(xiàn)出同學們各自的觀點和論述,這對大家都產(chǎn)生了極大的啟發(fā)。這是一場思想的交換和共享。部分討論結(jié)果如下:
話題:電子游戲?qū)η嗌倌甑纳硇陌l(fā)展有無危害?
據(jù)中國內(nèi)地的一份調(diào)查報告顯示,每周玩兩小時網(wǎng)游以上的小學生占64.12%,初中生占84.30%,高中生占88%,那么,電子游戲?qū)ξ覀兊纳硇木烤巩a(chǎn)生怎樣的影響?我們來聽聽我校初三(1)班同學的意見。
問題一:什么是電子游戲?
學生分析:手游和大型聯(lián)網(wǎng)游戲是老師和家長口中能使人沉迷的電子游戲。在信息化時代,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電子游戲更多是商家賺錢的手段。(概念分析)
問題二:中小學生為什么會沉迷于電子游戲?
生1:它的畫面效果逼真,引人入勝;網(wǎng)絡游戲每闖一關,都會讓人有“成就感”;游戲是聯(lián)網(wǎng)的,一天不玩就落后于人,會讓玩家產(chǎn)生“不完不行”的想法。(思維的條理性)
生2:我認為電子游戲把握了中小學生好勝好斗的心理。
王者榮耀的每局都有勝敗,這取決于游戲設定的機制。每勝一局,加積分;每敗一局,減積分;虛榮心會讓他們互相攀比。(因果分析)
生3:我認為沉迷于電子游戲的人往往是因為懦弱。人生這個“游戲”太難了,意味著學業(yè)的壓力,要通過很大的努力才有獲勝的自豪感。但在電子游戲競技中,很容易 “高人一等”,所以,沉溺于虛擬游戲的人沒有直面現(xiàn)實的勇氣。寧可耗費金錢和時間的代價,也不愿在現(xiàn)實人生中埋頭苦干。(對比分析)
問題三:沉迷于電競對青少年身心是否構(gòu)成危害?
學生各抒己見,有理有據(jù)。充分展示自己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思考能力。如:
1.沉迷電子游戲不利于健康?!澳阃娴氖怯螒颍磕阃娴氖巧?!”
2.電競是學習的“絆腳石”。會有一種感嘆“游戲套路深似海,從此學業(yè)是路人”??!
3.會讓人的性情變得浮躁。游戲使人思維草率,因為在游戲之中成敗就在輕易之間決定,不行再來,造成你學習做事態(tài)度也就隨性而為之,以至于你對至關重要的事也草草應付,懷著大不了的心理。
4.會增加玩家的暴力思想。游戲的主體是暴力的對抗“殺敵”,對生命的漠視,對武力的崇尚潛移默化在學生中蔓延。
5.沉迷電子游戲會淡漠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賈若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币粋€人完全沉迷在虛擬世界中,淡漠了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感情的溝通。
6.有些電子游戲扭曲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提到孔子想到“法師”,說到魯班想到“娃娃”等,這些嚴重影響小學生的歷史觀,錯誤地記憶紊亂的歷史。
7.電競會讓人完全沉浸在虛擬世界中,混淆現(xiàn)實和虛幻。某市的街道上,一名小學生拿著一根棒球棍,躲在茂密的樹叢里,觀察到有行人經(jīng)過,就跳將出來,當頭就是一棒,打得對方頭暈目眩以后,又躲回草叢里潛伏。他沉迷于名叫《英雄聯(lián)盟》的游戲,后無法區(qū)分現(xiàn)實與虛擬,便效仿游戲里的人物,做出了這樣的事。(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問題四:面對電競,我們應持的態(tài)度是什么?
生1:提高自控能力。家長們普遍認為:“毀了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智能手機,因為電子游戲會害了他?!币粋€人的人生能否成功取決于他的自控能力。(透過現(xiàn)象看啟迪)
生2:我們對于游戲不能全盤否定,要辯證地看。如掃雷,能鍛煉我們的推理能力?!皰呃住币蔡N含人生哲理,當你面對生活的壓力無所適從時,是否從最簡單的“邊角”開始做起,改變自己走出桎梏?像幾何游戲,可以提高幾何知識。沙盤游戲,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獲得更多藝術靈感。而編程游戲,是初學者的入門寶典。所以,游戲也是一種學習方式,但要把握好一個“度”,才能從中獲取更多經(jīng)驗。(辯證分析,體現(xiàn)思維的辯證性。)
生3:歌德曾說:“誰若游戲人生,必將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只是一個奴隸。”只有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在“盜夢空間”的誘惑前,守住靈臺清明。游戲水平高并不酷,擁有一個清醒而堅定的人生目標并能始終如一地為之奮斗才最酷。在虛擬世界中荒廢時間的,最終只能在現(xiàn)實人生中認輸。
生4:我們呼吁游戲公司也要有監(jiān)管的意識和自覺。關心和保護中小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我們呼吁社會構(gòu)筑未成年人網(wǎng)絡保護的同心圓。(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
三、以閱讀積累為基礎,在寫作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
思維訓練不是孤立的,以閱讀積累為基礎,平時要引導學生多閱讀,再輔以各種思維方法的訓練,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每周一次讀書筆記,讓學生積累和感悟。
閱讀探討人性、探討人類社會的名著,讀中有悟。再讀中華經(jīng)典,諸子百家的論著。讀優(yōu)秀的雜文,時評。廣泛閱讀,深度閱讀和思考,才能讓文章更加的論證有力,包括語言的典雅,產(chǎn)生論證之美。學生在充分閱讀后,對游戲的問題產(chǎn)生更深刻的見解。如:
(1)“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海底天邊的苦海?!苯攀昵?,著名詩人臧克家在他的高考作文卷上勾勒了這樣的文字,物換星移,滄海桑田,各種電子游戲涌入了大家的視線,帶給人們無限“幻光”。
(2)被游戲抓走了理性和靈魂的玩家,會成為一具行尸走肉,漸漸分不清現(xiàn)實與虛幻,把自己當成了游戲的一部分。日本古代神話中有一種名為貘的怪物,專以人的夢境為食,當其死去時,附近村莊的人便會陷入貘所食的夢境中。就會被困于其中,沉溺于它夢境的美好世界的人,無法逃遁,以致死于其中。唯有堅定于現(xiàn)實世界的人才會安然醒來。游戲就是貘的夢境,是心理上的騙局。我們應把握現(xiàn)實,擺脫游戲的虛擬幻境。
(3)比之現(xiàn)實中的挫折和失敗,他更愿意面對這樣一個真正屬于他的世界,能被這種游戲吸引,恰恰說明其仍然有“向往高峰”的雄心,但又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所說:“結(jié)果巔峰只是一道剛能立足的狹地,不能橫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時俯視之樂,怎可長久駐足安坐?”即使在虛擬世界中睥睨天下,你也永不可能得到真實的高峰體驗,如此一來,便是了無生趣。
(4)科幻巨匠劉慈欣在小說《不能共存的節(jié)日》中,以一個外星人G的視角,目睹了人類文明從加加林開始探索宇宙的“誕生節(jié)”,至毀滅在高度發(fā)達的網(wǎng)絡虛擬世界的文明消亡史,他用辛辣的筆墨向我們揭示了虛擬世界對身心、對文明的威脅。
(5)尼爾伯茨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說:“人最終將毀于自己所熱愛的東西?!碑斘覀円晃顿澝啦肀?,這被奴役者便奴役了我們,長期沉浸在感官享受中,就會像《美麗新世界》中人們被唆麻和感官電影所奴役一樣,逐漸失去對真實的感知,甚至分不清真假,當假面揭開時,舞會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
經(jīng)過課堂充分的討論以及課后的閱讀積累,我們就“電子游戲是否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這個論題,組織寫作。
【具體要求】
1.表達觀點要明確。觀點具有啟發(fā)作用。
2.論據(jù)的選擇運用。要求進一步積累論據(jù)。不光要講究論證有力,也要適當講究論證之美。
3.論證方法的巧妙運用。除了講道理和擺事實,還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因果論證等。
4.能設置分論點,從不同角度,不同側(cè)面,不同的層次對中心論點進行充分有力的論證。能多個側(cè)面挖掘論點的內(nèi)涵。
學生作文的標題如:《遠離虛擬世界》《莫讓年華付網(wǎng)游》《王者榮耀的“魅力”背后》《游戲——以虛擬置換現(xiàn)實》等等。有的標題就是論點,有的標題鮮明的提出了論題。在作文中,同學們出現(xiàn)了更多深入的思考,以及文質(zhì)兼美的表達。
在口語表達和寫作過程中,同學們提升了思維能力,對游戲及衍生的現(xiàn)象達成一種共識:面對新事物,我們不能全盤接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審慎、思辨的眼光去分析和選擇。
以上是目前在教學過程中的初步嘗試,著眼點是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考與表達的能力,希望學生能明事析理、獨立思考。能博約審慎 、深思明辨。能洞察時事、闡釋事理、談論學術,理解社會與人生。
謝晶,南京市南師附中樹人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