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學段語文閱讀教學中應以促進學生情感感悟能力與表達能力為基本任務,在實施過程中以“以學為中心”,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找準連接點,設計開放性問題
葉圣陶曾經說過:“小學語文閱讀應該教學生舉一反三,通過閱讀學習和訓練,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感悟和表達?!苯處煈摾卫伟盐丈鲜鲈瓌t,依據(jù)教材內容設計有利于學生情感感悟與表達能力提高的問題。例如,《拐彎兒處的回頭》《天氣預報》《看不見的愛》等,讓學生親身感悟到親情,通過關注語文閱讀中的內容,進行自身情感的表達。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問題,“文中的孩子是愛他的父親嗎?”“你從哪些事情中了解到愛?”由上述問題,小學生將關注點由課文轉向自己,并回憶生活中的各種情感感悟。又如,在《母親的賬單》中,教師設計問題“一生中大概會花掉多少錢?”“亂花錢是否會后悔?”學生通過問題可以回憶平時與母親的花費,并回家進行相應的賬目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父母的不容易,并表達對父母的感恩和感激。“以學為中心”的小學課堂上,教師要明確相應的單元主題,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關注點,設計出開放性的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感悟和表達能力。
二、創(chuàng)設生動情景,鼓勵學生情感表達
以“以學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情景設置,并鼓勵學生的情感表達。教師要依據(jù)語文閱讀的內容,進行教學時間和情景設置。在情景設置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相應的語文實踐,深刻領悟語文閱讀中的情感,并積極將所感表達出來。
(一)針對“學習問題”進行情感表達。語文閱讀涉及生詞、標點等語文知識,所以教師要結合具體的語文內容,進行語文知識的表達練習。在學習單元“愛國志士”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同歸于盡”、“如果當成他,我軍會取得勝利”等詞語,并讓學生有感情地將相應詞語表達出來,讓其體會其中誓死報國的愛國情懷。情景設置除了讓學生體會到情感體悟,還要讓其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又如,“致遠號”向“吉野號”要沖鋒,要讓學生進行生命的表達,并配合相應的手勢。其他學生對表達者的動作和情感進行評價,使情感表達更加生動、貼切。因此,針對學習問題進行閱讀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加準確的體會語文中的情感。
(二)針對“問題內容”進行表達。這是對語文教材中的美文進行篩選,組織相應的材料構建文中的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母親的賬單》中,學生可以進行相應角色扮演,并模擬你付帳和收入的行為。在情景設置過程中,觀察學生的感悟和表達能力,并對其進行最后總結。學生被分為幾組,各組之間進行評價和模仿,最后選擇出模仿最像的組。在模仿過程中,小學生可以真切的感悟到父母的付出,由內心的體會出父母對自己的情感。又如,“語文七色光”中,學生可以進行卡片的書寫,將親人的生日愛好等信息寫在上面,以此加強對親人的感悟和理解。
三、在“以學為中心”中進行規(guī)范表達的指導
“以學為中心”是教師、語文閱讀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通過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感悟和表達,以此提高自己對語文的理解能力。在情感表達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不規(guī)范的問題,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指導和規(guī)范。
(一)指導學生進行清楚表達
小學生在表達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不完整或啰嗦的問題,教師要對其進行指導并為其提供改進方法。例如,“愛國志士”中,這是要對其進行表達訓練,讓學生自己講述2~3個故事,并在表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在表達過程中要讓學生思考一些問題,“開始如何?”“后期如何?”“最后的結果如何?”在上述問題的背景下,學生對故事進行反思和重塑,并能準確的掌握時間、地點和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和結果,更好的理解語文中的內容。
(二)指導學生進行生動表達
在學生表達流利的基礎上,讓學生富有感情的進行表述。比如,《我是中國人》內容,老師要根據(jù)課后問題進行設計,組織學生從成語、關聯(lián)詞,以及比喻句等方向進行表述。雖然富有感情的表達“寧遠艦”向“吉野艦”沖鋒時的情景。教師向學生提問,“哪些生動詞語表達出鄧世昌的必死之心?”“其中的情景分析包括哪些?”在上述問題下,學生既能深刻的了解人物的動作,也能更好的模仿人物的形態(tài)和語言,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又如,“能說會寫”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情感和對詞語的理解,用不同的顏色表達出不同的意思。同時,學生要依據(jù)自己對課文中內容的理解,選擇出適合自己或者符合情感的小動物,用擬人的方式表達出不同動物之間的對話。
杜慧文,山東省臨沂第三實驗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