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焜 王 萍 譚榮任
伴隨著人們飲食結(jié)構(gòu)以及運動習慣等的變化,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壓(HTN)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是由于糖尿病的高糖毒性作用下引起血管內(nèi)皮細胞凋亡,微血管病變,繼而造成器官組織結(jié)構(gòu)改變及功能障礙,甚至致殘致死[1]。因此,對患者的血糖與血壓進行有效干預控制,有助于降低患者致殘致死率,改善生活質(zhì)量。其中,中醫(yī)治療原則講究整體觀、辨證論治,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手段下,結(jié)合中醫(yī)藥治療本病,以期改善臨床癥狀和疾病預后,有積極的臨床意義,故本研究旨在探討毓陰化瘀雙降湯治療T2DM合并HTN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2017年1月—2019年1月,選取我院的T2DM合并HTN患者82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平均分為對照組(41例)與觀察組(41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44~66歲,平均(55.25±6.28)歲;高血壓病程1~12年,平均(5.89±1.23)年;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7.52±1.24)年。對照組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44~67歲,平均(55.76±6.54)歲,高血壓病程1~14年,平均(5.95±1.29)年,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7.65±1.33)年。2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均(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HTN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2]中的診斷標準;②T2DM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2]中的診斷標準;③中醫(yī)辨證分型為腎陰虧虛、瘀血內(nèi)阻型;④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本次試驗的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1型糖尿病患者;②合并心、肺、肝、腎嚴重疾病患者;③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④高血壓危象或糖尿病酮癥患者;⑤接受胰島素治療患者;⑥治療依從性差者。
1.3 治療方法2組均進行血壓、血糖常規(guī)監(jiān)測,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等干預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①降壓藥:馬來酸依那普利片(國藥準字H20066383,生產(chǎn)廠家:湖南千金湘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口服,初始日劑量5~10 mg,分1~2次服用,根據(jù)血壓水平調(diào)整日劑量為10~20 mg;硝苯地平緩釋片(國藥準字J20130115,生產(chǎn)廠家: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口服,30 mg/次,每天1次。②降糖藥:二甲雙胍片(國藥準字H44023514,生產(chǎn)廠家:廣州白云山天心股份有限公司)口服,初始劑量0.25 g/次,每日3次,根據(jù)血糖控制水平逐漸調(diào)整日劑量為1.0~2.0 g;格列齊特片(國藥準字H44021632,生產(chǎn)廠家:深圳海王藥業(yè)有限公司)口服,初始日劑量40~80 mg,分1~2次服用,根據(jù)血糖控制水平逐漸調(diào)整日劑量80~240 mg,分2~3次服用。在此基礎上,觀察組聯(lián)合毓陰化瘀雙降湯治療,組方:龜甲30 g,生地黃、天冬、丹參各24 g,枸杞子、黃精各15 g,山萸肉、山藥、赤芍各12 g,茯苓、澤瀉各9 g,用水煎成湯劑,分2次口服,每日1劑,療程為2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血壓相關(guān)指標:收縮壓(SBP)、舒張壓(DBP)。②血糖相關(guān)指標: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③中醫(yī)證候積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癥狀(口渴好飲、易饑多食、尿量增加、五心煩熱、疲倦乏力、眩暈、頭痛、腰酸、膝軟)按嚴重程度輕至重分別記分(0、2、4、6分),癥狀(氣短懶言、心悸、耳鳴、失眠、健忘、大便干結(jié))按嚴重程度輕至重分別記分(0、1、2、3分),癥狀(舌質(zhì)、舌苔、脈象)按正常是否分別記分(0、3分)[3]。
1.5 療效評價顯效:即治療后,SBP下降幅度>20 mmHg,DBP下降至正常范圍,F(xiàn)BG、2hPBG下降至正常范圍或下降幅度>40%,HbA1c下降至正常范圍或下降幅度>30%;有效:即治療后,SBP下降幅度10~19 mmHg,DBP下降至正常范圍,F(xiàn)BG、2hPBG下降幅度>20%,HbA1c下降至正常范圍或下降幅度>10%;無效:即治療后血壓、血糖相關(guān)指標均無法達到以上標準[4]??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血壓指標治療前,2組的SBP、DBP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2組SBP、DBP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的下降幅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變化對比 (例,
2.2 血糖指標治療前,2組的FBG、2hPBG和HbA1c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2組FBG、2hPBG和HbA1c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的下降幅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變化對比 (例,
2.3 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前,2組的中醫(yī)證候積分(55.81±10.72)分和(54.62±14.69)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2組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顯著降低,觀察組(25.17±8.82)分明顯低于對照組(31.81±9.30)分(P<0.05)。
2.4 臨床療效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χ2=6.011,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 (例,%)
HTN是T2DM常見慢性并發(fā)癥,同時HTN也是T2DM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高風險因素,可加速血管并發(fā)癥,而高糖毒性可破壞血管內(nèi)皮細胞,使微血管病變,促進高血壓病情進展,高血壓和高血糖可惡性循環(huán),互相影響,增加患者致殘致死率[5]。而臨床常規(guī)使用西醫(yī)降糖藥和降壓進行治療,但遠期療效不甚理想。
T2DM應歸屬于中醫(yī)“消渴癥”范疇,HTN應歸屬于中醫(yī)“眩暈”“頭痛”范疇,認為T2DM合并HTN的病因病機較為復雜,且其根本在于“虛”,過食肥甘,傷及五臟,陰陽不調(diào),主要以腎脾陰虛為主,繼而內(nèi)虛生熱,痰瘀上擾,津虧血少,脈阻血瘀,氣血運行失常[6]。因此,中醫(yī)治療原則以滋陰補陽、益氣補腎、生津涼血、活血化瘀為主。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毓陰化瘀雙降湯治療T2DM合并HTN,可更好地控制血糖和血壓水平,促進臨床癥狀改善,療效更優(yōu)。究其原因為,毓陰化瘀雙降湯中龜甲可滋陰潛陽、養(yǎng)血止血、益腎補心,生地黃可生津養(yǎng)陰、涼血消渴,天冬可養(yǎng)陰生津、清熱潤肺,丹參可涼血活血、通經(jīng)祛瘀、清心除煩,枸杞子可補虛益精、養(yǎng)肝滋腎,黃精可健脾補氣、生津潤肺,山萸肉可補肝益腎、澀精固虛,山藥可補心益氣、健脾滋腎,赤芍可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茯苓可寧心健脾、利水滲濕,澤瀉可行水滲濕、清熱行痰;諸藥合用可達清熱祛瘀、滋陰補腎、養(yǎng)血安神之功效,在T2DM合并HTN的臨床療效較好[7]。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毓陰化瘀雙降湯治療T2DM合并HTN,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壓水平,改善臨床癥狀,療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