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琳,侯玉霞
(1.桂林理工大學 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2.桂林理工大學 旅游與風景園林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航天測控是由火箭運載、航空軌跡跟蹤、遠程信號接收、遠程信號處理等多項技術共同組成的網絡體系,能夠根據待測主體所發(fā)出的具體信號類別,完成后續(xù)的任務指令執(zhí)行及軌跡方向判定等處理。受到地球表面曲率作用的影響,整個航天測控的實施過程只能以無線電微波作為單一傳輸介質,且這種綜合型的實操系統(tǒng)不可能根據一個目標節(jié)點的實施行為,來判斷整個火箭體或航空運載體的航行軌跡[1]。因此,為實施航天測控的全程監(jiān)視,還需要多個地面站點的“接力”連接,一方面將上級預設陣地的物理信息完整傳輸至下級預設陣地,另一方面聯(lián)合所有陣地主體,形成一個獨立的信息傳輸鏈路。所謂預設陣地也叫臨時??筷嚨兀侵钢黧w航空軌跡中可供設備暫時停留的物理位置,通常存在于軌跡的中后段位置。對于火箭及其它航空設備來說,前半段航行的動量導向力相對較足,設備體無需在軌跡內做出無用停留;而后半段航行的動量導向力相對較弱,設備體必須在各級預設陣地內做出短暫停留后,才能順利完成后續(xù)的既定航行任務。
近年來,隨著航空航天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如何定位軌跡內預設陣地所處的具體位置,成為了一項亟待解決的物理難題。傳統(tǒng)Y/JTG-1方法根據航天測控器的非線性誤差行為,計算航行設備與預設陣地間信息傳輸的頻度條件,再借助既定串行芯片,確定航行網絡中可能出現信息交互行為節(jié)點的所在位置,進而完成預設陣地的定位與定向處理。但隨著執(zhí)行時間的延長,經由這種方法所得到的D-S系數與P-S系數均不能達到理想數值水平。為解決此問題,引入帶權超網絡,設計一種新型的航天測控預設陣地定位與定向方法,借助射頻電路、微型測控處理器等硬件結構,布施所有滿足應用條件等帶權超節(jié)點,再利用相應型號的單片機設備,實施最終的定位與定向處理。實驗結果表明,這種新型實施手段能夠在確保航天器穩(wěn)定航行的前提下,提升D-S系數、P-S系數的數值水平,有效解決Y/JTG-1方法應用性不足的問題。
基于帶權超網絡的航天測控環(huán)境由射頻電路、微型處理器、網絡串行芯片等幾部分組成,具體搭建方法如下。
圖2 微型測控處理器結構圖
航天射頻電路是帶權超網絡中的唯一電量輸出裝置,由RAM、ROM、測控電阻、射頻芯片等多個物理結構共同組成,如圖1所示。測控驅動器W1、W2同時存在于航天電流輸入端的正下方,能直接調節(jié)驅動電阻的接入數值水平,進而使RAM、ROM設備兩端的負載電壓逐漸趨于穩(wěn)定。CCI設備位于電阻器的頭結點位置,調配航天測控電阻R1、R2、R3、R4的執(zhí)行數量值,并將所有數據信息匯總,傳輸至電子寄存器內部。CC2530射頻芯片是航天射頻電路的核心構成元件,同時驅動ALU、ACC、PSW等多個航天測控裝置,為保證帶權超網絡內電壓處處相等,傳輸電子必須先進入電量測控裝置,才能與板材結構內的預留射頻電量完全相融。航天電量控制器與帶權超網絡信道直接相連,可在接收預設傳輸電子的同時,將未完全利用的射頻電量分配至I1、I2兩個電子寄存器內部,在確保預設陣地所處位置不出現明顯變化的情況下,聯(lián)合D1、D2兩個協(xié)調器裝置,完成整個航天射頻電路內的電流輸出任務[2]。為保證航天設備能夠得到穩(wěn)定的電子供應,射頻電路內還并聯(lián)一個微型的內控電路,可按照電量控制器傳輸電流的具體變化情況,更改測控任務的最終行為趨勢。
圖1 航天射頻電路圖
微型測控處理器在帶權超網絡中起到核心控制作用,能根據航天設備的現有執(zhí)行狀態(tài),規(guī)劃預設陣地在后續(xù)航行軌跡中可能達到的最遠路徑范圍,為后續(xù)定位與定向操作提供可依據的數值化條件。整個單體處理器由PWR、TRIP、CPU、AC共4類結構共同組成,如圖2所示。PWR設備也叫為微型調控芯片,置于測控處理器的最左端,能夠感知CC2530射頻芯片的連接行為,進而控制航天電路內的電子傳輸行為,使預設陣地接收到的電量信號始終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3-4]。TRIP設備的物理功能與測控處理電阻類似,可根據航天電子寄存器、航天電量協(xié)調器內交變電流的傳輸情況,更改主電路中的實際接入電阻,并以此為條件,限制電阻器的真實跳頻范圍,使因預設陣地選取而引發(fā)的航天測控電壓改變量快速趨于穩(wěn)定。CPU設備是CC2530射頻芯片的輔助執(zhí)行設備,具備較強的電子感知能力,在既定航行時間內,可引導帶權超網絡逐漸向著并聯(lián)化狀態(tài)演變,從而促使微型測控處理器能夠與其它關聯(lián)設備保持安全性連接。AC設備置于測控處理器的最右端,具備20個以上的連接慣腳,是唯一保持單相接入的微型測控處理器實施元件。COM1是航天射頻電子的傳入接口,COM2是航天射頻電子的傳出接口,在既定測控周期內,只有兩個接口同時保持占用狀態(tài),才代表微型測控處理器以完全接入航天射頻電路中。
網絡串行芯片位于航天測控設備的主體結構單元中,可借助無線電波實現與預設陣地間的信息互傳,并以此加強帶權超網絡的外部執(zhí)行穩(wěn)定性,其結構如圖3所示。整個網絡串行芯片保持上、下兩層的分級連接形式,空白部署處分設多個網絡電阻R,一方面對航天執(zhí)行裝置中的交變電流實施整合轉換,另一方面穩(wěn)定測控環(huán)境內的核心輸出電壓。最上端連接開關直接控制串行電子接口器的測控處理行為,可以在多個網絡電阻R的共同作用下,將處于分散狀態(tài)的航天傳輸電流整合成束狀結構。MS10232NL設備負責驅動定位單片機裝置,通過多個物理慣腳直接接入芯片板材,主要執(zhí)行帶權超網絡內的電量平均處理任務。RH25L182元件是網絡串行芯片的核心搭建設備,周圍環(huán)繞著多個網絡電阻R,可吸取每個執(zhí)行電阻內的流通電子,并將其驅散至接口器裝置中。SMSCBJ10A設備負責驅動定向單片機裝置,可根據航天測控處理器中定向外力矩的數量級水平,更改航天行駛軌跡中預設陣地的實際數值條件[5]。ERBCV100設備位于網絡串行芯片的最下端,兼?zhèn)湫畔⒕C合、電量綜合、指令綜合等多項處置任務,能直接調用航天射頻電路中的交變電流。
圖3 網絡串行芯片結構圖
如圖4所示,節(jié)點布施是航天帶權超網絡組建與協(xié)調處理的必要行為,在微型測控處理器全面接電后,聯(lián)合網絡串行芯片規(guī)劃MAC、NWK、PAN等多個航天陣地節(jié)點所處的具體位置。在航天帶權超網絡中,微型測控處理器、串行芯片均保持獨立并聯(lián)的接入狀態(tài),且隨著總航行軌跡的延長,所涉及預設陣地的數量級水平也會不斷增大。為保證后續(xù)定位、定向指令的準確性,MAC航天測控節(jié)點可以在get-request與trap協(xié)議的促進下,同時執(zhí)行網絡電流的傳入與傳出處置,并將未完全消耗的電量信息導入至航天測控信道內[6]。NWK節(jié)點置于帶權超網絡的中部位置,與二級預設陣地相對應,在整個航空電子傳輸過程中,始終遵循get-next-request與PDU協(xié)議的連接需求。PAN節(jié)點置于帶權超網絡的最末端,與三級預設陣地相對應,因本層結構中航天測控指令的執(zhí)行步驟相對復雜,故同時受到set-request、SNMP、get-response等4項傳輸協(xié)議的同時作用影響。
圖4 帶權超節(jié)點布施原理
在航天測控帶權超網絡環(huán)境的基礎上,按照預設階段劃分、定位點布局、單片機連接的操作流程,完成預設陣地的初步定位處理。
航天測控的預設陣地分布于航行軌跡的中后部,為一個具有實際運載任務的設備結構體。在航天測控軌跡中,包含中間位置節(jié)點在內共有3個最主要的測控待整單元,分別命名為“初始預設陣地”、“逼近預設陣地”、“修正預設陣地”,且每一類型陣地結構都對應一個相對獨立的航天測控階段。
1)初始預設陣地:初始預設陣地與初級航天測控行為對應,在此過程中航天設備始終維持初始的航行狀態(tài),這是整個預設陣地定位處理所參考的第一類數據信息。
2)逼近預設陣地:逼近預設陣地與中間航天測控行為對應,在此過程中航天設備的航行行為首次發(fā)生改變,這是整個預設陣地定位處理所參考的第二類數據信息。
3)修正預設陣地:修正預設陣地與末尾航天測控行為對應,在此過程中航天設備的航行行為逐漸趨于穩(wěn)定,但總體數值水平遠低于初始階段,這是整個預設陣地定位處理所參考的第三類數據信息[7]。
圖5 定位單片機結構圖
設Q1、Q2、Q3分別代表第一類數據信息、第二類數據信息、第三類數據信息,聯(lián)合上述物理量可將航天測控預設階段的劃分定義式表示為:
(1)
預設陣地定位點布局以帶權超網絡中的航天測控節(jié)點作為操作目標,按照不同預設階段的結構特定,規(guī)劃行為坐標體系內定位向量的指引方向。在帶權超網絡坐標系內,A0代表航天測控預設陣地的初始位置信息,An代表航天測控預設陣地的完結位置信息,聯(lián)立公式(1),可將預設陣地的定位點統(tǒng)籌規(guī)劃原理表示為:
(2)
在確保預設陣地統(tǒng)籌規(guī)劃位置不發(fā)生改變的前提下,以既定時間T作為計數條件,在帶權超網絡坐標系內所有可能出現的曲率數值中,隨機挑選一個向量定義為β′,設R0代表下限布局邊界參數,R1代表上限布局邊界參數,聯(lián)立公式(2),可將航天測控預設陣地的定位點布局判別式表示為:
(3)
定位單片機是航天測控裝置內,直接與預設陣地交換定位指令的物理結構,總體電感抗壓量略低于航天射頻電路,受到微型測控處理器、網絡串行芯片的直屬領導,屬于帶權超網絡中的“核心指揮元件”,如圖5所示。處于中間位置的AVR定位主板,在感知航天測控裝置與預設陣地間物理距離的同時,向連接開關傳輸控制指令,進而影響位置協(xié)調器的執(zhí)行狀態(tài)[8]。MCS-51電阻位于定位主板下方,與最下端的兩個信號接收器直接相連,能準確接收預設陣地主體發(fā)出的微弱關聯(lián)信號,并調節(jié)現有執(zhí)行指令中的布局實施行為,實現無誤定位的目的。
聯(lián)合單片機設備,滿足航天測控預設陣地的定位需求,再通過確定聯(lián)測方位角、計算定向外力矩的方式,實現陣地主體的定向處理。
圖6 延伸型聯(lián)測方位角確定 圖7 發(fā)散型聯(lián)測方位角確定
圖8 定向單片機結構圖
在帶權超網絡中,因航天測控預設陣地定向而產生的聯(lián)測方位角包含延伸型、發(fā)散型兩大類,分別如圖6和圖7所示。其中,延伸型聯(lián)測方位角的起始節(jié)點“0”位于預設陣地的最右側,各下級聯(lián)測方位角按照關聯(lián)排列的方式,分布于預設陣地的左側區(qū)域[9]。針對這種類型的聯(lián)測方位角,需要嚴格記錄每個節(jié)點所屬的位置信息,再通過計算“0”位置到其它節(jié)點物理距離的方式,完成最終的定向確定處理。
發(fā)散型聯(lián)測方位角的起始節(jié)點“0”位于預設陣地的中間位置,各下級聯(lián)測方位角按照“逆時針”排列方式,分布于預設陣地的周圍區(qū)域。針對這種類型的聯(lián)測方位角,需要緊密控制下級節(jié)點與起始節(jié)點間的物理距離,再通過度量相連節(jié)點間網絡位移差的方式,完成最終的定向確定處理。
(4)
其中:ΔF代表定向處理時間內航天測控預設陣地所受向心力的變化量,k1、k0分別代表力矩作用效果的上下限應用系數,ε代表航行轉速的實際偏轉量,d代表定向作用條件,μ代表預設陣地的抗壓感知參量。
定向單片機執(zhí)行由帶權超網絡發(fā)布的航天測控任務,可根據預設陣地在航行軌跡中的資源占用情況,確定聯(lián)測方位角、處置外力矩的實際作用效果,由HSL/HSO芯片、定向執(zhí)行器、負載電阻、信號接收器、定向判斷開關5部分組成。如圖8所示,HSL/HSO芯片與核心網絡主機相連,能夠借助傳輸導線,干預單片機結構的導入行為,進而實現航天測控預設陣地的初步定向處理。定向判斷開關位于單片機左側,與執(zhí)行器設備體相連,在帶權超網絡中直接控制測控主機的接入行為,并以數據流的形式,將所有信息參量傳輸至預設陣地內部[11-12]。信號接收器具備良好的無線感知能力,可在超導測控波的促進下,與定位單片機建立物理連接。負載電阻與定向執(zhí)行器相匹配,是定向單片機結構中的電子導流裝置,可根據航天測控行為的改變,大致限定預設陣地的實際所處區(qū)域。至此,完成所有參數處理及硬件結構搭建,實現帶權超網絡航天測控預設陣地定位與定向方法的順利應用。
為驗證帶權超網絡航天測控預設陣地定位與定向方法的實用性,設計如下對比實驗。在模擬平臺中,設置兩臺執(zhí)行狀態(tài)完全相同的航天執(zhí)行器作為實驗對象,對實驗組執(zhí)行器實施新型定位與定向方法,對對照組執(zhí)行器不實施任何干預手段。在既定監(jiān)測時間內,分別記錄D-S系數、P-S系數的具體變化情況。
在帶權超網絡環(huán)境中,可按照如表1搭建實驗所需監(jiān)測平臺。
表1 實驗監(jiān)測環(huán)境
為突出實驗處置的公平性,實驗組、對照組平臺連接系數始終保持一致。
D-S系數直接影響航天測控預設陣地的定位精準性,通常情況下前者數值越大,后者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實驗組、對照組D-S系數的具體變化情況如圖9所示。
圖9 D-S系數對比圖
分析圖9可知,實驗組D-S系數從第30 min開始,出現明顯上升的變化趨勢,直至第35 min達到最大值69.8%;對照組D-S系數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基本始終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變化趨勢,全局最大值僅達到42.7%,遠低于實驗組數值水平。綜上可知,應用帶權超網絡航天測控預設陣地定位與定向方法,可使D-S系數呈現明顯上升的變化趨勢,對航天測控預設陣地的定位精準性起到極強促進作用。
P-S系數直接影響航天測控預設陣地的定向精準性,通常情況下前者數值越大,后者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圖10反應了實驗組、對照組P-S系數的具體變化情況。
圖10 P-S系數對比圖
分析圖10可知,隨著實驗時間的增加,實驗組P-S系數出現先上升、再穩(wěn)定的變化趨勢,全局最大值達到60.5%;對照組P-S系數在出現階段性穩(wěn)定狀態(tài)后,開始持續(xù)下降,最大值僅能達到33.7%,遠低于實驗組數值水平。綜上可知,應用帶權超網絡航天測控預設陣地定位與定向方法,可促進P-S系數的不斷提升,進而使航天測控預設陣地的定向精準性大幅增強。
在帶權超網絡的干預下,航天測控預設陣地的定位與定向方法聯(lián)合射頻電路、微型處理器等硬件設備,布施所有節(jié)點組織,再根據預設階段劃分、聯(lián)測方位角確定等原理,實現最終的定位與定向處理。從實用性角度來看,D-S系數、P-S系數均出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實現對航天陣地所處位置的精準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