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風
河南省康復教育研究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2
腰背痛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自限性疾病,患者癥狀在3個月內得到緩解,但發(fā)病率較高,常見發(fā)病原因有骨質疏松、腰肌勞損等[1]。隨著老齡化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腰背痛發(fā)生率逐年增加,同時骨折率、殘疾率也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相關數(shù)據(jù)表示,全球有70%左右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是社會常見且治療費用較多的肌肉骨骼疼痛綜合征,及時治療對患者康復及降低復發(fā)率具有重要意義[3]。臨床治療方式呈多樣化,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其中藥物治療主要有鎮(zhèn)痛劑、中醫(yī)中藥等,非藥物治療包括康復訓練、局部理療、針灸推拿等,但其治療效果不理想[4]。中醫(yī)上根據(jù)臨床癥狀將腰背痛歸納為“骨痹、腰腿痛”范疇,故治療主要遵循舒筋通絡、消瘀散腫原則,循經推拿刮痧是以推拿、刮痧為主的綜合型治療方式,其機制是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消除疼痛,臨床上對其報道較少,故本研究就我院康復部收治的92例腰背痛老年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循經推拿刮痧對腰背痛老年患者疼痛程度及局部炎癥反應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09—2017-05河南省康復教育研究中心康復部收治的92例腰背痛老年患者進行研究。西醫(yī)診斷標準:患者符合《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eutropenia and Infectious Diseases》[5]腰背痛診斷標準,癥狀為全身無力、腰背疼痛,視覺模擬疼痛量表[5](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5分,腰部間斷性疼痛超過3個月,同時下肢存在放射痛或活動受到限制。中醫(yī)診斷標準:患者符合《Axial Neck and Back Pain》[6]中血瘀型中醫(yī)證型,主癥腰背疼痛、酸軟乏力,次癥目眩、肢體麻木,舌苔為紫色或淡紫色。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上述中、西診斷標準;(2)患者經影像學確診;(3)患者年齡≥60歲;(4)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者疼痛部位患有其他疾?。?2)患者患有惡性腫瘤;(3)患者患有心、肝、腎等嚴重損傷;(4)患者是由于皮膚破損、脊柱外科手術等引起的腰背痛;(5)患者不適宜采用本研究治療方式。92例腰背痛老年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6例,男27,女19例;年齡60~82(62.35±3.24)歲,病程4~8(4.85±2.18)個月。對照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齡61~82(62.41±3.31)歲,病程4~8(4.75±2.12)個月。2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推法,于背部依次采用扌袞法、按揉法、一指禪,每次均為10 min左右,最后采用彈撥手法5 min,要求彈撥手法力度在患者承受范圍內。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循經推拿刮痧,具體內容如下:(1)建立健康檔案,在治療前評估VAS與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6](Oswestry disabilliy index,ODI)的評分,針對性實施循經推拿刮痧法,記錄好每次治療結果。(2)實施循經推拿刮痧,首先是推拿,著力于拇指和掌面,緊貼疼痛部位,依次從督脈、膀胱經和膀胱通過外側經線行單方向的直線摩擦移動,25 min/次,2~3次/周,治療4周;刮痧需要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背部,并在其涂上潤滑油,采用水牛角刮板保持45°斜度,平面朝下,由督脈、膀胱經和膀胱通過外側經線,從肩背至腰骶部區(qū)域,從上往下、由內而外循經刮拭。發(fā)揮腕力,力量均勻,刮10~20次出現(xiàn)紅花朵點或青紫皰塊(出痧)為最佳,注意的是當患者不出痧或出痧較少應停止,在皮膚上痧退后再次刮痧,25 min/次,2~3次/周,治療4周。(3)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積極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對治療過程中的疑問及治療進程進行解答,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1.3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參照《Methodology for Clinical Study Investigating Chinese Medicine》[7],癥狀包括腰背疼痛、腰膝酸軟、乏力,根據(jù)輕、中、重分別計分2、4、6分,得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臨床療效參照《Methodology for Clinical Study Investigating Chinese Medicine》[7]:顯效:臨床癥狀緩解或消失,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程度在70%~94%;有效:臨床癥狀有所緩解,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程度在30%~69%;無效:臨床癥狀無顯著變化,甚至加重,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程度在30%以下。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疼痛程度與腰背功能情況:采用VAS與ODI進行評估,其中VAS主要評估腰背痛的程度;ODI主要評估因腰背痛導致功能障礙的程度與改善情況,ODI量表共10項,每項分為0~6分,總分=[實際得分/(5×回答的問題數(shù))]×100%,得分越低表示功能障礙越輕。局部炎癥情況: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送至檢驗科分層,采用ELISA法檢測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嚴格按照試劑盒(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說明書操作;另于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加入EDTA(杭州利人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2048)60 mL以及抑肽酶(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56 IU,國藥準字H34023957)1 500 IU,送至檢驗科分層,并置于零下70 ℃保存?zhèn)溆?,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測定P物質(Substance P,SP)。
2.1 2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腰背疼痛、腰膝酸軟、乏力、證候總積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腰背疼痛、腰膝酸軟、乏力、證候總積分均降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3.5%(43/46)明顯高于對照組78.3%(36/4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points of two
注:與組內治療前比較,*P<0.05
表2 2組患者療效比較 [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patients [n(%)]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與ODI指數(shù)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VAS評分與ODI指數(shù)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2組患者VAS評分與ODI指數(shù)評分均降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與ODI指數(shù)評分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score and ODI index score 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注:與組內治療前比較,*P<0.05
2.4 2組患者治療前后局部炎癥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IL-6、TNF-α、SP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2組患者IL-6、TNF-α、SP水平均降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局部炎癥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local inflammation before and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注:與組內治療前比較,*P<0.05
祖國醫(yī)學認為雖然腰背痛無詳細闡述,但根據(jù)其臨床癥狀歸為“骨痹、腰腿痛”范疇,與腎虛、血瘀顯著相關[8]。老年患者由于體質較弱,腎精虧虛較少,骨髓無法補充骨骼,不能為骨所用。有研究表示,血瘀發(fā)生與骨質術中發(fā)生密切相關,血瘀是由于腎陰腎陽虧虛,脾虛氣血生化不足,氣血無法暢通,導致血瘀,而淤血形成極大程度加重了脾腎衰弱,造成腰背疼痛,增加骨質疏松發(fā)生率[9]。因此,治療主要為強筋健骨、化瘀止痛。循經推拿刮痧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一種綜合型治療方式,囊括推拿、刮痧等中醫(yī)治療方式,其中推拿主要對結構退行性和勞損性疾病療效較好,主要在患處由遠及近進行操作,摩擦按壓軟組織時產生的力量能夠促進血液及組織液向四周擴散,在作用力離開后,迅速回灌,循環(huán)往復,促進毛細血管張開,加快血流速度,進而緩解疼痛[10-11]。刮痧能夠解表祛邪、疏通經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局部組織痛閾,發(fā)揮舒展肌肉、消除肌緊張作用[12]。
循經推拿刮痧中的刮痧具有簡便、快捷、經濟、高效等優(yōu)勢,發(fā)揮調暢氣血、活血化瘀作用;而推拿單方向直線運動,促進患部組織的血液、淋巴液等由遠及近回流,暢通回流間障礙,消瘀散腫,促進患者康復[13-14]。將兩者合二為一,取長補短,契合了傳統(tǒng)中醫(yī)學思想。本研究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腰背疼痛、腰膝酸軟、乏力、證候總積分更低,且治療總有效率較高。說明循經推拿刮痧對腰背痛老年患者治療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有研究表示,刮痧運用在腰背痛類疾病方面療效客觀[15]。VAS評分具有操作簡單、效率較好、客觀性較高、敏感性強等優(yōu)勢,在評估疼痛強度情況時,收到其他因素的影響相比較小,在臨床和研究工作中應用較廣;ODI指數(shù)主要用于評價因腰背痛導致功能障礙的程度與改善情況[16]。結果表示,觀察組VAS評分與ODI指數(shù)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循經推拿刮痧有利于改善腰背痛老年患者疼痛癥狀?,F(xiàn)代醫(yī)學表示,腰背痛病機與機械性壓迫學說、化學性神經根炎學說、自身免疫學說均相關,細胞因子、炎性介質是造成神經根疼痛主要因素[17]。IL-6、TNF-α是臨床公認的炎癥細胞因子,均源自于單核巨噬細胞、T細胞等炎癥細胞,在機體炎癥反應和免疫應答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8]。IL-6可加速單核細胞、T細胞釋放促炎因子,尤其是加重TNF-α促炎反應,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局部炎性反應發(fā)生時,各種炎性介質激發(fā)神經末梢產生神經源性炎性介質,SP屬于十一氨基酸多肽,在神經系統(tǒng)和其他外周組織器官內分布較廣,尤其在外周神經系統(tǒng)中,廣泛表達于傷害性感覺神經元上,作為興奮靶組織器官的媒介,傳遞疼痛[19]。有研究表示,人體產生的疼痛,大部分與SP聯(lián)系緊密,同時SP還能促進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釋放炎性介質,產生瀑布式級聯(lián)反應,加重局部炎癥情況,形成連續(xù)的神經損害和疼痛[20]。本研究顯示,觀察組IL-6、TNF-α、SP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循經推拿刮痧有利于降低腰背痛老年患者炎癥因子水平,體現(xiàn)了緩解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礙的原理與控制局部炎癥有關。循經推拿刮痧對腰背痛老年患者療效顯著,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疼痛程度,還能降低局部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