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
[摘? ? ? ? ? ?要]? 在我國教育體制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中職教育的重要性逐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中職教育作為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的重要基地,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基礎的夯實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中職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在順應新課程改革精神的基礎上,積極地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拓展,通過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課堂呈現(xiàn)方式,以此實現(xiàn)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 ? 鍵? ?詞]? 中職語文;多元化教學法;必要性;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46-0114-02
一、引言
語文是各個學段教學課程中最為基礎的課程之一,不僅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同時還是對其他學科教學的重要奠基,應貫穿到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由此可見,語文課程在中職教育中的開設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但是由于學生對語文學科教學的不正確認知以及教師陳舊教學理念的影響,常常導致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缺乏,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為實現(xiàn)中職教育向社會輸送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專業(yè)人才的教育目標,就需要教師對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積極的創(chuàng)新與完善,通過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實施,來實現(xiàn)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fā)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多元化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更加有助于增強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實現(xiàn)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在以往的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通過以往的教學模式,通過單一、僵化的課堂講解方式,來向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灌輸。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使語文課堂失去了本應具有的活力與精彩,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厭煩的學習情緒中消失殆盡。這種語文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就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無法提升。而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的運用,中職語文課堂的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出了更為多元化的趨勢,這就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日益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及表現(xiàn)形式中得到了有效的激發(fā)。
(二)能從更加全面的角度進行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職語文的教學目標逐漸從以往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yōu)閷W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但是,以往單一、僵化的語文教學模式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在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fā)揮的過程中,限制了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而通過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可以通過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參與中職語文的課堂教學活動,并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全面鍛煉與提升的機會,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能更好地促進語文課程改革進程的推動
在我國教育事業(yè)逐漸得到完善的過程中,新課程改革所發(fā)揮出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覷。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拓展是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改革措施。但同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模式的運用來進行教學改革過程中新問題的發(fā)現(xiàn)與解決,也是促進課程改革進程發(fā)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有效地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同時也從實踐的角度推動了中職語文課程改革的進行。
三、中職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式的實施策略
(一)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實現(xiàn)學生學習體驗的增強和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在中職教育中,語文學科不僅是對學生進行語文基礎知識傳授的過程,同時還是增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以及情感感悟能力的過程。而這一教學過程的開展與相應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積極地進行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情境教學法是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教學內(nèi)容,進行相應教學情境及情感氛圍的創(chuàng)設與營造,以此來實現(xiàn)學生學習體驗的增強。如,在教學《哦,香雪》這篇具有抒情意味的短篇小說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以《外面的世界》這首歌曲為背景音樂,引導學生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來進行文中人物以及故事情節(jié)的展現(xiàn)。使學生在多種感官得到調(diào)動的情況下,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中營造出的空靈、淡遠以及含蓄的藝術境界。這樣就使學生在具有引導性教學情境的感染下,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文中的思想情感,實現(xiàn)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實施,促進了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
語文學科作為一種語言文學形式,是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一種藝術類型。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語文教學內(nèi)容學習與理解的過程中,應注重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結合,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調(diào)動自身生活經(jīng)驗來進行教學內(nèi)容及內(nèi)在蘊含情感的理解,同時還能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進行語文知識的運用以及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進行結合,實施生活化的教學模式。
(三)通過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實施,實現(xiàn)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主體地位日益凸顯。而中職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進行工作的學習主體,更應以自主學習的方式來獲取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以此促進其今后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實現(xiàn)。而在眾多的自主學習方式中,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不僅能使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自主學習,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還能使學生以學習小組成員間合作探究活動的開展,來進行自主學習結果的分享,在集思廣益中實現(xiàn)自主學習結論的完善。這樣就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深化理解以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拓展與培養(yǎng)。
(四)通過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滿足了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需求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由于自身學習基礎、學習能力以及以往學習環(huán)境的不同,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具有個性化的差異。如果教師仍然采取以往“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勢必會影響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引下,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具體的學習層次,來進行具有針對性、差異性的教學模式的實施。如,教師可以將班級內(nèi)的學生根據(jù)具體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以及學習需求,進行A、B、C層次的劃分。而在對中職語文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對學習能力基礎較差的C層次學生,提出一些較為基礎的教學要求。如,進行課文的熟讀、對文中生字詞進行掌握等。而對于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都處于中等層面的B層次學生來講,就需要學生進一步掌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而對于學習基礎較好的A層次學生來講,教師就應引導學生通過實踐運用的方式進行課文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與運用。這樣通過具有差異性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的實施,就有效地促進了各個層次學生不同學習需求的滿足,使其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能夠得到相應的進步,從而有助于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五)通過信息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有效結合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已廣泛運用到了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各個方面。而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的結合也成為新課程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F(xiàn)代信息技術以其生動、形象、直觀、動態(tài)的教學優(yōu)勢在中職語文課程教學中發(fā)揮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積極地進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以此促進更為先進教學模式的實施以及學生學習資源的拓展。如,微課就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相結合的時代產(chǎn)物之一。它短小精悍、生動形象,能以較短的時間集中進行某一教學問題的有效講解。這樣教師就能充分利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力最為集中的時間來高效地進行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有效地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微課作為一種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通過電子交流平臺的發(fā)布與分享,使學生在更加便捷獲取微課資源的過程中,實現(xiàn)更為有效的自主學習,從而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
(六)通過多元化課堂評價方式的開展,有助于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增強
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評價方式也是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一種重要方式與手段。教師通過多元化課堂評價方式的完善與實施,不僅能有效地為學生營造更為積極、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成就感的獲取以及自信心的樹立。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地進行課堂評價方式的多元化發(fā)展。一方面,教師應對中職語文課堂評價標準進行多元化發(fā)展。在以往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習成績是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衡量的唯一標準,這樣的評價方式很容易導致功利性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將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納入課堂評價的標準之中,使教師在結果與過程相結合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更為全面、科學的課堂評價。另一方面,教師還應積極鼓勵學生以評價主體的地位參與到課堂評價活動之中,使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的方式,來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從而找出自己與其他學生的學習差距,有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反思以及學習效率的提升。
四、結語
在中職教學體系中,語文學科是中職學生文化課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以及文化底蘊的重要途徑。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中職教育中積極地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并通過情境教學、合作教學、分層教學等多元化教學方式的實施,以更加多樣化的方式進行語文教學的展現(xiàn),這不僅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實現(xiàn)了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促進了綜合性專業(yè)人才的有效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潘銀香.多元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中),2018(4).
[2]周廣榮.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
[3]熊雪龍.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新課程(中),2018(10).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