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良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2020年從一開始就打上了悲壯的底色。為了廣大師生的健康和安全,嚴防疫情傳入校園,全國各中小學校從過去的校園線下教學,轉軌到居家線上教學。線上教學對大部分學校來說,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要想將“五育并舉”的育人常態(tài)延伸到線上教學,在安全教育、科普教育、生命教育和責任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和道德感,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必不可少。如何在線上教學中,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管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學校在開展線上教學中面臨的首要問題。
自我管理,線上教學的德育基礎
在與老師“隔空相對”,缺少嚴格管理的情況下,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是線上學習順利進行的關鍵。如果中學生不能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那么學校、教師和家長做的很多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在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中,自我實現(xiàn)是最高層次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是指個體希望能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使自身更加完善。自主管理就是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生自主管理,需要他們認識自我價值、發(fā)掘自身潛力,確立發(fā)展目標,并進行有效的自我評價。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的時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教育工作者和家長要重視學生主體性的培養(yǎng)。為此,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梅溪實驗學校(以下簡稱為“梅溪實驗學校”)從班級自主管理方面制定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的策略。
學校采取了以下五個步驟,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自我認知,通過問卷調查,讓學生觀察和反思自己的行為,提高自我認識;其次,自我規(guī)劃,學生制定長遠目標和階段性的小目標;再次,自我激勵,以目標激發(fā)自己的學習興趣;然后,小組互助,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互幫互助,共同實現(xiàn)目標;最后,自我評價,教師指導和自我評價貫通于以上每個階段,學生借此重新認識自我。
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需要,梅溪實驗學校各年級制定和實施各自的“一日常規(guī)”,遵循“計劃—實行—反饋—改善”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線上班級管理,學生感覺自己是班級的主人,才能產生認同感和參與感,協(xié)調一致地為實現(xiàn)班級及個人目標努力。各班級學生自主制定班級管理目標,自行組織實施班級管理活動,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學生建立自己的管理體系后,在微信上分類設群,每個群負責不同的事務,每日召開線上早晚會議。在學生的自主管理下,學生按照“一日常規(guī)”井然有序地進行線上學習。每周班主任會引導學生總結評價自己的表現(xiàn),確保班級目標和學生個體目標和諧統(tǒng)一。無論線下教學還是線上教學階段,學校都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不斷提高改善自身,逐步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自主學習,線上教學的必要保障
線上教學過程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需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線上教學的設計與實施,必須遵循這一原則,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閱讀式問題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廣東省教育廳印發(fā)的《延遲開學期間中小學線上教學工作指引》,明確要求各學校注意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環(huán)境有所不同,防止照搬正常課堂教學方式、時長和安排;線上重導學、答疑,線下重自學、實踐;學習任務和內容要有利于居家學習,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有利于學生自主進行;充分關注學生學習能力、自律能力培養(yǎng)。
為落實文件內容,梅溪實驗學校要求線上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以閱讀式問題教學法為主。該教學法符合教育部和廣東省教育廳的政策需求,能夠積極引導師生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提高思維品質,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激勵和自我教育。它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疑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自主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閱讀式問題教學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實際出發(fā),科學設計問題,巧妙提出問題。通過師生互動,啟發(fā)學生提問,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圍繞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解決學生的疑問。線上教學方法與課堂教學不同,必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在提問和討論中,引發(fā)學生思考
為保證線上教學質量,學校制定了《梅溪實驗學校網絡教學流程》,對備課、上課、作業(yè)三個方面的教育流程加以規(guī)范。
各學科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線上集體備課。教師需要對教學大綱和教材準確理解、充分掌握,提前設計問題。問題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遞進性,由淺入深,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已知到未知,層層遞進;層次性,學生程度不一樣,設計問題應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啟發(fā)性,層層設問,層層啟發(fā);全面性,問題要覆蓋所要掌握的知識點;開放性,問題要體現(xiàn)思考的質量,引發(fā)學生的高階思考。教師上課所需的課件以《梅溪實驗學校教案任務表》為依據,體現(xiàn)思維訓練的過程。每堂課設計的問題,要提前2天發(fā)到班級微信群中,讓學生清楚學習目標和活動形式,有充足的時間查閱資料,進行課前準備。
教師要在課前布置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課上導入新課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分析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及時梳理知識,總結概況,進行知識遷移,鞏固應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正式授課時間盡量不要超過二十分鐘,既保護了學生的視力,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充分的交流談論,鍛煉思維和表達能力,鞏固學習成果。課后作業(yè)要兼具靈活性和趣味性,不拘泥于形式,在尊重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前提下,對當天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應用。
梅溪實驗學校英語學科組在“防疫中的英語教學”一課中的教學流程便極具代表性。在備課活動中,教師集體討論,設計的問題除了有“什么是新型冠狀病毒”等事實性的科普問題,還有“如何在疫情中保護自己”等安全教育問題和“誰是你心目中的英雄,為什么”等開放性問題;學生課前搜索信息,上課時分享并閱讀同學的信息,接著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討論這些問題,最后匯報總結;課后作業(yè)是制作一本電子書,表達自己對英雄的看法,以鍛煉學生的英語習作能力,考察他們是否在課堂討論中對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疫情與教材相結合
“生活即教育”,疫情即教材。目前,生命教育、科普教育、安全教育和責任教育是防疫時期不可缺少的教育,將這四種教育作為當下最重要的課程列入學校課程體系,不僅迫在眉睫,且應長期踐行。
梅溪實驗學?;谝咔榕c教材相結合的教學內容,建立了多種課程形式,設計了適合本校各學段學生的不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疫情面前樹立正確的生命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各備課組線上討論,在探索中創(chuàng)新,力求能夠展現(xiàn)各學科的特色。班主任每周組織生命主題教育活動和各類專題科普教育活動;各學科開展浸潤式的教育活動——化學教師講授在家如何科學消毒,音樂教師制作用舞蹈給居家生活增添樂趣的視頻,體育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喜好,制定適合自己的鍛煉計劃,積極鍛煉身體,養(yǎng)成科學健身的習慣。
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符合學生終身發(fā)展和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無論線下教學還是線上教學,教育的本質和追求不變。梅溪實驗學校一直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提升他們的思維、實踐和探究能力放在教育目標首位。因此,學校教師從課堂的掌控者轉變?yōu)榻逃囊龑д?,逐步成長為具有勝任力和發(fā)展性的優(yōu)秀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成為自信的個體、自主的學習者、有擔當的公民和積極的貢獻者。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梅溪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孫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