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曙明等
兒童劇,? 遠超幕起幕落間的意義
Dot Go兒童藝術節(jié)藝術總監(jiān),亞洲兒童青少年藝術節(jié)及劇場聯盟(ATYA)主席? ? 朱曙明
為什么要給孩子看???在探討這個問題前,我想先為這個問題加上一個“好”字,也就是“為什么要給孩子看‘好劇”!因為以下觀點都是以“好的兒童劇”為前提出發(fā),而且重點不是“劇”,而是“看劇”這件事兒。
兒童劇的價值不只體現于幕起幕落間的演出過程,觀劇前后所衍生的諸多“事件”,對于兒童成長、群體生活與親子關系的建立,更是有著巨大卻往往被忽略的潛在功能。
首先,看戲前家長或老師可以試著摒棄為孩子打點一切的舊習慣,從跟孩子討論“要不要去看戲”或“要看哪出戲”開始,讓孩子共同參與決定。這不但能增進親子或師生的溝通機會,更能幫助孩子學習思考并對自己的決定負起責任。
接著,看戲當下的環(huán)境對孩子來說也是很“有戲”的。一般而言,看戲的地方總會聚集人潮,但與其他人潮聚集地不一樣的是看兒童劇的人同質性比較明顯,除了都是奔著同一出戲而去之外,觀眾(包含家長)的年齡層和家庭文化、經濟水平也普遍一致,孩子可以在身心都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下接觸人群,培養(yǎng)人際關系、社交禮儀與環(huán)境教育。
演出進行中,好的兒童劇對于孩子的幫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點:
1. 心理層面:透過劇情(不一定是完整故事)的演繹,幫助孩子在虛擬環(huán)境中體驗快樂、悲傷、溫暖、冷酷、感動、沉默、愉悅、憤怒等多種情感(情緒),進而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能更多元、更正確地面對不同情感(情緒)所帶來的影響。
2. 教育層面:戲劇演出對兒童而言,本身就是很好的綜合教育,包括文學性、知識性和人格、品格教育;此外,舞臺上的視覺、聽覺饗宴,更是兒童藝術教育的體驗場。
3. 娛樂層面:如果覺得上述兩個層面太過嚴肅,我們也可擱置不談。劇場里,光是看戲這件事,至少能幫助孩子暫時拋開各種壓力,得到情緒的舒緩并感受快樂。
看完戲后,一般家長可透過“說、畫、唱、演”等方式,陪伴并引導孩子表達觀劇后的心得收獲,建立親子共同話題、增進親子互動關系。而學過兒童戲劇活動或教育戲劇帶領技巧的老師們,更可設計與劇情相關的活動(課程),來延伸戲劇的影響力和附加價值。
綜合以上觀點,用一句淺顯的大白話來說,就是“兒童看劇,好處多多”!無論看戲的前、中、后,都有數不清對于兒童成長的幫助。當然這也并非一蹴而就,沒有任何一出戲可在一夜之間改變孩子的行為或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們能為孩子做的就是“厚積薄發(fā)、聚沙成塔”,有機會,就多帶他們去看“好的兒童劇”吧!
在劇場里看懂人性
愛爾蘭圣三一大學教育戲劇專業(yè)碩士在讀? ? 齊佳佳
三年前,我第一次帶女兒看劇,是在上海演出的一部國內原創(chuàng)兒童音樂劇。簡介里說是一個愛冒險的熊的故事,然而演出半小時了,熊還沒有出現。臺上的一家三口,媽媽是 “韓國歐巴”的粉絲,爸爸是動不動給媽媽下跪的“妻管嚴”,孩子是和媽媽一起欺負爸爸的“小霸王”。好不容易有幾只熊上臺跳舞了,配樂卻是和劇情沒什么關系的《小蘋果》。兩歲半的女兒說:“媽媽,這不好看,我要回家!”于是我們提前離場。后來我寫了篇文章吐槽,在上海的家長圈里引起共鳴,有點戲劇化的是劇組工作人員也看到了這篇文章,說要找我訴諸法律。
戲劇作品的好壞沒有統(tǒng)一標準,但在我看來,會不會講故事很重要。作為一個媽媽,我?guī)Ш⒆涌磩〉闹饕康氖菗Q一種方式聽故事。經歷這頗不愉快的“第一次”后,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只看國外引進的兒童劇。上海的劇院雖然不多,但有越來越多從國外引進的兒童劇上演,也誕生了專供兒童劇演出的小劇場。帶女兒看過幾場引進劇之后,我發(fā)現語言和隱藏在其背后的文化差異是影響觀劇的主要障礙,有的孩子坐不住。身邊還有家長送孩子去一些戲劇教育機構上課,但更多的是為了學英語,而不是學習戲劇本身。這讓我開始思考:到底為什么要帶孩子看???讓孩子從小浸淫在外國文化里,真的好嗎?戲劇在國外又是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的呢?
去年夏天,我?guī)е@些疑問來到都柏林學習戲劇。抵達的第一周,我就在熱鬧的酒吧區(qū)發(fā)現了一家兒童文化中心和一所老牌戲劇學校。前者設有兒童劇場,演出結束后,家長或老師可以按照中心提供的活動指南,帶孩子做一系列的啟發(fā)性活動,讓孩子在走出劇場后仍然可以重溫劇情;后者開設了針對兒童及成人的戲劇課,培養(yǎng)了大批好萊塢演員。在這座只有150萬人口的小城,劇場像酒吧一樣常見,大大小小的戲劇演出海報張貼在街頭巷尾,人們周末的消遣方式之一就是參加即興戲劇工作坊,或去劇院看戲。所以,當我問一位本地小學校長“為什么要帶兒童看劇”時,她的回答是:“我們從小就是這樣?!笨磩∮趷蹱柼m人而言,就好像他們能在嘈雜的馬路邊捧書閱讀一樣自然。
中國戲曲的歷史比西方悠久,古時還有詩劇,近代又引進了西方戲劇,但在如何將戲劇應用于教育和社會中,讓它發(fā)揮更大的價值方面,我們可能還要向西方學習。在歐美國家,戲劇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可以在教育情境中與各種學科融合,比如英語、科學等,幫助孩子更有興趣地投入學習。因此,愛爾蘭的教師培訓中都有戲劇這一項,即便不教戲劇這門課,也能把舞臺上的技巧運用在其他科目的教學中。我定期去做志愿者教師的少年創(chuàng)意寫作營,就會借助戲劇活動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能力。此外,戲劇還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社科領域,如:通過戲劇課程引導自閉癥學生與他人溝通,通過戲劇提高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視,等等。
愛爾蘭著名劇作家王爾德曾說:“I regarded the theatre as the greatest of all art forms, the most immediate way in which a human being can share with another the sense of what it is to be a human being.”(我認為劇院是所有藝術形式中最偉大的一種,它能最直接地讓人們互相分享成為人類意味著什么。)短期來看,帶兒童看劇是為了上述(以及更多沒能在這里一一列舉)的各種能力培養(yǎng)。長遠來看,在觀劇的過程中,孩子可以體會生而為人的意義,比如:對生命的尊重,對自我的探索,對他人的將心比心。優(yōu)秀的劇目,無論中外,無一不是在探究人性。明白了“人”的含義,才有可能好好做人。這大概就是帶孩子看劇的終極意義。
優(yōu)秀的兒童劇能立體地塑造一個孩子
戲劇發(fā)燒友,? 幼兒教師? ? 安童心
作為一個癡迷于兒童戲劇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常會被問:“為什么要給孩子看兒童?。俊蔽颐看蔚幕卮鸲疾惶粯?,想來是因為給孩子看劇的好處太多,實在沒辦法一次說盡。
從兒童情感發(fā)展的角度,孩子在觀賞優(yōu)秀的兒童劇時,跟隨劇情的推進,他會和角色一起經歷或喜或憂,或怒或悲,或恐懼或勇敢的情緒體驗和情感歷程。這些經歷豐富著孩子對世界、對他人和對自己的感性認知,而戲劇鮮活的感官體驗使這種感性認知更加真實和深刻。
從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角度,我從來不把跟孩子看劇當成單純的娛樂,因為劇場是非常好的社會實踐場所。劇場是一個公共場所,兒童劇場本身就承載著一定的教育功能。當孩子走進劇場時,他要學會排隊,學會對號入座,學會降低自己的音量,學會在跟舞臺上的藝術家互動時不因過度亢奮而忘乎所以……我們會欣喜地發(fā)現,孩子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觀劇體驗,越來越從容。這是因為看劇這種親身體驗式的社會實踐,幫助孩子找到自我約束與情感釋放的平衡,以及理性與情感的和諧。
戲劇還能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作為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兒童戲劇相較于成人戲劇要更加多元。孩子在劇場里觀看的,可能是來自遙遠的國家、不了解的語言演出的兒童劇,但這絲毫不會影響他們對于戲劇本身的理解。雖然兒童劇的表現形式多樣,但兒童有著高于成人的藝術感知力和想象力,在這樣的審美關系中,兒童和戲劇之間形成了高頻率的審美互動。作為審美主體的兒童在這種高頻的互動中,其腦力得到激蕩,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藝術感知力得到飛躍式的提升。
戲劇的呈現方式與幼兒的學習特點非常契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提到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孩子需要跟看得見、摸得著、能跟他互動的故事進行對話,這種對話是有溫度的,故事里的角色是有位格的,故事的情節(jié)既與他們的生活相關聯,又是生活的升華。因此,優(yōu)秀的兒童劇是最徹底貫徹游戲精神的課堂,它沒有想要刻意教會孩子什么,孩子卻感受了、實踐了、觀察了,也體驗了。
兒童戲劇雖不似課堂般教授,卻以最適合孩子的方式教會了他們更多。這也是為什么我總是說:優(yōu)秀的兒童劇能立體地塑造一個孩子。
兒? 時
葡萄加創(chuàng)始人,? 教育戲劇教師,? 制作人? ? 劉妍汐
黃昏的時候,我看著天空的云,覺得真像孩子天真的臉,隨口問身旁的母親,你覺得兒童是什么“顏色”的?母親說:該是五顏六色的。
兒童是五顏六色的。
他靈動、跳躍、生意盎然,又純粹、坦然;
他總是能發(fā)現生活中可愛的小事物;
他常常發(fā)出疑問;
他善于模仿,自在生長;
他有時離經叛道,讓人匪夷所思;
他從不掩飾,情緒自然流露;
他可以創(chuàng)造出無限遐思,
他具有詩意,承載著希望和遠方。
這么一看,“兒童” 與“戲劇” 有屬性上的相似。
戲劇是五彩斑斕的。
她豐富、多元,又質樸、真實;
她觀世界、發(fā)現存在;
她對生活常有詰問;
她源于生活、記錄生命;
她曲折離奇,讓人意想不到;
她包容,接受各類情緒并倡導多樣表達;
她無限創(chuàng)造,引人思考;
她是文學、是詩,有生命的厚度,承載著浪漫、希望與遠方。
戲劇在一點一滴中陪伴著兒童成長。她鼓勵個體思維的獨特與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審美與藝術情操。戲劇形式多樣,天馬行空,角色各有特色,給個性不一的孩子啟發(fā)。戲劇的故事性,給孩子大大的遐想空間。情節(jié)的美、舞臺搭建置景的美、角色的美、服裝的美、演出的美、劇場的美,甚至觀眾的美,都可以影響與啟發(fā)孩子。孩子從諸多方面得到學習,而且每個人從戲劇中看到與學到的都會不同。
孩子在戲劇的世界里,可以學會尊重差異,感受與理解他人,甚至學會如何與世界相處。戲劇中的萬千角色,所處環(huán)境各不相同,他們面對事物的態(tài)度、看法、舉動大相徑庭。孩子在角色中可以體會他人的價值觀,了解了這些態(tài)度、看法、舉動背后的原因,便也能夠理解其差異性,接受不同、尊重多元,進而培養(yǎng)對社會的責任意識。
還記得在國內外大大小小的戲劇節(jié)上,人們與街邊的藝術家們一同表演、一起起舞、歌唱,一場戲劇節(jié)竟可以在好多個瞬間構建起整座城的童心。戲劇有種豁達的美,兒童本就是豁達的,他們在與戲劇相伴時一定會常常快樂。
他們會用浪漫與童心帶我們看另一種世界,也許我們會遇見冬日西瓜,夏日寒江雪,秋日青翠綠波,春日層林盡染。我們會感知自然與生命的美、蒙太奇四季之景的善意。
是啊,夏日為何不能飄雪?秋日何曾沒有綠波翻涌?
在冬日飛雪里,創(chuàng)造一處秋陽晚照的 “霜葉紅于二月花”,也是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