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定 劉宏波
【摘要】巧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地理的“教”和“學”更高效。在教學實踐方面,筆者主要從課前預習,課堂筆記,課后復習三環(huán)節(jié)出發(fā),闡述了思維導圖的應用技巧;在課堂筆記環(huán)節(jié)提出了以圖學圖和以文轉圖的思維導圖學習技巧。
【關鍵詞】思維導圖;地理教學;以圖學圖;以文轉圖
自上世紀60年代東尼·博贊(Tony Buzan)提出思維導圖,很快在多個行業(yè)得到廣泛應用。思維導圖在思維整理和激發(fā)方面的顯著作用,使得思維導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學實踐中,筆者和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學習地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思維導圖的特征
思維導圖是大腦抽象思維的圖形化,讓大腦的思考“看得見”。思維導圖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大腦的思考方式,使得思維導圖更容易讓大腦接受。思維導圖是一種樹形結構,是發(fā)散性思維的體現。思維導圖的特征用下圖來說明。
思維導圖一定有一個中心,分支圍繞中心展開。有幾個思考方向就有幾個大的分支。沿著一個方向思考不斷深入,分支就不斷的向前延伸。分支上寫關鍵詞或簡短句子,表示分支的內容。提倡不同的分支用不同的顏色。一個圖文并茂色彩豐富的思維導圖,給人的印象更深刻。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技巧
(一)課前預習的應用
課前預習對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晚修時間有限、作業(yè)較多、方法不當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學生的預習作用有限,深入思考問題的機會不多。
學生在預習環(huán)節(jié)畫思維導圖,能否提高預習的效率呢?答案是肯定的。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使用思維導圖,前提是學生會畫思維導圖。預習環(huán)節(jié)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目標是:提前預習,嘗試畫出思維導圖,找出重點,構建聯系。具體做法是:給學生布置明確的預習內容和時間,學生明確任務:繪制一幅預習內容的思維導圖。學生預習從漫無目的地看書變成要找出核心、重要的內容,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在知識點里分出主次,安排好各分支內容,做好繪制思維導圖的準備。認真思考預習的內容,如果理解的,就在思維導圖上標出,不理解的知識點,可以在關鍵詞旁邊標“?”。學生通過預習繪制思維導圖,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在大腦里已經整理了一遍。哪些是會的,哪些存在困惑,學生上課時就會做到有的放矢,有重點的,有目的捕捉老師上課的內容。及時把預習過程中理解錯誤的地方糾正過來,做到難點知識的當堂吸收和消化。這樣,預習環(huán)節(jié)應用思維導圖,就成了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一環(huán)。
以“人口增長模式”為例,布置預習任務后,學生根據所閱讀的內容,找出關鍵詞,畫出如下思維導圖。
如上圖所示,預習環(huán)節(jié)繪制思維導圖,可以極大地鍛煉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
(二)課中筆記的應用
課堂上是實施思維導圖教學的主陣地,教師的“滿堂灌”,到學生的“滿堂記”,并不符合高效課堂的要求。如何讓學生從筆記中解放出來,如何讓學生的筆記發(fā)揮更大的效果,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鍛煉學生的能力,是筆者引入思維導圖教學的初衷。在推動學生掌握和應用思維導圖工具上,筆者實行了以圖學圖和以文轉圖兩個技巧。
1.以圖學圖。讓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繪制技能是推動思維導圖教學的第一步。教師提前準備,在課堂上畫思維導圖突破某個難點,學生跟著老師畫。這樣反復幾次,學生就掌握了思維導圖繪制方法,不需要額外時間培訓學生,增加老師負擔。例如,教師甲在課堂上講判斷河流流向小專題,介紹了幾種常見的判斷流向的方法,并畫出思維導圖,課堂上要學生跟著老師畫,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也學到了思維導圖的畫法。
教師乙執(zhí)教《南美洲》公開課時,講了南美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兩大方面的概況,在黑板上繪制了一幅漂亮的思維導圖。十分清晰地展現了知識間的邏輯關系,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教師丙在高三復習中,講旅游地理時,為了讓學生清楚旅游各要素的關系,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以旅游地理為中心的思維導圖,清晰的展現了旅游資源的評價因素、旅游規(guī)劃設計和區(qū)域發(fā)展的關系。學生形成了旅游地理的整體知識框架。
教師在黑板上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跟著老師繪制。這種做法使得學生熟練掌握課堂內容,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技能,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會畫思維導圖,就可以把思維導圖應用到學習地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甚至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上。
2.以文轉圖。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沒有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可以使用思維導圖做筆記,減少做筆記的時間,又可以對學習內容有全局的把握。繪制思維導圖就是想使這部分同學從記筆記的繁重勞動中解脫出來,真正開動腦筋,跟著老師思考。把一節(jié)的重難點,關鍵脈絡整理出來,繪制思維導圖。繪制的過程就是整理思路,探索知識間關系的過程。
下圖是筆者講《中國氣象災害》時,學生課堂上畫的思維導圖,脈絡清楚,要點突出,能較好的掌握各個氣象災害的特點,成因,分布等知識。
(三)課后復習的應用
由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可知:及時回顧復習是鞏固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方法。當學生一節(jié)學完了,一章學完了,知識原理規(guī)律是零散的,雜亂分布,還是通過知識之間的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對學習效果的好壞影響很大。思維導圖恰恰是通過聯想、想象,構建聯系,知因果,明過程,最終構成一個大的知識網絡。學生掌握了思維導圖工具,就可以在課后回顧,復習中以思維導圖構建單元,章節(jié)知識體系,強化對原理規(guī)律的認識。
筆者講完《農業(yè)地域類型》新課后,布置學生課后繪制了農業(yè)地域類型的思維導圖。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對學生掌握章節(jié)的知識結構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結語
學生應用思維導圖可能碰到的問題是時間不夠。要畫出一幅色彩鮮艷,精美的,甚至還有配有圖像的思維導圖,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筆者的解決方法是因地制宜,看什么場景下使用。日常學習繪制的思維導圖和展示型思維導圖應該區(qū)別對待。日常學習中保留思維導圖的基本結構,顏色不使用彩色。若是展示型思維導圖,那就多用彩色和圖畫,畫出具有一定觀賞性的思維導圖。
通過近三年地理教學應用思維導圖的實踐研究,充分證明了思維導圖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yǎng)地理邏輯思維,促進核心素養(yǎng)等方面有實實在在的作用。思維導圖對學生來說,最大的價值在于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對思維的整理,在思路整理的過程中,對各要素間的關系有了明確認識和進一步的思考,進而有可能產生思維的火花。最終提升了學生認識客觀世界、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思維導圖的應用探索不會止步,筆者會不斷實踐,讓思維導圖在地理教學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國慶.思維可視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7.
[2]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叢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社,2005.4.
[3]王業(yè)超.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7(3).
[4]葉家裕.高中地理課堂中思維導圖的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