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海
2020年1月27日晚,北京積水潭醫(yī)院醫(yī)療隊9名隊員抵達武漢,這是他們的戰(zhàn)場。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他們把醫(yī)院當戰(zhàn)場,把患者當親人,負重前行,義無反顧。他們是能征善戰(zhàn)的勇士,是敢于勝利的英雄。他們說:“是患者的微笑,激勵我們前行!”
“有你們,真好”
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眼睛常常因為霧氣而看不清楚。患者是武漢、湖北本地的,還有方言和口音,有時候聽不懂說什么,要么重復,要么找當?shù)厝藖碜龇g。一個個困難考驗著隊員們。
有一天,醫(yī)療隊員李天水上凌晨1點到早上9點的班。到凌晨5點多,新接收的患者達到了14位。有些患者想喝水,但起床很困難,醫(yī)護人員就端去一杯水;有些患者病情不穩(wěn)定,喘憋明顯,醫(yī)護人員就過去查看和處理;有的患者該上呼吸機了,呼叫的鈴聲此起彼伏,他們就要跑過去重點照看。李天水說,“一個班下來,渾身像散了架。大家雖然很累很辛苦,但沒有一句怨言,這就是擔當吧。”
丁笑純是一名“90后”姑娘。
一次,一位患者阿姨很有禮貌地詢問丁笑純:“小姑娘,同事給我寄的快遞3天前就送到了醫(yī)院西門。如果您方便的話,可不可以下次上班時幫我取上來?”她沒有立即回復阿姨,想先去咨詢?nèi)】爝f流程后再回復。這時阿姨說:“家里親人都去世了,愛人前一陣病逝在樓下病房……”阿姨沒有再說話,就靜靜地看著丁笑純。
“阿姨,我會盡力的?!睅仔r后,當丁笑純把快遞送到阿姨手里時,阿姨說:“孩子,謝謝。有你們,真好!”
“此次支援行動成了我人生中最無悔的選擇”,丁笑純說,“它如此閃閃發(fā)光,照亮了我未來的道路?!?/p>
“我既不是誰的女兒,也不是誰的母親,我是白衣戰(zhàn)士”
醫(yī)療隊所在的團隊是危重癥救治組。接收的危重癥患者達到了96.6%,是醫(yī)護工作最緊張繁重的第一線。
生活中,隊員李野笑稱自己膽小,平時睡覺都不敢關燈。面對這次急難險重的任務,她堅強起來,“在戰(zhàn)場上,我既不是誰的女兒,也不是誰的母親,我是白衣戰(zhàn)士。我把對親人的思念化作力量,努力工作。”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她當班當天不吃不喝,一干就是8小時不停歇。除了正常的打針、輸液、喂藥外,她還主動承擔起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各種管路護理、處理大小便、為患者做心理輔導等等。因為厚重的防護裝備在身,她常常有缺氧的窒息感。但一聽到病患召喚,她依然滿血“復活”。
白衣戰(zhàn)士大愛無疆的背后,是親友濃濃的思念和堅定的支持。
醫(y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隊長李紅,是瞞著父母到武漢支援的。抵漢第9天,還不知道她已身處武漢的母親發(fā)來短信,告訴她父親發(fā)燒了,心前區(qū)疼痛。李紅一邊電話里詢問父親的情況,一邊腦子里琢磨如何和母親“攤牌”。可一時間她不知該怎樣安撫母親為好,眼淚直在眼眶里打轉……“媽媽,對不起,我在武漢;我回不去,對不起,對不起!”電話那頭的母親,好像明白了什么,停頓了一會兒后,突然變得異常鎮(zhèn)定,說:“孩子,別哭,我們沒事兒,你放心。你照顧好自己……”
“我們不是英雄,救死扶傷就是我們的光榮職責”
隔離區(qū)大門打開,從布滿霧氣的護目鏡中望向病房,病房有些模糊,還有些夢幻。聽著自己的呼吸聲和心跳聲,就這樣經(jīng)過緩沖區(qū)、半污染區(qū)、污染區(qū),直到隔離區(qū)病房——聽見心里另一個聲音說:“我們的戰(zhàn)場到了!”
呼吸科護士李鑫沒和家人商量,就報名馳援武漢。李鑫說:“我們都知道目前沒有針對新冠肺炎的特效藥,但我至少可以到患者身邊照顧他們,倒一杯水、喂一口飯總還是可以的。我還可以鼓勵他們,幫他們建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p>
一次,李鑫剛剛交完班,一位患者突發(fā)緊急情況,需要搶救。面對著陷入昏迷的患者,面對著滿床滿地患者的嘔吐物、排泄物,她只想趕快給患者建立靜脈通路。然而,患者四肢水腫嚴重,很難找到血管。在大家焦急萬分之際,她想到了扎腳。當她通過護目鏡上唯一一小塊沒有模糊的縫隙,看到扎到患者大腳趾上的留置針有回血時,心踏實了大半。眾人連連夸她“好樣的”。她說:“來武漢只是換了一個更需要我們的工作地點而已。我們不是英雄,救死扶傷就是我們的光榮職責?!?/p>
“職責”二字,對每個隊員來說,都是厚重如山。在呼吸科工作有些年頭的王文娟請纓到了武漢后,干勁不輸年輕人。醫(yī)護人員都知道,呼吸機及其相關配件在使用中容易出現(xiàn)攜帶病原體的飛沫,風險高,但王文娟毫不退縮——“我來!”雖然每一次與患者的近距離接觸和交談都可能增加被感染的風險,但王文娟總是要和患者多說上幾句暖心話。她說:“我多鼓勵患者一句,患者就多一份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