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龍
【內容摘要】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的氛圍非常關鍵,如果學習氛圍低沉,那么勢必會導致學生學習熱情的低落,從而導致學生對學習感到無聊、無趣,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為了更好的開展教育工作,本文以初中語文為例進行分析,講述如何綻放課堂新活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思路;學習氛圍
引言
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而教育對兒童、青年都具有影響終生的作用,這使改革教育的責任變得異常沉重,也許也是因為這一點,致使教育業(yè)不敢輕易更改教育方式。而在近幾年,人們開始重視教育、重視教育方法,終于意識到教育方式需要進行改革,在改革教育的熱潮下,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也慢慢浮出水面。在語文的學習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注重于抄、讀、背,雖然意在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但是根據(jù)調查卻發(fā)現(xiàn)有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對學過的知識記憶模糊。因此,進行科學、適當?shù)慕逃母锸怯幸嫣幍摹?/p>
一、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
想要進行教育的改革,那么首先就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然后對其進行分析,將對教育有益的可取之地留下,對不可取的地方進行改善或者直接切除掉。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一般都是通過單方向傳授的方式進行教育,這就使得學生缺乏了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不能夠自主的進行思考問題,而是等待老師講解答案。因此,想要在語文課程中綻放活力,那么首先教師要改變這種單方向的授課方式,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去創(chuàng)新、去思考。不要讓學生形成答案只有一個的單一思維模式,要讓學生敢于思考問題、敢于提出問題[1]。
二、語文課程綻放活力的具體方法
1.情景再現(xiàn)帶動氣氛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只通過教師去教是不足夠的,一定要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喜歡去學才能學有所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死板的教學方式,以免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對《音樂巨人貝多芬》一課進行授課時,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表演的方式來進行授課,通過這種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在扮演的過程中會自行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動,體會貝多芬哪種對音樂的熱愛和不顧一切。在這種寓教于樂的學習氛圍中,能夠有效的帶動課堂的氣氛、加深記憶,同時還能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想表達的含義。
2.利于多媒體增加趣味
根據(jù)隨機調查,在中國利用假期讀書的學生不到總體的30%,而看電視的人數(shù)卻超過了總體的50%。而根據(jù)實驗表明人類對圖像的記憶比對文字的記憶更加深刻,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從而帶動課堂氣氛,加強學生記憶。例如:教師在對《孔乙己》一課進行授課時可以通過播放相關的話劇、視頻來進行授課,通過圖像記憶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記憶,提高學習的效率并保持學生始終保持在熱情的學習態(tài)度中。
3.走出課堂也能學習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導致活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生產(chǎn)生了枯燥感,而枯燥感主要是因為滿目的文字和內容遠離現(xiàn)實兩個方面引起的2。所以,在進行授課時,我們可以適當?shù)淖叱鼋淌遗c現(xiàn)實進行結合。例如:教師可以以《我的校園》為題目讓學生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在教師讓學生開始寫作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在校園里逛一逛,親自搜集寫作素材,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用文字呈現(xiàn)在紙上,借此避免了學生因為不知道寫什么而產(chǎn)生的枯燥感。
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對老師的態(tài)度對于教育的開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學生是害怕老師、厭惡老師還是尊敬老師,這種學生對教師不同的態(tài)度會在學生上課時對學生產(chǎn)生不一樣的心理狀態(tài),如果學生害怕教師,那么就會把精力放在教師的位置身上,沒有辦法去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而如果學生厭惡教師,再加上平常缺乏溝通,那么這就會導致學生將對教師的厭惡轉化成對學習的輕視,以此來表達對教師的不滿,甚至還會因關系過差而演變成對學習的抵觸。因此,教師需要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溝通,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三、樹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中,有的學校會采用跳躍學習的方式把不重要的文章忽略掉,通過這種重于重點的方法進行教學,但是這卻會讓學生認為只有需要考試的知識才是重要的。
雖然我們可以說考試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但是學生學習絕對不應該只是為了更好的成績,然而事實卻是事與愿違,學生心里對考試的感覺和設立考試的初衷背道而馳。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過于重視考試的成績,這讓成績不但沒有起到客觀評價的作用,反而還給學生貼上了標簽。因為這成績的“標簽”,他們變得害怕去考試,因為他們害怕考不好被批評、被笑話,這也就產(chǎn)生了一種病態(tài)。所以我們必須進行改革,要明確學習的意義,勇于開創(chuàng)教學方法,從而使課堂充滿活力,改變現(xiàn)代教育的病態(tài)。
結語
語文是一門語言課,但也是一門心智課,語文是把鑰匙,讓學生能夠在中國乃至世界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學習知識。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的文章故事了解到了人情世故,知道了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掌握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變得知情達理,學會了人應該怎么生活、應該怎么與人相處。綜上所述,語文對學生的心智開發(fā)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想要語文教學能夠有效的起到開發(fā)心智的作用,那么就需要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因此,教師應該與學生一同努力,盡力給學生提供一個舒適的、具有活力的學習氛圍,借此培養(yǎng)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康雪蓮.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方法探究[J].科學中國人,2016(23).
[2]徐建新.淺談如何讓初中語文課堂充滿活力[J].成功(教育),2009.
(作者單位:通渭縣平襄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