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要]統(tǒng)編教材“快樂讀書吧”中的內容是編者針對單元選文和語文要素精心創(chuàng)編的,旨在讓學生在充分閱讀教材課文的基礎上,借助這一形式擴展認知意識,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助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緊扣語文要素,積極發(fā)揮單元文本的范例作用;把握學生實際,合理研制課外閱讀書目;聚焦指導過程,積極推進閱讀資源的交融整合。
[關鍵詞]快樂讀書吧;內外滋養(yǎng);語文要素;學生實際;指導過程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 10-0063-02
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離不開廣闊而深入的閱讀,僅僅憑借一本教材“打天下”顯然是不夠的。統(tǒng)編教材主編溫儒敏先生說過:“統(tǒng)編版的最大特點就是專治各種不讀書。”為此,在教材編著過程中,編者創(chuàng)造性地設置了“快樂讀書吧”的欄目,旨在讓學生充分閱讀教材課文后,借助“快樂讀書吧”的形式擴展學生的認知意識,為其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助力。
一、緊扣語文要素,積極發(fā)揮單元文本范例作用
著名語文教學專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指出:“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毖酝庵?,就是要借助教材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積累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并能夠在后續(xù)開展完全自主化的閱讀。統(tǒng)編教材中“快樂讀書吧”所拓展、鏈接的書目,與單元的訓練重點一脈相承。對此,教師應緊扣單元要素,緊扣單元中的典型篇目,提煉閱讀方法,為推進“快樂讀書吧”的閱讀奠基。
以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神話類單元為例,編者在“快樂讀書吧”中推薦了《中國傳統(tǒng)神話故事》。為此,教師就應緊扣單元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設置以下教學流程。(1)走進神話故事:緊扣內容,大體理解神話文本的故事情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單元的整體內容,通過四個課時,教學教材單元中的四篇課文,處理生字詞,消除學生的閱讀障礙,使學生了解神話的基本內容;(2)探秘神話世界:緊扣文體,初步探尋神話文本的鮮明特質——旨在穿越故事情節(jié)和文本語言的樊籬,將學生的思維觸角伸向神話文本的獨特意蘊之中,以滿足學生內在心靈對神話世界的好奇和對神話人物的崇拜之情;(3)暢談神話故事:緊扣練習,分層搭建神話文本的復述支架——旨在積極落實單元語文要素,以課后習題為抓手,引導學生借助暢談和講述的方式,內化神話故事,鍛煉言語思維和復述能力。教師通過兩個課時,指導學生運用提詞卡,借助插圖、注釋,借助起因、經(jīng)過、結果,借助想象等方法,將神話故事講完整、講具體、講生動;(4)創(chuàng)作神話故事:緊扣習作,大膽描摹自我心中的神話世界——聚焦單元習作,指導學生借助對單元文本的理解感知、提煉洞察、梳理講述,將內在的積淀通過創(chuàng)編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
之后,教師相機揭示出“快樂讀書吧”的推薦書目,讓學生將在單元課文學習中積累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瀆實踐中,以提升閱讀的整體效益。
二、把握學生實際,合理研制課外閱讀書目
統(tǒng)編教材編者在設置“快樂讀書吧”時,所推薦的書目都是經(jīng)過精心選擇的,既體現(xiàn)了統(tǒng)編教材中的文本內容,同時也契合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規(guī)律。但由于很多班級學生的原始經(jīng)驗、認知能力相對有限,所以教師也可以靈活地對“快樂讀書吧”中的內容進行必要地調整。
一般情況下,教師在選擇、研制書目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所選書目應具有針對性,要能凸顯統(tǒng)編教材“人文主題”“語文要素”雙線并進的編排原則。比如,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以“想象”為主題,教師可以在“快樂讀書吧”中推薦學生閱讀《丁丁歷險記》《一只想飛的貓》。其次,所選書目應具有多元性。比如,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主題是“相處”,教師可以在教材文本的基礎上,嘗試從另外的視角拓展補充與“相處”這一主題有關的書目,如《小狗的小房子》《青蛙與蟾蜍》。再次,要關注所推薦書目的廣泛性。魯迅先生曾經(jīng)在《給顏黎民的信》中對讀書打過一個精彩的比方,即讀書如同蜜蜂采蜜,不能總是叮在一處,否則所得就非常有限。“快樂讀書吧”閱讀書目的研制也需要提高學生閱讀的廣闊性。比如,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主題是“大自然的秘密”,教材中的單元課文包括《我是什么》《小蝌蚪找媽媽》《植物媽媽有辦法》以及“語文園地”中《企鵝寄冰》等文本,分別從不同的側面,緊扣自然科學的不同領域,以童話的形式進行了知識科普。所以,教師在拓展補充課外閱讀內容時,可以順延這個思路進行拓展,如推薦《鱷魚招聘牙齒清潔工》《“小刺猬”和“小傘兵”》等,也可以從自然科學的其他領域進行拓展,如推薦《月亮的臉》《太陽公公睡午覺》等。
這樣的拓展與實踐,讓“快樂讀書吧”中的閱讀內容與班級學生的認知實際結合了起來,并對教材拓展推薦的內容進行了補充與完善,形成了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的體系化閱讀資源。
三、聚焦指導過程,積極推進閱讀資源交融整合
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相對有限,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還比較薄弱,為此教師在踐行“快樂讀書吧”這一板塊時,不能只是承擔推薦和組織的作用,讓學生隨心所欲地閱讀,而要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在引領學生深入實踐的過程中強化對拓展性課外閱讀的指導,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積極推進閱讀資源的交融與整合。
首先,從閱讀方法上進行滲透。教師要著力引導學生進行富有針對性、思考性的閱讀,要結合所讀書目的內容展開任務驅動式閱讀,避免學生的閱讀過于隨意和盲目。還以二年級上冊為例,學習了第一單元中《植物媽媽有辦法》之后,教師就可以拓展一系列故事性文本,如《“小刺猬”和“小傘兵”》《月亮的臉》《太陽公公睡午覺》等,并根據(jù)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著力引導學生學會從書本中提取信息,并指向于科普童話的特點,從滲透閱讀方法的角度設置閱讀思考單和小練習,推進學生不斷深入閱讀。針對群文類主題表達,教師所設置的思考問題就可以側重于整合對比,讓學生在不斷閱讀的基礎上,洞察文本之間的差異性和不同點,歷練學生內在的思維能力。此外,除了提取相應的外層信息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班級中學生的閱讀實踐,相機提煉出適切的話題,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在閱讀了《孤獨的小螃蟹》一文之后,就可以設置“后來小青蟹為什么會回來呢”這樣的問題;在閱讀了《小豬唏哩呼?!分螅涂梢蕴釤挸鲞@樣的問題:“小豬唏哩呼嚕所做的事情很多都令人費解,所以書中的很多人物都稱小豬唏哩呼嚕是“一頭傻小豬”,對這樣的稱呼你是怎么看的?”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設置的閱讀思考單并不是閱讀的全部,但卻是一個重要的抓手,是引領學生進行思維化外顯的一種基本策略,更是在學生閱讀實踐過程中的一種輔助性手段。
其次,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形式上的轉變,讓文字視覺化。比如,將書本閱讀與連環(huán)畫進行整合,或者通過經(jīng)典的影視片段對書本的機械閱讀給予多樣化的補充。
在這一板塊中,教師就通過方法滲透和形式轉變這兩種方式,對教材中“快樂讀書吧”的踐行過程進行了深入指導,一方面讓學生在深入實踐的過程中積累和運用了閱讀方法,另一方面則充分激活了學生持久性深入閱讀的動力,為學生的能力生長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渠道。
統(tǒng)編教材中“快樂讀書吧”的內容是編者針對單元選文和語文要素精心創(chuàng)編的,是學生認知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通道。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這一欄目的設置用意,從學生的原始經(jīng)驗出發(fā),展開適度而巧妙地引領,真正為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發(fā)展奠基。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