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蓮香 馬曉
【摘? ?要】 水稻培育現狀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只有通過科學化的培育方式才能夠實現水稻的高產。水稻常見的病蟲害通過科學使用藥劑以及通過物理防治與病蟲害天敵防治結合的手段,提高病蟲害的防治能力,為水稻的高產和綠色發(fā)展做出重要貢獻。
【關鍵詞】 水稻培育現狀;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及其防治
中圖分類號:S511? ? ? ? ? ? ? 文獻識別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6-1073(2020)02-0099-100
Technical Measures For Cultivation Of High Yield Of Rice
HE Lianxiang, MA Xiao
(Ningxia original seed farm? ?Yinchuan, Ningxia? ?750200)
[Abstract]?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ice cultivation, and the high yield of rice can be realized only through scientific cultivation. The comm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rice can improve the control ability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through the scientific use of pesticid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control and natural enemy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mak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high yield and green development of rice.
[Key words] current situation of rice cultivation;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their control
1? 引言
隨著水稻種植技術和品種改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水稻種植已經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無論是品種還是種植技術上都有重大的突破,從而為水稻產量做出了巨大推動力。
2? 水稻栽培現狀
傳統(tǒng)的常規(guī)、高桿水稻品種的種植已經逐漸過渡到了雜交、矮桿水稻的種植,水稻在產量和品質上都已經發(fā)生了較大的提升。秧苗栽培技術上也從傳統(tǒng)的水育秧、濕潤育秧過渡到了旱育秧技術,有效的改善了我國水稻秧苗的質量。肥料的施加上從傳統(tǒng)的單一有機肥施加,逐漸過渡到了有機肥配合化肥使用,又過渡到了只施加化肥的階段,但是事實表明只施加單一化肥的肥料添加模式存在一系列的弊端,比如水體富含營養(yǎng)化、土壤元素不平衡等問題[1]。灌溉技術上多采用淺水灌溉以及漫灌方式。在水稻的生產過程中從傳統(tǒng)的人力為主的作業(yè)模式轉變?yōu)榇罅繖C械化的高效生產模式,在生產效率上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比如種植階段的耕種機、插秧機,收割階段的收割機使用。
3?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3.1? ?因地制宜選擇優(yōu)良的水稻品種
水稻種植受自然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較大,能夠根據種植地區(qū)的環(huán)境條件選擇最適宜的種植品種,能夠有效的提高水稻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其次,在水稻品種的選擇過程中,首先任務就是要了解該目標種植地區(qū)的權威機構發(fā)布的地質條件、氣候條件,做好實地水源、土質、土壤類型、地形地貌狀況等自然條件的考察工作,做好水溫、水質的檢測記錄工作,有條件的可以對現場的土壤有效取樣,并送實驗室對土壤各元素含量進行精確檢驗,掌握土壤中的有益元素含量情況以及需要改善、補充元素的情況。在充分了解當地環(huán)境自然條件之后,有目的的選擇最適宜的品種。
3.2? ?對育苗和插秧進行科學、規(guī)范管理
水稻培育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是種植秧苗工作,秧苗培育質量優(yōu)劣對水稻后期的生長起決定性的作用,在秧苗培育的過程中,選擇水育秧、濕潤育秧等相對科學有效的手段,這樣也能保證秧苗在后期移栽種植之后,能夠更好的適應水環(huán)境,迅速進入正常生長的狀態(tài)。之后在秧苗移栽時,很關鍵的工作就是要對秧苗進行科學有效的篩選,剔除有黑根的秧苗,選擇根系發(fā)達且呈現出較為粗壯的秧苗,一般來說較好的秧苗根系呈現出扁平的性狀,秧苗整體生長均勻,其葉子的顏色呈現出健康的深綠色而不存在暗黃的性狀[2]。其次,及時進行秧苗移栽工作,不能耽誤最佳的移栽時間,插秧密度根據其秧苗的大小以及土壤環(huán)境等客觀條件而定,如果秧苗種植過密,水稻植株的養(yǎng)分獲取以及光照獲取都會受到影響,使水稻單產明顯下降,如果植株的間距控制較大,那么又不能充分利用土壤和光照資源,造成水稻畝產的嚴重下降,綜合水稻品種的生長習性,選擇合理的密度是水稻插秧的關鍵。
3.3? ?對水稻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
水稻種植于田間后做好必要的管理工作,要及時觀察記載水稻生長過程中對水資源以及肥料的需求,特別是肥料需求上,要根據植株的表現性狀有針對性的補充相應的元素,可以通過建立科學化的施肥機制,制定詳細科學的管理方案,在相應的時間內施加合理的肥料,肥料的選擇應該以選擇無污染、科學化的產品為主,不能使植株因為缺少肥料而造成水稻植株生長放緩、葉片泛黃、甚至出現死亡的狀況。針對水稻的水資源需要,要保證充足的水源供給,完善水田的灌溉體系,對灌溉設備的工作情況積極的檢測,保證能夠及時供給水源,對水源的質量也要科學的檢測,對于污染超標、不能使用的水源堅決杜絕使用,保障水稻植株的健康生長以及水稻產品的食用質量安全達標。水稻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使稻株個體生長平衡。曬田時,對于沙田、漏水田和不易灌水的田,做到輕曬或不曬。在這個期間要做好防倒伏工作。在拔節(jié)期施用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可有效控制莖基部節(jié)間的伸長,防止倒伏。長穗期是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時期,在田間管理上防止過早封行,晴天采用葉面追肥,對提高每穗粒數有顯著效果。
4? 水稻常見的病蟲害
4.1? 水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出現在水稻生長的各個階段時期,其病狀表現為植株的葉片枯萎死亡或者造成水稻植株不能充分的產生新葉片,造成水稻植株生長滯緩,這樣的植株經過一段的滯緩生長之后進而最終死亡,對水稻的產量造成極大的影響。水稻稻瘟病會在水稻不同的部位發(fā)病,根據位置的不同可以劃分為葉瘟、穗頸瘟、谷粒瘟、苗瘟不同的病狀,發(fā)病的位置不同造成的影響也不同,比如在穗部發(fā)病會直接影響水稻稻穗的生長,造成水稻顆粒呈現白穗或癟粒[3]。
4.2?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
細菌性條斑病在不同的患病期有不同的表現癥狀,在細菌性條斑病發(fā)病初期,其病狀只會呈現出綠色水浸狀小斑,之后開始擴大為細條狀斑病,細條的發(fā)展不斷增加,在細條的兩端出現浸潤型綠色,這是細菌正在侵蝕水稻的表現,斑病部位會不斷產生細菌活動生成黃色菌膿,一般呈現為串珠狀,經過一段時間之后,這些串珠狀黃色菌膿就變成了膠狀小顆粒。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會造成水稻葉片的巨大損傷,使水稻光合作用受阻,極大降低了水稻營養(yǎng)物質累積,造成水稻產量的下降。
5? 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5.1? 科學使用藥劑
化學藥劑的優(yōu)點表現為見效速度快,治療效果明顯。在化學藥劑的使用過程中,也要注意使用的方法和劑量的控制,堅持科學選用、劑量適度的原則。在病蟲害發(fā)生之前,部分化學藥劑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預防水稻植株的病蟲害,因此針對一些能夠提前預防的病蟲害建立科學的預防體系,制定科學的噴施時間。在病蟲害發(fā)生期間的用藥,首先要觀察好病蟲害的癥狀和嚴重程度,確實的掌握了病蟲害的類型之后,有針對性的選擇有效的化學藥劑,化學藥劑的用量當然要根據病蟲害的發(fā)展程度確定,在化學藥劑的選擇上也要注意各種藥劑混用后的不良后果。針對具體的病蟲害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比如水稻患稻瘟病的發(fā)展面積到達了10%就要及時的采用用藥措施,及時的用藥能夠有效的避免病情的擴展,目前有效化學藥物為硫環(huán)唑和三環(huán)唑,這兩種化學藥劑對其病狀的抑制作用顯著。
5.2? 物理防治與病蟲害天敵防治結合使用
化學藥劑雖然能夠快速、及時的對水稻產生的病蟲害進行高效防治,但是化學藥劑在環(huán)境污染、水稻食品安全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弊端,大量的推廣化學藥劑的使用反而會不斷促使病蟲害性狀變異,導致化學藥劑一定程度上失效,迫使不斷增加藥劑的用量,還會不斷引發(fā)病蟲害的抗藥性,引發(fā)出破壞力更大的病蟲害災難。在化學藥劑的廣泛使用中,可以充分探索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比如物理防治手段中的殺蟲燈設備,能夠通過夜間的燈光吸引作用,將周圍的蚊蟲吸引過來,并將其電死,不會造成任何的環(huán)境污染后果。引入生物防治的理念,利用某些蟲害的天敵,將一些蟲害有效的消滅,既可以保護生物鏈,又可以減少化學藥劑用量。
6? 結語
通過高效的水稻栽培高產技術,能夠有效的實現水稻的高產以及成本節(jié)約,應注重選擇植株偏高、結實率和千粒質量高、穗實粒數多的性狀, 而有效穗過高對產量無益[4]。針對目前水稻栽培過程中的一些客觀影響因素,相關技術工作者還應該不斷致力于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在水稻高產栽培上還應該不斷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通過高效的水稻栽培技術為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方彥平.淺析水稻高產技術推廣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建議[J].? ? ? ?安徽農學通報 ( 下半月刊) ,2011,17 ( 12) : 208-209.
[2] 周立強,梁慧芬.水稻高產技術應用效果初探[J].麗水農業(yè)科? ? ?技,2014 ( 3) : 26.
[3] 程曾忠.淺談當前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 ? 和對策 [J].河南農業(yè),2015 ( 11) : 53.
[4] 趙寧寧,張梅霞,田文杰,張丹霞,陳榮江. 水稻新品種農藝性? ? ?狀的成產效應與聚類分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 (自然科? ? ? ? 學版) 2017,45(06),1-7.
(編輯:赫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