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紅 段采利
【摘 要】目的:探討因不同疾病導致長期臥床病人患有不同程度壓瘡的觀察與護理。方法:以2019年4月-2019年8月在內三科收集壓力性損傷低于18分患者為調查對象,選取對照組42名患者,干預組40名患者,干預組通過分析壓瘡的危險因素,歸納總結預防壓瘡的有效措施,以期降低壓瘡的發(fā)生率。結果:按照壓瘡患者的護理要點,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保證了良好的護理及健康指導,患者壓瘡發(fā)生率能有效降低。從患者滿意度、壓瘡風險、患者依從性三方面指標進行評價,均得到提高。結論:壓瘡病人身心都承受著極大的痛苦,預防和治療壓瘡是一項艱巨而又繁重的護理工作,它需要全過程的細心觀察和周到護理。我們在護理工作中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高度的同情心,保證良好的護理及健康指導。
【關鍵詞】壓瘡:預防: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207-01
壓瘡是由于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環(huán)障礙局部摩擦皮膚和皮下組織缺血缺氧壞死潰爛所行成的。多發(fā)生于無肌肉包裹或肌肉層較薄、缺乏脂肪組織保護又經(jīng)常受壓的骨隆突處。如枕部、耳廓、肩胛、肘部、脊椎體隆重突處、髖部、骶尾部、膝關節(jié) 外側、內外踝,足跟部等處。俯臥時還可發(fā)生于髂前上棘、肋緣突出部、膝部等處,易發(fā)部位與病人臥位有關。
1 壓瘡相關因素分析
1.1 壓瘡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1.1.1 導致壓瘡發(fā)生的局部因素:壓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濕、營養(yǎng)狀況[1]。
1.1.2 壓力:當局部受,壓力超過2h,即可造成不可逆的細胞變化及組織損害[2]。
1.1.3 摩擦力:翻身時造成的局部摩擦,床單元不平整或有渣屑等:病人長期臥床或坐輪椅時,皮膚可受到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
1.1.4 剪切力:半坐臥位導致剪切力的產生。剪切力是引起壓瘡另一原因。它作用于人體皮膚深層,剪切力對組織的損害作用在缺血性損傷學說中最為明顯。因此剪切力比垂直方向的壓力更具危害。
1.1.5 潮濕:可由大小便失禁、出汗、引流液污染及燒傷創(chuàng)面 出等因素引起局部潮濕導致皮膚浸漬、松軟,皮膚彈性和抵抗力減退。在潮濕環(huán)境下患者發(fā)生壓瘡的危險性會增加5倍[3]
1.1.6 導致壓瘡發(fā)生的全身因素有感覺喪失、營養(yǎng)不良、組織灌注不足、年齡、體溫和精神心理因素。
1.2 理化因素刺激
1.2 理化因素刺激:長期受壓的皮膚經(jīng)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種滲出液,引流液等刺激,角質層受到破壞,皮膚組織損傷,易破潰和感染
2 壓瘡的分期與臨床表現(xiàn)
2.1 壓瘡的分期與臨床表現(xiàn)
新壓瘡分期①1期:指壓不變白紅斑,皮膚完整;②2期:部分皮層缺失伴真皮層暴露;③3期:全層皮膚缺失;④4期全層皮膚和組織缺失;⑤不明確分期:全層皮膚和組織缺失損傷程度被掩蓋;⑥深部組織壓力型損傷:持續(xù)的指壓不變白,顏色為深紅色、栗色或紫色。
3 制定和實施預防措施為主
3.1.1 減壓是預防壓瘡的關鍵,定時翻身是經(jīng)濟而有效的減壓措施之一,此傳統(tǒng)方法對大多數(shù)病人適用,可使用氣墊床、減壓墊,對于身體極度消瘦的患者,可以在骨隆突出處預防性的使用水膠體敷料或泡 貼。
3.1.2 免除不良刺激:勤清洗、勤更換。保持局部干燥清潔。
3.1.3 免除摩擦力和剪切力:如使用足跟保護墊,半臥位和座位時間每次控制在30分鐘。
3.1.4 改善營養(yǎng)攝入優(yōu)質蛋白。
3.1.5 病房的處理病房要保持通風。
4 高、中危病人預防護理
4.1.1 壓瘡高危因素分內在因素:癱瘓、大小便失禁、營養(yǎng)不良;外在因素:體位、局部受潮濕和理化刺激、床鋪不平整等。對年老體弱、昏迷、截癱病人應加強皮膚護理和預防壓瘡的發(fā)生。
4.1.2 翻身翻身是預防壓瘡最經(jīng)濟有效的方法。4.1.3應用氣墊床或海綿墊使支持體重的面積寬而均勻。
4.1.4 全身營養(yǎng)支持營養(yǎng)不良在壓瘡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僅次壓力為第二大因素,因此須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鋅飲食。
4.1.5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及時清理大小便、分泌物,使用尿不濕者及時更換
4.1.6 嚴格、細致床頭交接,查看病人全身皮膚情況,發(fā)現(xiàn)皮膚壓紅立即 壓處理。
5 護理措施
壓瘡一旦產生,護理起來非常的麻煩病人也非常的痛苦,我們要將對病人造成的痛苦的因素降到零,故我們要防患于未然時刻警惕著壓瘡的出現(xiàn),預防壓瘡的關鍵在于消除誘發(fā)因素,護士在工作種因做到“七 ”:勤觀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覲整理、勤更換、勤交班。我們科大多數(shù)都是年老體弱的病人,長時間臥床,生活多數(shù)不能自理。這些都是壓瘡的高危人群。為了預防壓瘡我們采取了一定的護理措施:
6.1.1 定時翻身,避免局部受壓鼓勵和幫助患者經(jīng)常更換臥位,向他們交代翻身的注意事項。建立翻身記錄卡。對易發(fā)生的患者要墊海綿墊褥,鋪氣墊床等,或在身體空隙處墊軟枕,海綿墊等。
6.1.2 避免不正確的方法協(xié)助患者翻身,更換床單、衣服時須將患者抬離床面切忌拖拉推,保持床單清潔平整,無碎屑。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的使用便盆:使用時,抬高臀部,不可硬拉硬塞。
6.1.3 皮膚護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
6.1.3.1 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每日進行全范圍關節(jié)運動,維持關節(jié)活動性和肌肉張力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
6.1.3.2 經(jīng)常翻身、檢查、按摩受壓部位。
6.1.4 飲食護理對易發(fā)生壓瘡的患者也有很好的幫助。
6 結果
通過上述護理措施實施后,患者滿意度、壓瘡風險、患者依從性三方面進行統(tǒng)計結果b 僅對2×2表計算。
從以上3表結果所得,使用相應措施進行護理,患者滿意度提高、壓瘡風險降低、患者依從性提高(P<0.05),實施方法有效,能明顯改善護理質量。
7 小結
由于年老體弱伴有多種疾病患者長期臥床,營養(yǎng)狀況差,免疫力低下,壓瘡是常見并發(fā)癥,愈合較困難。壓瘡護理也是內科基礎護理工作的重點。正確認識壓瘡的高危因素非常重要。在護理工作中應對患者作出正確評估,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采取全身與局部相結合的綜合治療護理策略。加強基礎護理的同時,重視心理護理,盡早解除患者的痛苦
近幾個月來,我科針對臥床病人嚴格按照壓瘡預防護理、健康教育多方位進行,且與病人家屬配合,使我科臥床病人的壓瘡發(fā)生率大幅度下降,護理工作獲得了病人及家屬的好評,從而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壓瘡的管理.王泠[J].中國護理管理,2006,6(1):62-6
[2]Matlhorod A Decubital ulcer theory development in nursing [J].Nurs Times,1994,90(3):60.
[3]ICU患者樂瘡危險因素及其評估工具.蘇春燕[J].護理研究,2005,19(9):1695-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