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花
【中圖分類號】R87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100-01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指用人工制造的關節(jié)代替損傷的關節(jié)面,消除病變、消除疼痛、恢復關節(jié)功能為目的手術方式。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發(fā)展,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與保守治療相比,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患肢的關節(jié)活動功能及改善患肢的疼痛,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1]。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面向的患者一般年齡較大,術后護理并發(fā)癥多,做好圍手術期護理尤顯重要,通過護理干預,能有效減少術后護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肢功能恢復。
一、術前護理
1、術前準備
(1)術前日沐浴、修剪指甲、更換清潔衣物,并詢問患者有無身體不適,防止感冒,如患者體溫發(fā)熱或女患者月經來潮等情況及時通知醫(yī)生。(2)術晨備皮。術晨檢查手術標記情況,協(xié)助患者穿好病員服,填寫好手術患者交接記錄單,備好影像學資料、術中用物或藥物,與手術室工作人員做好床旁交接。
2、術前健康教育
(1) 飲食指導 指導患者飲食,囑患者術前一日晚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24:00后禁食、禁飲。(2)心理護理 幫助患者及家屬了解手術的相關知識、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項,減輕焦慮、恐懼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3)指導患者練習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避免術后尿潴留、便秘的發(fā)生。(4)囑患者戒煙,吸煙會引起毛細血管痙攣,影響術后康復。(5)停止服用非甾體藥物,以防止出血或影響患者腎功能。(6)康復訓練:①呼吸訓練:指導患者正確咳痰的方法,指導患者練習正確咳嗽、深呼吸方法;②指導患者行患肢屈髖、伸髖和髖外展訓練,有助于增強肌力及關節(jié)活動;③對患者講解并指導助行器或拐杖的正確使用方法,以便患者術后更好地掌握使用;④給患者發(fā)放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康復手冊,使患者通過圖示能更牢固地掌握功能鍛煉的方法。
二、術后護理
1、呼吸道護理:根據病情盡早給予患者半臥位,拍背、鼓勵其深呼吸,咳嗽、咳痰;痰稠不易咳出者,必要時可行霧化吸入治療。
2、飲食指導:患者全麻清醒者,咳嗽有力者,可盡早給予飲水、進食;患者手術當日可進食軟食,為了防止低鈉,飲食可選擇較咸的食物;患者術后第1日恢復正常飲食,應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等。
3、傷口的觀察:觀察患者傷口敷料的滲血情況,如有滲出或污染,應立即更換敷料;切口間斷冰敷,注意觀察冷療效果,防止患者凍傷。
4、患肢的觀察護理:觀察肢體的顏色、溫度、檢查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評估患肢的感覺、運動功能,觀察患肢腫脹情況;使用抗凝藥期間,要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出血征象,如傷口滲血增加,皮下出血、鼻血等。
5、管道護理:如有引流管的患者,做好引流管的護理,講解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壓并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及性狀,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
6、體位與功能鍛煉
(1)手術當天:患者根據病情采取平臥位或半臥位;梯形枕固定雙腿之間,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患者麻醉清醒后即行踝關節(jié)的背伸跖屈,伸膝訓練。
(2)術后第一天:患者臥位或半臥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患者加強伸膝鍛煉,同時可行屈髖和髖外展,以患者能忍受為度;復查X線片后,患者可下床活動。
(3)下床活動后:根據患者情況決定下床活動時間及頻率;上床、下床體位移動時注意預防脫位;扶助行器輔助行走,指導患者行走時加強伸膝、屈髖練習,行走時防止跌倒;術后72小時內,患者行走后上床應抬高患肢,預防肢體腫脹;患者出院前練習使用拐杖輔助行走。
三、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1、關節(jié)脫位 表現(xiàn)為患者主訴腹股溝或臀部疼痛,X線片可見假體移位或骨折。應該正確搬運術后患者;教會患者正確的體位轉移方法;疑有脫位時,囑患者立即臥床休息,并行患肢制動;應根據病情選擇手法復位或切開復位;復位后,應行患肢牽引或石膏固定。
2、感染 表現(xiàn)為局部傷口紅、腫,皮溫較健肢稍高,患者主訴傷口疼痛明顯,同時患者伴有發(fā)熱,全身不適等。應該密切觀察患者體溫的變化,觀察傷口敷料分泌物的顏色及量;觀察局部傷口有無紅、腫、熱、痛等征象;做傷口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選擇敏感抗生素;感染患者需取出假體,行二期手術。
3、深靜脈血栓 表現(xiàn)為患肢腫脹、疼痛;患肢皮膚發(fā)紺;部分患者臨床表現(xiàn)不明顯。對于疑有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應保持患肢制動,可急診做彩色多普勒檢查輔助診斷。遵醫(yī)囑使用抗凝劑,觀察患肢疼痛,腫脹有無減輕,每周復查彩色多普勒檢查。
四、出院健康指導
1、注意事項 避免患肢不良姿勢(如內收、內旋、交叉、蹺二郎腿、過度彎腰、雙腿下蹲);患者不坐矮凳子、軟沙發(fā)、低沙發(fā);排便時使用坐便器;無論平臥位還是側臥位,患者兩腿間要夾梯形枕或厚棉枕;患者如有感冒或行拔牙、內鏡檢查等要服抗生素3天;傷口出現(xiàn)疼痛、發(fā)熱、紅腫要立即就診。
2、活動 患者扶拐行走4~6周;患者繼續(xù)加強伸膝、屈髖、髖外展練習。
3、隨訪 患者術后1、3、6、12個月定期門診隨訪;患者一年后每年門診隨訪1次。
參考文獻
[1]陳 敏.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與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效果[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1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