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甜
摘 要:學生犯錯了,該罰不該罰?這個問題一直在社會上存在爭議。錯誤,誰都會犯,何況是小孩子呢?作為成人的我們,需要認識到錯誤是成長的機會,借此機會讓孩子往好的方向發(fā)展。
關(guān)鍵詞:教師 學生 正面管教
面對學生現(xiàn)實中的諸多不良行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能幫助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有效的溝通,能夠啟發(fā)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解決問題。
一、重新看待孩子的錯誤行為
當學生犯錯,老師應(yīng)該關(guān)注問題的解決而非讓他付出代價。當成人懲罰孩子的時候,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讓他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很多教師和家長都有這樣的一個想法:為了讓孩子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會對孩子進行嚴格的處罰,認為這樣能讓其痛到心里去,孩子能記住錯誤,下一次不敢再犯了。其實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有這樣一句話:“孩子感覺好才能做得好!”簡·尼爾森說:“不知道從哪里得到這樣一個荒謬的觀念,就是認為要讓孩子做得好,先要讓他感覺遭——成人用各種方式懲罰孩子?!毕胍幌胛覀冏约?,當我們感覺糟的時候,做任何事情也不會感覺好,所以說只有孩子感覺好的時候,他才能夠表現(xiàn)好。如果孩子做錯了,還讓她感覺自身良好,很多教師和家長都覺得不合常理,不符合正確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做錯事后,我們應(yīng)首先走入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并不是要讓孩子承擔不相關(guān)的邏輯后果,是為了解決問題。做到專注于解決問題,而非懲罰。
二、正面啟發(fā)引導(dǎo),分析解決問題
用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dǎo)犯錯誤的學生,讓學生學會自己分析和總結(jié),并不是單方面地要求學生接受改正,而是與學生一起選擇最佳的解決辦法,減少學生的負面情緒。在以往教育中,如果孩子遲到了,老師一般的反應(yīng)可能有罰站、寫檢討,還有各種罰、各種批評:“長記性了沒有?”“下次敢不敢遲到了?”然而,我們換一種方式,和善地問:“今天是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你愿意和我說一說嗎?”那孩子他可能就會說出今天的情況,遲到總是有原因的,當然有的是客觀原因,有一些是主觀原因,如果是客觀原因,那我們是可以理解,如果是主觀還是自己拖拉磨蹭了,那我們可以用啟發(fā)式的語句問孩子:“那有什么樣的解決方法呢?”“想想看,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夠讓自己下一次不遲到?”當我們用這種平等尊重的方式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他的感覺好了,覺得老師不但沒有批評自己,還這么尊重地跟自己聊,他就會自己去想解決“遲到”這個問題的辦法,那以后他就不再遲到,而且,同樣的“不遲到”,這是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甘心樂意地說:“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應(yīng)該遵守規(guī)則?!彼?,老師不同的處理方式而導(dǎo)致孩子不一樣的心態(tài):一個是我應(yīng)該準時到校,另一個是我因為害怕懲罰而準時到校。可想而知,不同的處理方式給孩子的長期影響是不一樣的。
三、了解行為緣由,啟發(fā)學生思考
自然后果就是說你做了這個事情就要為這個事情去負責任,比如說你這個下雨天跑出去把衣服弄濕了,就是讓你享受自然后果,有可能是身體難受和感冒。那如果老師罰他抄書抄1—10課,或者一個字寫100遍,這就叫做邏輯后果。往往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原本是為了他好,想他改正這個錯誤,但是我們有的時候做出來的一個方式,有可能就變成了一個邏輯后果。就像×××同學,她那天在辦公室哭了好長時間,就是她奶奶經(jīng)常用邏輯后果罰她,又不跟她說對不起。在與學生交談中,她認為奶奶每天批評她,甚至罵她,是一種心理極度不健康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她用“極度”兩個字去判斷,顯然很多問題藏在內(nèi)心,沒有直面與解決。進而然后在心理輔導(dǎo)課時,我讓他們進行角色扮演,×××同學扮演她的奶奶,在角色扮演之后,另外扮演她的那個小朋友被她都說哭了,心里特別難受。這樣的角色扮演,會讓他們體會更深,并在扮演的過程中得到宣泄,不再壓抑,會讓她有勇氣直面這問題,和奶奶說說自己的感受。在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的時候,應(yīng)理解學生的感受,讓學生流露出自己的情感,真正吐露心聲。
四、堅持原則,和善和堅定并行
《正面管教》一書中說到懲罰的四種后果(4R):1.憤恨(Resentment)“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2.報復(fù)(Revenge)“這回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對著干,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4.退縮(Retreat)a.偷偷摸摸——“下次我絕不讓他抓到”。b.自卑——“我是個壞孩子。”因此,當孩子犯錯,作為成人的我們是不應(yīng)該打著愛的口號,用各種方式來懲罰孩子。
我們的一個原則就和善而堅定,是和善和堅定并行的,而不是假的和善,也不是過于堅定,過于堅定的話,你的教育風格就變成了非常的嚴厲對待孩子們,到時候離你越來越遠,他們表面上很服從你,但并不是真正想去改正,而是因為恐懼而去好好學習,因為恐懼而去做你想他做的事情。我們一定要記住:兒童權(quán)利公約當中,兒童有免于恐懼的自由。所以大家要時時刻刻把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印在腦海里,遇到問題時,我可以怎樣態(tài)度和善,但是又能夠堅持原則,把這個問題解決,讓孩子從中受益。
結(jié)語
我們應(yīng)反思對學生的愛,是否積極地推動了他的成長,是否有時候會對他帶來傷害。以便在正面管教的道路上,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感受到被愛,從而更智慧地解決問題,讓教育之路越走越寬。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愛孩子是動物都有的本能,但是會不會愛,那是需要智慧的。智慧是需要學習的。
參考文獻
[1]蘇夢逸.正面管教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應(yīng)用[J].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9(14):82+84.
[2][美]簡·尼爾森.正面管教[M].玉冰譯.北京:京華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