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紅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自主學習,快樂學習。電教媒體的運用,除了給學生帶來直觀形象的視覺聽覺享受以外,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guān)鍵詞:以景激情 以情促思 啟發(fā)想象? 賞詞析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自主學習,快樂學習。電教媒體的運用,除了給學生帶來直觀形象的視覺聽覺享受以外,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面談?wù)勎以诮虒W中運用電教媒體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創(chuàng)設(shè)意境,以景激情。
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chuàng)設(shè)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引發(fā)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學習便成了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
《頤和園》一文,作者按移步換景的順序,描寫了頤和園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景點,這篇課文,語言流暢,文質(zhì)優(yōu)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頤和園無限的熱愛和贊美。然而,百聞不如一見,再具體生動的文字描述,趕不上學生親眼一見。對頤和園沒有感性認識,任憑教師“千呼萬喚”,學生對頤和園的“情”也難以激發(fā)起來。而這時電教媒體的優(yōu)勢就發(fā)揮出來。借助電教媒體,進行情境教學,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上這一課時,我先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到頤和園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學們興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語言描述:請大家上飛機,閉上睛睛。然后,我按下錄音機鍵,教室里響起隆隆的飛機聲,逼真的聲音仿佛真讓學生感到乘上了飛機,來到了頤和園。同學們一睜開眼睛,又從電視屏幕上看到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同學們情不自禁地議論開來:頤和園真美!頤和園的長廊真長!橫檻上的畫真美!昆明湖真靜、真綠!……學生們置身于頤和園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動起由衷的情,由衷的愛,這里運用電教媒體,達到了“入境始與親”的目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怎能不樂于觀賞和學習呢?
二、激發(fā)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產(chǎn)生的,借助圖像烘托,音樂渲染等手段促使學生進入教材所描寫的特寫情境中,便能使學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與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學生對事物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越深刻,對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徹。
《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生動的筆觸,介紹了草原的景美及人情美,表達了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全文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草原的喜愛、贊美之情。教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看錄像,錄像里展現(xiàn)的草原的明朗的天,一碧千里的草原,白色的羊群,時而吃草時而靜立不動的駿馬和大牛,穿各色衣裳在馬背上襟飄帶舞的男女老少,套馬摔跤的小伙子,跳蒙古舞的鄂溫克姑娘……同學們通過耳朵聽、眼睛看、腦子記,多種感觀協(xié)同活動,很快地在大家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番直觀的欣賞之后,我直接讓學生說說草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由衷地贊嘆,草原真美!我真想親自去看看!看到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起來了,我才布置學生走進課文,美美地欣賞課文,設(shè)置問題.這樣處理,學生的思維既輕松又活躍,變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為錄像中直觀生動的形象,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而且還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教學使學生易懂難忘,達到“樂中學知”的目的。
三、啟發(fā)想像,靜中思動。
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腦中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電教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的表象,以激發(fā)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積極主動地去思索、去創(chuàng)造的熱情。
教《驚弓之鳥》一課時,我讓學生觀看“更羸‘射鳥”的投影片后思考:“圖上畫的是更羸拉弦前,還是拉弦后?”學生據(jù)圖聯(lián)想,靜中思動,進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說:“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來了,就說明已拉過弦了。”有的說:“大王在摸摸胡須,好象感到驚奇,衛(wèi)兵的臉上露出了贊嘆的神情,從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過弦了?!蔽矣謫枺骸澳闳羰菆D中的一個衛(wèi)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來,你當時會怎樣?我又讓幾個同學進行表演。表演后,學生發(fā)表意見:演更羸的同學很自信,很老練,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驕傲了點,課文中的更羸比較謙虛,書上有這樣幾句話:”我可以試試?!πφf:“不是我的本事大。說明更羸有了本領(lǐng)不得意,不驕傲?!边@里借助電教媒體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與思維的橋梁,加速進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層層深入,對情感的體驗步步加深,學生在趣中探索,在樂中求知。
四、巧用媒體,賞詞析句
語文教材中,有些語句意思深刻難以理解.這時就可以發(fā)揮電教媒體的優(yōu)勢,適時利用電教媒體將課文中難以理解的語句、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賞詞析句創(chuàng)設(shè)巧妙的突破口。如理解《窮人》一文中漁夫說的一段話時,我先出示文字投影片,將其中的“搔搔后腦勺”、“熬”等設(shè)計了活動投影片。在理解句子時,我讓學生將“熬”字換成“度”、“過”;又將活動片“搔搔后腦勺”拿掉,再與原文進行比較,在表達內(nèi)容上有什么不同。通過比較分析,學生對句子里能真實而準確地表達漁夫當時的復(fù)雜心情,既擔心西蒙的兩個孩子無人照顧,又擔心今后的日子難過,與后文他很快作出決定進行對比,更突出了他的善良;“熬”與“度”、“過”比較,“熬”字更能讓人體會到漁夫一家今后的日子難過,但他能勇敢地面對,體現(xiàn)了他美好的心靈。從學生爭先恐后的搶答中,個個對漁夫的敬意之情溢于言表。這樣的品詞析句,使人的理解不是空中樓閣,而是來自文本的言語,從而感受作者的言語技能技巧,體味作品的感情韻味,提高學生的品味和鑒賞能力,受到語言的熏陶和感染。
總之,運用電教媒體進行語文教學,有助于化解學生認識活動中的難點,深化學生情感活動,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老師教得生動活潑,達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樂。
參考文獻:
《走進新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