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定韻
讓學生快樂學英語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勤于探究和實踐的熱點,筆者也樂于嘗試。其中,朗朗上口,明快易記的趣味口訣廣受學生歡迎。趣味口訣能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收獲快樂,把新學的知識記得更牢,同時也符合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而口訣之搜集工作是趣味口訣的關鍵,它是整個學習流程的開端,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筆者結合人教版Go for it七年級英語的教學實踐,談談口訣搜集的幾個重要途徑。
一、教師作為搜集者,以配套使用的教案為主。
教案專業(yè)性強,能及時提供很多不錯的參考,例如,在教學上冊Unit 1《My names Gina》,教學動詞be的時候,里面就提到這樣的口訣:我用am,你用are,is連著他,她,它;單數(shù)名詞用is,復數(shù)名詞全用are。
這個口訣簡單準確地概括了am,is,are的一般用法,隨手摘來給學生學以致用,立即激起他們的興趣,可謂過“口”不忘,深受他們的喜歡,從而對借助口訣學好英語有了深刻的印象。
再如,下冊Unit 1《Wheres your pen pal from?》辨析學習不同國家人的復數(shù)形式時,教案提供的助詞口訣有:中日不變,英法變,其余s加后面。
大意是:中國人和日本人的英文復數(shù)為原形(Chinese, Japanese),而英國人、法國人則把后面的man改成men, 其余國家的人后面一律加s/es。本來比較難以分辨記憶的各國人復數(shù),經(jīng)過口訣這么一念,學生興奮點得到激活,記憶增強,學習效率得以明顯提高。
口訣的搜集乃至運用占時不多,教師只要在平時的教學中留意摘錄,積極向學生推廣使用,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層次。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容易,效果才會立竿見影。
二、學生作為資料的搜集者,學習輔導資料作為搜集主源。
學生所訂的輔導資料就像一本活教材,極具針對性與實效性,是學生學習的良師益友。例如,學到七年級上冊Unit 1《My name's Gina.》時,學生配套資料里推薦名詞所有格的變化口訣有:
名詞只變數(shù),不分主賓格。人和動物類,可變所有格。
撇后加s,相當漢語“的”。時間、距離等,也變所有格。
將相對抽象、枯燥無味的變化規(guī)律化為生動、妙趣橫生的口訣,不僅增強了學生對學習的關注,調(diào)動起學生對知識探索的激情,使之在學有所成的過程中感受口訣助學的樂趣,而且亦能順利地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教育的奧妙真的是不言而喻。
又如,在學習上冊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的過程中,學生學習到單詞tomato與potato,在同步訓練資料中找到相應的口訣:兩人兩菜一句話。Negroes and heroes like to eat potatoes and tomatoes.
單句順口溜般的口訣將初中所學的,有4個以o結尾的名詞的復數(shù)加法規(guī)則(都加es)如數(shù)呈現(xiàn)給學生,一來使學生“溫故”tomato與potato這兩個剛學單詞,二來使學生“知新”negro與hero那兩個還沒學習過的單詞,一舉兩得,我們樂而為之。
如果把英語課堂的學習比喻知識的海洋,學生在此航行,那么口訣就像一朵朵快樂的浪花不時地去點綴航程,此情此景,學生亦會歡愉地,更加用心地去乘風破浪。
三、善用網(wǎng)絡搜集資源,師生共享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遍推廣,內(nèi)容資源的日益豐富,這為我們的搜集工作提供了莫大的方便,其中我們通過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可以很快地找到不少的口訣來借鑒。例如,在學年復習總結以f(e)結尾的名詞復數(shù)時,經(jīng)師生出動,搜索選用以下口訣:妻子持刀去宰狼,小偷嚇得發(fā)了慌;躲在架后保己命,半片樹葉遮目光。
按:順口溜中的包含有中學階段學過的九個以上-f(s)結尾的名詞:wife(妻子),knife(小刀),wolf(狼),thief(小偷),shelf(架子),self(自己),life(生命),half(一半),leaf(樹葉)。這九個詞變復數(shù)時,都是改-f(e)為v再加-es。由self構成的復合詞,其變化與self相同(如myself→ourselves;yourself→yourselves;himself,herself,itself→themselves)。
再如,針對時間名詞前所用介詞的速記,找到口訣以下:
年月周前要用in,日子前面卻不行。遇到幾號要用on,上午下午又是in。要說某日上下午,用on換in才能行。午夜黃昏須用at,黎明用它也不錯。at也用在明分前,說“差”可要用上to,說“過”只可使用past,多說多練牢牢記,莫讓歲月空蹉跎。
網(wǎng)絡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其豐富的資源凝聚著眾家的智慧與經(jīng)驗,只要師生用心搜集,認真分析,相互共享,優(yōu)而擇之。師生教學其樂融融,最終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全體動員,自主創(chuàng)造,推陳出新
牛頓曾這樣歸納自己的成功說:“我所以能看得更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闭f明了有效地借鑒與批判性地吸取人家成功的經(jīng)驗猶為重要,但是身為教育工作者,與此同時也要注意為自身的教學注入一股創(chuàng)造力,做到全體動員自主創(chuàng)造與修改口訣,推陳出新??紤]到英語口訣簡短的特點,筆者常用口訣的征集與比賽來操作,另外一個目的也是為全體學生提供一個快捷、公平、自由發(fā)揮的平臺,充分調(diào)動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比賽,在比賽中鞏固知識,亦從比賽中感受創(chuàng)造帶來的魅力,無一不拍手稱快。
例如,在教學下冊Unit 10時,辨析學習what與how組成的感嘆句,我讓學生根據(jù)所學感嘆句的特征來進行一次口訣創(chuàng)造比賽,比賽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guī)則進行。學生積極地參與,得出的作品眾多,最后我們從表義,押韻,助記等方面擇優(yōu)推廣這條口訣:what, how感嘆句,主謂能省去,a, an可單分析,the how, n. what真容易。
按:“a, an可單分析”是指遇到可數(shù)名詞單數(shù)時,用a或an要認真分析;“the how”是對以how開頭的感嘆句經(jīng)常在名詞前用the來強調(diào),如How fine the weather is!而“n. what”是說自感嘆句后面看起,找出主謂語后,再向前的一個單詞如果是屬于名詞,那么就用what。
創(chuàng)造力強是區(qū)別人類與其它動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有效地調(diào)動師生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做到口訣自主創(chuàng)造,推陳出新,以期取得出其不意的教學效應。
再如,在學到上冊Unit 8《When is your birthday?》里的序數(shù)詞時,同步資料為學生總結有基數(shù)詞變?yōu)樾驍?shù)詞的口訣:123要牢記,8去t,9去e,f要把ve替,ty把y變成i,記住th前有個e.
在分享了此口訣后,學生反饋說后半部分押韻不好,不容易理解和記憶,筆者順水推舟,決定對其進行修改,于是來了一個修改口訣的征集活動,最終選用并推廣的作品以下:123要牢記,8去t,9去e,ve要用f替,變y為ie,最后加上th。
修改后的口訣最大的優(yōu)點是能夠做到押韻,簡潔且全面地概括了序數(shù)詞的變化規(guī)律。據(jù)改用后,學生都說它上手容易,運用起來得心應手。
口訣創(chuàng)作經(jīng)智慧的相互碰撞,且脫離對書本、網(wǎng)絡搜集的依賴,使學生產(chǎn)生超越感;通過在作品當中加入自主的創(chuàng)作點子,又讓學生獲得展現(xiàn)能力的真實體驗,做到學以致用,可謂雙重豐收。
五、編制成冊,科組分享,循環(huán)利用。
趣味的口訣能給予學生快樂,而快樂使他們學得更好、更長久,也正應了孔子在《論語》里的概括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此外,判斷學生學識的成長主要是看其對所學知識的累積與運用。經(jīng)過一個學年的學習,這些口訣伴隨著學生快樂成長,也取得一定的實效,如果讓它們流失,必然成為教學的一大損失。教育的真諦在于積累,我們將這些口訣加以整理,編制成冊,使之作為教學成果得以“積淀”下來,于科組中分享,做到循環(huán)利用,加之后期的修正補充,直至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