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
摘? ? 要:學情分析對開展教學工作與人才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高校大學生泛在學
習環(huán)境下的學情進行調研與問題診斷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泛在學習”缺乏足夠的認識,且有效學習時間不足,泛在學習資源的利用率不高,泛在學習交流群管理尚不規(guī)范。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泛在學習意識,增強學生的時間管理觀念,加大泛在學習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加強泛在學習交流群的規(guī)范管理。
關鍵詞:泛在學習;學情分析;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0)01-0080-03
一、學情分析研究現(xiàn)狀
學情分析是開展教學工作與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基礎。了解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和學習特點等情況,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根據(jù)學情組織教學與設計課堂活動,也有利學生更好地發(fā)揮學習的自主能動性。
學情分析與研究一直以來受到教育工作者們的關注。史秋衡(2012)[1]實證分析了大學生的學習觀、課堂體驗、學習方式和學習收獲等學情狀態(tài);戴小紅(2014)[2]主張將學情調研分析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起點;張浩(2017)[3]調研并統(tǒng)計分析了泛在環(huán)境下大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李叢(2017)[4]從學習信念、課堂體驗、學習方式、學校適應、學習收獲方面分析了大學生的學情;黃明輝(2018)[5]關注大學生的學情和學習積極性的現(xiàn)狀,從學生本位視角出發(fā),剖析了學情的意蘊內涵;羅敏月(2019)[6]在教育及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基礎上,對學情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然而,學情與學習者所處的環(huán)境是息息相關的。隨著互聯(lián)網、移動通信和無線網絡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及智能手機、PAD等移動終端設備的迅速普及,學習走向移動化、碎片化和微型化,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泛在學習”應運而生。計算機、數(shù)據(jù)庫、互聯(lián)網等各種設備和數(shù)字化資源給大學生們提供了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學習的泛在學習環(huán)境。目前結合泛在學習環(huán)境或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背景進行學情調研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見,本文將通過專題問卷對當前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學情進行調查與統(tǒng)計分析。
二、學情調查問卷設計
(一)調查目的
本次學情調研的目的是了解當前高校大學生對泛在學習環(huán)境、泛在學習技術的認識,以及學生運用泛在技術的學習意愿、學習狀態(tài)與學習特征等,進而對大學生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的學習狀況進行診斷分析和提出改進建議。
(二)問卷設計
基于上述調研目的,并遵循合理性、一般性、邏輯性和明確性等原則進行設計調研問卷,調研問題主要包括學生基本信息、泛在學習現(xiàn)狀、學習習慣、學習資源和學習共同體五個模塊。經過反復推敲和篩選,本次學情調研問卷最終由22道單項選擇題和1道填空題組成。其中,唯一1道填空題為“您對把泛在學習方式引入課程教學,有什么建議嗎?”,另外22道單選題的內容構成及數(shù)量分布如表1所示。具體題目發(fā)布在問卷星官網上,問卷標題為《移動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大學生泛在學習現(xiàn)狀問卷調查》。
(三)調查對象
本次學情調查問卷的調研對象主要為南京工程學院物流管理、信息管理、市場營銷等經管類專業(yè)的在校大學生??紤]到大一新生對大學的學習方式和大學的課程教學尚不夠熟悉,而大四畢業(yè)生已基本結束課程學習,因此,選取的調研年級主要為大二和大三。
三、大學生學情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問卷的調查時間為2019年3月10日至2019年4月12日,有效答卷為564份。其中,大二的參與率為56.03%,大三的參與率為39.01%,大一和大四的參與率僅為4.96%。由于問卷是發(fā)布在問卷星網上,不排除存在少量非南京工程學院大學生填寫問卷的情況,但這并不影響問卷調研的結果。
(一)泛在學習現(xiàn)狀
根據(jù)問卷結果統(tǒng)計,參與調研的學生中,對“泛在學習”一詞非常熟悉的只占2.84%,一般了解的占23.4%,不太了解的占44.68%,還有29.08%的大學生從來沒有聽說過“泛在學習”。盡管大多數(shù)學生對泛在學習不夠了解甚至從未聽說,但是94.33%的被調研學生認同“能夠隨時隨地學習”。關于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的移動學習終端,70.21%的學生選擇手機作為移動學習方式,17.73%的學生使用PAD,其他人則選擇使用筆記本電腦或學習機。
絕大多數(shù)參與調研的大學生都支持把泛在學習方式引入大學課程的教學中,其中非常支持的占34.75%,一般支持的占57.45%。目前,他們所學的課程中已有部分課程的教學中使用了輔助教學軟件APP,如藍墨云等。另外,大部分學生的手機里安裝了可以進行碎片化學習的APP,數(shù)量不等,29.79%的學生裝有5個以上學習用APP,43.97%的學生有3—4個學習用APP,24.82%的學生有1—2個學習用APP。
(二)學習習慣分析
學習習慣的調研主要從學生學習的時間安排、學習地點的選擇以及預習復習習慣等方面展開。首先,學習時間安排方面。經統(tǒng)計,參與調研的學生每天平均上網的時間都相對較長,63.83%的學生每天上網高達5個小時及以上,26.24%的學生為3—4個小時;學生們每天用于紙質學習的時間不多,而大量上網的時間里用于學習方面花的時間(包括碎片化時間)也相對較少,只有7.8%的學生上網主要用來學習,具體學習時間比例統(tǒng)計見表2。
其次,課外學習地點選擇方面,選擇宿舍和圖書館的學生分別為39.86%和37.06%,11.89%的學生選擇在自習教室,11.19%的學生選擇任何地方均可。另外,問卷結果顯示,91.61%的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會選擇上網搜網答案,而不是詢問同學、老師或去圖書館查找資料;77.62%的學生只是偶爾預習或復習,13.29%的學生從不預習和復習,只有7.69%的學生經常預習和復習。
(三)學習資源分析
關于所學專業(yè)或課程的網絡學習資源,大多數(shù)學生持肯定意見,認為網站學習資源非常豐富的占20.28%,認為較為豐富的占63.64%;而現(xiàn)有的學習資源中,59.44%的學生認為微視頻的效果最好,認為文字效果最好和音頻效果最好的分別占19.58%、13.29%。然而,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這些網絡學習資源,他們使用的頻率和數(shù)量并不多。另外,超過半數(shù)的被調研學生對學校網絡的覆蓋范圍持滿意態(tài)度,超過七成的學生對平時上網流量的獲取情況持滿意態(tài)度,這說明被調研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登錄網頁與使用流量是比較方便的。
(四)網絡學習共同體分析
學習共同體是指學習者和助學者以知識的交流、分享和創(chuàng)生為目的建立的學習團體[7]。在調查問卷中,把以學習交流為目的的QQ群、微信群等視為網絡學習交流共同體,統(tǒng)計結果顯示,超過九成的被調研學生正在參與著不等數(shù)量的網絡學習共同體,其中,參與5個以上的占16.78%,參與3—4個的占48.95%,參與1—2個的占25.87%,而且超過八成的學生所參與的網絡學習交流共同體是有相關教師參與的,并且超過九成的網絡學習交流共同體會分享各種學習資料。
四、大學生學情問題診斷及建議
(一)問題診斷
通過上述調查問卷的統(tǒng)計分析,針對被調研學生當前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的學情進行問題診斷,總結出以下三方面問題。
1.泛在學習意識缺乏。由問卷“泛在學習現(xiàn)狀”模塊的調查結果可見,當代大學生們實際上已經在踐行著泛在學習,只是對“泛在學習”學習方式缺少足夠的認識。缺乏泛在學習意識,學生所進行的泛在學習就會缺少足夠的計劃性和主動性,使得泛在學習效率不高。
2.有效泛在學習時間不足。調研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課外上網時間(包括碎片化時間)充足,63.83%的學生每天上網高達5個小時及以上,然而只有7.8%的學生上網主要用來學習。學生的碎片化時間雖多,但這些時間大多在瀏覽學習外的其他網頁中消耗而流失了。有效學習時間不足,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就難以達到預期水平。
3.泛在學習資源利用率不高。被調研學生普遍認
為,與課程相關的網絡學習資源是比較豐富的,然而,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承認沒有充分使用這些資源。學習資源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考慮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泛在學習資源的種類、形式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二是泛在學習資源的發(fā)布平臺不能讓學生較為方便地接收與查看這些資源,三是泛在學習資源的使用沒有被列入考核評價內容,缺少一定的激勵。泛在學習資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需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另一方面,需要相關專業(yè)教師的合理引導和激勵。
4.泛在學習交流群管理不規(guī)范。雖然絕大多數(shù)被調研學生正在參與著數(shù)量不等的網絡學習共同體,加入了若干以學習交流為目的的QQ群、微信群,但是由于這些泛在學習交流群往往管理不夠規(guī)范。學生在群里留言或發(fā)布信息隨意性較強,信息發(fā)布內容良莠不濟,較為雜亂,經常出現(xiàn)與主題學習無關的信息。甚至有的學習群里進入一些有其他意圖的社會人員,發(fā)小廣告或各類無聊圖片的現(xiàn)象時常出現(xiàn)。
(二)建議
根據(jù)調查問卷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針對以上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大學生學情診斷出的問題,從教師教學的角度,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培養(yǎng)學生的泛在學習意識。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向學生宣傳或介紹一下“泛在學習”方式,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泛在學習意識;學生了解了泛在學習的概念和泛在學習方式,才會有意識地去運用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中的各種資源和工具,積極主動地進行泛在學習。
2.增強學生的時間管理觀念。學生的時間管理觀念增強,才能夠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才能有效利用各類時間。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時間進行統(tǒng)計和分類,比如,一天內或一周內,整塊時間與零碎時間分別有哪幾個時段,根據(jù)時間分布和要學的內容進行匹配,設計學習與時間計劃表;另外,為方便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將課程學習的某些任務進行拆解或整合,將教學內容與材料分成適合整段時間學習的和適合零碎時間學習的。
3.加大泛在學習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傳統(tǒng)的課程資源形式主要為紙質教材和教學PPT,不能滿足開展泛在教學的需要。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課程資源需要能夠讓學生通過移動終端及時獲取,因此課程資源種類和形式需要多元化和網絡化。開展泛在教學,建設泛在學習的課程資源,教師可以根據(jù)每一章節(jié)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
點,系統(tǒng)地制作包括微課視頻、電子圖片、音頻、電子表單等多種形式的課程資源。除了開發(fā)與建設課程的網絡資源外,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泛在學習目標、泛在學習過程考核評價等激勵性措施,引導學生有效利用與課程相關的各種泛在學習資源。
4.加強泛在學習交流群的規(guī)范管理。針對學習交流群留言隨意和信息發(fā)布雜亂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制定一些相應的入群須知或群規(guī),所有入群學生共同遵守;教師或群管理員可以定期發(fā)布學習資料,并鼓勵群學員分享與主題學習相關的各類資源,加強學習交流群的規(guī)范化管理。具體來說,群主或群管理人員要盡量的保持在線,關注群的動向。如果群里問題較多,一一解答問題存在困難且占用管理員太多時間,那么群主或管理員可以選擇定期進行語音溝通教學;為了保證學習群的規(guī)范性,要加強新人入群的身份驗證,如果發(fā)現(xiàn)群里混入發(fā)小廣告或隨意刷圖搗亂的網友,要根據(jù)情形對其進行警告、責令退群或移出群等處理;因為群本身是學習群,如果學員在群里聊與學習本身無關的內容,會影響到其他學員的學習,也會降低群的專業(yè)性,可以提醒他們私聊,或者讓他們單獨建立一個討論組。
五、結語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當前高校大學生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的學情進行了調研與問題診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泛在學習”的概念本身尚了解不多,但實際已經在踐行著泛在學習方式;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高校大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不足,學習資源的利用率有待提高,泛在學習交流群信息發(fā)布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教師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的泛在學習意識、增強學生的時間管理觀念、加大泛在學習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以及加強泛在學習交流群的規(guī)范管理等方面著手,鼓勵和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泛在學習。由于調查問卷的問題數(shù)量有限,選取的被調研學生群體數(shù)量也有限,因此,本文的學情調研分析難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希冀能夠為泛在學習的相關教學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史秋衡,郭建鵬.我國大學生學情狀態(tài)與影響機制的實證分析[J].教育研究,2012,(2).
[2]戴小紅.高職大學生學情分析的實證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
[3]張浩,洪瓊.泛在環(huán)境下大學生自主學習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J].物流科技,2017,(2).
[4]李叢,章秋瑜.基于大學生學情調查的教學改革研究——以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本科生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7,(7).
[5]黃明輝,音瑛,江昱倩,等.基于學生本位視閾下的大學生學情與學習積極性的意蘊分析及實證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 2018,(17).
[6]羅敏月.本科生學情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初步探析[J].大學 教育,2019,(3).
[7]魏笑梅.構建基于聯(lián)通主義的外語自主學習環(huán)境[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