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喝夠水 機體缺水時,血液黏稠度會升高,血流阻力加大、流速變慢,形成血栓的風險增加,會間接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早上6~9點是心腦血管疾病突發(fā)的高峰期,因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晨起后要及時補水,建議喝100毫升左右的溫白開水;晚上睡前1小時也應(yīng)補水,老人最好在床邊常備一杯水,起夜或半夜口渴時可以喝一小口;白天若是因為溫度高、運動等原因出汗,也應(yīng)及時補水。
2.吃得佳 高油、高鹽、高糖等重口味飲食,會使血液變得黏稠,加重血流負擔。建議生活中注意飲食平衡,多吃果蔬,少吃油膩、刺激、辛辣的食物。大家平時可以常吃些天然的“化栓食物”,比如黑木耳、生姜、大蒜、洋蔥、綠茶等。還可以多吃冬瓜、小白菜、海帶、番茄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有助清理血管中的垃圾,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血管腔狹窄,預(yù)防血栓形成。
3.血壓穩(wěn) 血壓突然升高或降低,都會直接導致血栓形成和脫落。高血壓患者要穩(wěn)定血壓,不要突然停藥或擅自增減藥量。
4.不熬夜 熬夜容易打亂生物鐘,使機體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從而使血流減慢、黏稠度增加。建議規(guī)律作息,每晚11點前睡覺。
5.少煙酒 煙酒是血管的克星,研究發(fā)現(xiàn),吸煙酗酒會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時升高8倍以上。所以,遠離煙酒是保證血管健康的關(guān)鍵。
6.心情好 笑能釋放壓力,保護血管內(nèi)皮,讓血液循環(huán)更順暢。心情放松時,血壓也會相對穩(wěn)定。
7.多走路 運動能增強心功能,達到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的目的,多走路就是不錯的選擇。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謝,增強心肺功能,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積,避免血栓形成。建議每天快走30分鐘,以身體發(fā)熱或微微出汗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