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魏彥偉
(山東省煤炭臨沂溫泉療養(yǎng)院,山東臨沂 276032)
血管性癡呆是神經(jīng)內(nèi)科的常見病之一,該病在高齡、吸煙、癡呆家族史及復發(fā)性卒中史等群體多發(fā)[1-2],患者常出現(xiàn)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更為嚴重,因此,需給予其有效的診斷與治療。磁共振可了解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的病變情況[3-4],在明確診斷后,實施康復訓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 該次選取該院2019 年1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84 例,分析康復訓練的治療效果,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成果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84 例。 患者均符合血管性癡呆相關(guān)診斷標準,年齡≥60 歲,均知情簽署相關(guān)治療同意書,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及嚴重精神障礙者。 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觀察組42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18 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為(70.5±1.1)歲;病程2~9年,平均年齡(4.3±0.2)年。 對照組42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齡62~81 歲,平均年齡(70.4±1.2)歲;病程2~9 年,平均年齡(4.5±0.1)年。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該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 對癥進行降壓、降脂及降糖治療,此外,給予患者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50~100 mg/次,1次/d,口服;鹽酸多奈哌齊(陜西方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583),5 mg/次,1 次/d,口服。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使用康復訓練。 具體內(nèi)容如下:(1)心理訓練。 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及時評估,對常見的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情緒進行及時疏導,可應用伴樂療法,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以輕音樂為主),采取鼓勵療法,介紹醫(yī)治成功案例,使患者對抗疾病的自信心得到有效增強。 (2)定向障礙練習。 為了增強患者的定向記憶,指導患者記憶一些簡單的事物、時間、地點、人物等,當患者定向記憶有所提升后,循序漸進記憶一些比較難的事物、人等,期間指導患者將事物、人的某些特征表達出來,從而增強患者的定向記憶能力。(3)注意力練習。可以根據(jù)患者的愛好,指導患者進行棋牌游戲,如下象棋、下軍旗等,讓同病種患者共同參與,使患者在游戲中提升注意力。 指導患者進行手工類操作,如堆積木、拼圖等, 通過這些手工活動使患者對待事物的注意力提升。 (4)運動訓練。 以患者病情恢復情況為依據(jù),指導患者進行適宜的日常生活訓練,如洗刷、穿衣、打電話等。 循序漸進地指導患者進行簡單的肢體活動。
以神經(jīng)行為認知狀況測試(NCSE)、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量表(ADL)為標準,對患者治療前后的行為認知狀態(tài)、智力狀態(tài)、生活功能分別評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改善越好。 臨床療效標準:顯效:認知狀態(tài)、智力狀態(tài)、生活功能均改善>50%;有效:認知狀態(tài)、智力狀態(tài)、生活功能均改善30%~50%;無效:認知狀態(tài)、智力狀態(tài)、生活功能均改善不足3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5-6]。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n(%)]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高于對照組的73.8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治療前,兩組的NCSE、MMSE、AD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NCSE、MMSE、ADL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在相關(guān)量表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在相關(guān)量表評分對比[(±s),分]
組別NCSE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MMSE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ADL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2)對照組(n=42)t 值P 值16.0±1.1 16.2±1.0 0.872 0.386 23.1±1.2 19.8±1.3 12.088 0.000 10.3±1.4 10.2±1.8 0.284 0.777 19.7±0.3 14.1±0.5 62.241 0.000 48.6±2.5 48.5±2.8 0.173 0.863 78.6±2.4 64.5±2.5 27.489 0.000
血管性癡呆指因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等造成記憶、認知及行為等腦區(qū)低灌注的腦血管疾病進一步誘發(fā)的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7-8]。 針對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需加強臨床檢查,包括神經(jīng)心理檢查、神經(jīng)影像學檢查等,如通過磁共振檢查,了解患者病灶組織、大小、性狀等情況,在明確診斷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針對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從而達到優(yōu)化臨床診療過程的目標[9-10]。
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采用降血壓、血脂、血糖等常規(guī)治療,在恢復患者的認知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方面效果不理想。康復訓練包括心理訓練、定向障礙訓練、注意力訓練及運動訓練等。 采取心理訓練,能夠促進患者負性心理情緒的改善,如常見的焦慮抑郁等;實施定向障礙訓練干預, 能夠促進患者定向力的提高,加強患者對食物、人的記憶感;采取注意力訓練干預,能夠讓患者對待生活的注意能力得到有效強化;采取運動訓練,則能夠促進患者肢體康復與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該研究結(jié)果表明,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 高于對照組的73.8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觀察的NCSE、MMSE、ADL 評分分別為(16.0±1.1)分、(10.3±1.4)分、(48.6±2.5)分,與對照組的(16.2±1.0)分、(10.2±1.8)分、(48.5±2.8)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NCSE、MMSE、ADL 評分分別為(23.1±1.2)分、(19.7±10.3)分、(78.6±2.4)分,高于對照組的(19.8±1.3)分、(14.1±0.5)分、(64.5±2.5)分,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康復訓練的效果顯著,與相關(guān)臨床研究學者的研究成果保持一致[11-12]。
綜上所述,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采用康復訓練治療的效果明顯,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