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佰京
【摘 ?要】目的:觀察早期小切口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治療伴急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大隱靜脈曲張臨床療效。方法:我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接收的50例伴急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大隱靜脈曲張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雙色球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25例:傳統(tǒng)手術治療)與實驗組(25例:早期小切口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預后。結果:實驗組患者治愈率(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P<0.05)。結論:伴急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大隱靜脈曲張患者早期小切口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治療效果比傳統(tǒng)手術治療效果好。
【關鍵詞】傳統(tǒng)手術;早期小切口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急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大隱靜脈曲張
【中圖分類號】R54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087-01
大隱靜脈曲張的發(fā)生與遺傳因素、長期站立或久坐不動等因素有關,在上述因素影響下大隱靜脈血管內壓升高、血管脈壁的彈性降低,伴急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大隱靜脈曲張患者下肢靜脈可出現(xiàn)擴張、迂曲等病理改變[1]。本次研究比較我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25例傳統(tǒng)手術治療以及25例早期小切口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治療,兩種不同治療手段患者單位時間預后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驗組(n=25):男、女分別10例、15例,年齡/平均年齡為:25歲~77歲、(45.82±1.42)歲,病程/平均病程為:1年~6年,(3.02±0.12)年。對照組(n=25):男、女分別9例、16例,年齡/平均年齡為:26歲~75歲、(45.79±1.44)歲,病程/平均病程為:1年~6年,(3.08±0.11)年。兩組患者性別、平均年齡以及平均病程等指標經統(tǒng)計學驗證無明顯差異(P>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參考萬學紅、盧雪峰主編第九版《診斷學》中急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大隱靜脈曲張臨床診斷相關內容,①患者體格檢查均發(fā)現(xiàn)下肢靜脈擴張、迂曲,質地較硬且溫度高于周圍皮膚。②大隱靜脈超聲檢查檢出血栓。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下肢動脈病變患者。(2)排除合并股靜脈血栓患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患者先行抗炎治療,待患肢炎癥緩解后在全身麻醉下行高位結扎傳統(tǒng)抽剝術,借助抽剝器自大隱靜脈主干至膝關節(jié)行血栓抽剝。
1.3.2實驗組患者行早期小切口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治療,該組患者入院后行下肢大隱靜脈多普勒超聲檢查,在明確下肢淺靜脈血栓位置的同時對迂曲靜脈血管走向進行標記,醫(yī)護人員告知患者手術步驟并在獲得患者同意后立即行手術治療。患者硬膜外麻醉起效后取仰臥位,于股動脈內側,沿皮紋做一長約2cm-3cm的手術切口,結扎大隱靜脈主干以及個屬支靜脈,在大隱靜脈主干距股淺靜脈0.5cm處離斷各屬支靜脈,在屈曲靜脈團的表面做一長約1cm的橫切口,用剝離器分離大隱靜脈皮下血栓,剝離曲張靜脈的同時應結扎交通靜脈,最后局部壓迫止血,并使用4號可吸收線縫合手術切口,彈力繃帶加壓包扎。
1.4觀察指標
若患者術后下肢大隱靜脈曲張、迂回等癥狀均消失,且恢復正常生活,則表示治療顯效。若患者術后下肢大隱靜脈曲張、迂回等癥狀均明顯改善,且生活輕度受限,則表示治療有效。若患者術后下肢大隱靜脈曲張、迂回等癥狀未明顯改善,或發(fā)生并發(fā)癥,則表示治療無效??傆行蕿椋骸荆@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受檢例數(shù)】X100%。
1.5統(tǒng)計學處理
SPSS21.0軟件系統(tǒng)處理相關數(shù)據(jù),以(%)表示的百分數(shù)計量數(shù)據(jù),均應用χ2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預后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實驗組有1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皮下硬結,對照組有3例患者術后出現(xiàn)皮下硬結、有2例創(chuàng)口延遲愈合、有2例皮下瘀斑。
2.2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具體情況如下:實驗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4.12±1.11)天,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7.12±1.12)天,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要短,t=12.321,P<0.05。
3 討論
大隱靜脈曲張可對下肢靜脈血管壁生理解剖結構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局部炎癥介質大量釋放,血小板聚集能力提升,下肢靜脈血行速度變慢,促使急性血栓性靜脈炎發(fā)生,急性血栓性靜脈炎若未未及時治療,靜脈血栓可自下肢淺表靜脈血管蔓延至下肢深靜脈[2]。此外急性血栓性靜脈炎患者若血栓脫落,血栓可伴隨血液運行,若血栓行至肺臟,引發(fā)肺栓塞,行至腦,引發(fā)腦栓塞,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極大威脅[3]。下肢大隱靜脈曲張伴急性血栓性靜脈炎傳統(tǒng)治療是在患者軀體炎癥穩(wěn)定后行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受個體體質差異的影響術前準備時間長短不一,易造成術后血栓殘留。
早期小切口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患者在確診后則行手術治療,極大程度縮短了患者手術準備時間,可解除伴急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大隱靜脈曲張患者發(fā)病病因,有利于伴急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大隱靜脈曲張患者下肢大隱靜脈炎癥因子的吸收。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術后總有效率高,平均住院時間為(4.12±1.11)天,平均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
綜上所述,伴急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大隱靜脈曲張患者早期小切口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治療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周曄.早期小切口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治療伴急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大隱靜脈曲張的臨床療效[J].當代醫(yī)學,2019,25(33):18-20.
[2] 宋小洹.早期小切口微創(chuàng)行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聯(lián)合剝脫術治療靜脈曲張并血栓性淺靜脈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1(12):70,71.
[3] 胡海,胡犁麗,陳義華.高位結扎聯(lián)合腔內激光治療術與傳統(tǒng)剝脫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9,26(3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