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中
內(nèi)容摘要:語文閱讀的學習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進行陶冶情操,并能夠感悟人生的哲理,進而自我提升個人修養(yǎng)。良好的閱讀教學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并且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詳細理解問題,學會怎樣思考問題,從而可以品味不同的思想感悟和人生經(jīng)歷,最終達到進行自覺學習和自我管理的目的。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對話式問讀教學方法就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閱讀水平和能力,更能夠開拓閱讀思維思路,有利于以后各門學科理解和學習。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對話式問讀 閱讀教學
在初中階段,教學是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運用能力為目的展開的,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語文閱讀的教學不只是要求學生能讀通課文,更重要的是要讀懂課文,要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定的積累,并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開發(fā)思維,通過自主思考的方式,讓學生提高自己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話式問答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從而逐步強化學生自主閱讀的水平。但要想展開對話式的教學方式,就要要求教師有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通過技巧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對對話式問讀教學的興趣,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比較嚴峻的考驗。
1.學生提出目的性問題,引導下進行主動閱讀
新課程改革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被閱讀教學的方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目的在于應試教育,也就是只需要死記硬背標準答案即可。對話式的教學是指讓學生通過在課文的學習中,通過閱讀課文引出一系列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加深對語文課文的理解,這種方式下,就要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制定問題,或者,教師也可以在學生閱讀課文后在補充問題。
當然,教師提出的問題也要有目的性,比如,可以提出這幾個問題:“本文中主人公的家庭情況,會不會對主人公的性格造成影響?”“這篇課文,那些句子和段落是描寫社會環(huán)境的?”在閱讀前提出這些問題,就會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自主思考,通過對對話模式的有效創(chuàng)設(shè)可以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求知欲,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以及人物情感[1],這種方式有利于幫助學生開拓思維,也會使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活躍。
2.教師提出藝術(shù)性問題,讓學生共同參與探索
教師可以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基本構(gòu)架,再調(diào)動學生對文章詳細處進行閱讀和思考,使學生在解決疑惑的同時可以輕松的了解文章的本意。大部分的初中學生,思維能力都還處于發(fā)育發(fā)展時期,教師應該更加注重藝術(shù)性的提問方式,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水平出發(fā),通過搶答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那么,如何做到藝術(shù)性的提問,首先就要要求教師結(jié)合教學的目標和目的性,在根據(jù)學生吸收知識的水平以及學生的自身特點,確定教學的方向和難點,讓學生事半功倍的完成學習任務。
在學習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中,“閑人”這個詞是文章所學的重點,教師可以針對這個詞提出問題,比如“文中的閑人指的是閑散之人嗎?”等問題,通過這種問題,讓學生能感悟蘇軾遭遇貶職流放后,還具有這種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以及他具有的寬廣胸襟??梢宰寣W生通過交流的方式,輕松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也能讓學生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輕松的氛圍,增加對話式閱讀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對學習的綜合素養(yǎng)。
3.教師進行精心引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研討
因為大部分的初中生的思維還在發(fā)展中,很多學生不能完全自主的思考問題,而在教學中往往都會有難度比較大的問題提出,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習進行分組學習,小組成員可以根據(jù)問題自行進行探討,最后在總結(jié)出答案,這種方法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
學習《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時,教師首先提出問題:“菲利普一家在見到于勒叔叔前和見到于勒叔叔后,態(tài)度有什么不一樣”。之后讓學生先將課文閱讀一遍,教師再針對不同學生的水平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學生通過對問題的交流和探討,活躍思維的同時也調(diào)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自主的發(fā)揮主體作用,在多層次的學習對話當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推動初中生身心綜合素質(zhì)的進步[2]。
4.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后再進行知識擴展和積累
了解文章的內(nèi)涵是學生對課文閱讀的主要目的,教師也可以通過擴展知識的方式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通篇的閱讀,讓學習先對課文知識有基礎(chǔ)的了解,閱讀過后,教師再對學習進行提問,“父親是怎么知道我被困在懸崖上的?”“作者沒寫我的父親為什么知道我會困在小懸崖一種錯誤嗎?”學生在回答問題后,教師在對問題進行延伸,“文章采用了哪種寫作方式?”“這種寫作方式有沒有好處?”“采用這種寫作方式,作者應該怎么樣選擇素材?”等等問題,讓學生在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累積寫作知識,為自身的寫作能力奠定了基礎(chǔ)。
5.對話式問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是學生喜歡閱讀、學會閱讀。
閱讀是初中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內(nèi)容,語文課程的基本素養(yǎng)需要依賴學生的自主閱讀來實現(xiàn)。由于初中學生的知識積累和心理特點,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不是很高。盡管學校為學生提供了閱讀的環(huán)境和圖書,老師也大力倡導學生自主閱讀課外書籍,從實踐效果來看,借閱圖書的學生比例不到一半,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閱讀進行技能指導和興趣培養(yǎng)。對話式問讀的的作用首先是教師通過技巧性的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尋找答案,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對閱讀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其次是有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對話問讀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不自覺中得以提升。對話問讀適合拆解式閱讀,教師需要剪輯一個文本片段或者一篇短文進行教學,問題設(shè)置中要逐層深入,由簡到難,最后達成閱讀課的教學目的,學生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閱讀內(nèi)容,大大減輕了學生對閱讀的恐懼和壓力,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成就感。突破對閱讀的恐懼是學生走向自主閱讀的關(guān)鍵一步,因此對話問讀的終極目的還是實現(xiàn)學生的獨立閱讀。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后,對話式的語文問讀教學在初中語文課程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對話式的問答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刻板性,在對話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和課前的準備工作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思考的能力。學生在對話問讀的過程中克服對閱讀的排斥情緒,并在對話中逐步滲透閱讀的技巧和方法,最終實現(xiàn)學生高效的自主和獨立閱讀。因此,對話閱讀是比較有效的閱讀課教學策略,對學生的閱讀興趣、方法和能力都有積極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胡敏.基于對話模式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8,616(12):111.
[2]張沖.初中語文教學的對話型模式創(chuàng)建[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7(9):80-81.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