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平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電路故障是部分學生最難掌握的一個電學知識,也是中考的一個難點。利用微課輔助教學,先簡單介紹電路故障的種類,學習回路和歐姆定律后,再利用回路和歐姆定律知識分析短路和斷路的原因,學生通過微課學習,逐步學會判斷電路故障的類型,并能指出電路故障的位置,能動手解決實際操作問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電路故障;歐姆定律:微課
一、引言
初中物理的電學是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從2011新版《義務教育物理新課程標準》對電學部分的內(nèi)容要求來看,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要求有所降低,過程與方法的目標卻有所加強,它強調(diào)從生活走向物理,要重視學生的實踐體驗,強調(diào)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fā),初步認識一些電學的概念和規(guī)律。同時,《課標》中也明確地指出:“會看、會畫簡單的電路圖。會連接簡單的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說出生產(chǎn)、生活中采用簡單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電路的實例……”然而,根據(jù)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在這部分的內(nèi)容中,電路故障一直是學生感到比較吃力的部分,也是教師們比較難講透的一個知識點。如果學生遇到電路故障時,不能獨立解決,那么他們的學習效果也就無從談起。
這其實是一個連鎖反應,關鍵點就在于講透電路故障。講透這個知識點,就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鋪墊,就要讓學生有直觀的實踐體驗。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很難做到細致人微、面面俱到。這個問題,微課可以幫助我們來解決。微課作為一種新型輔助教學的學習資源,具有短小精煉,靈活自由,迅速獲取等優(yōu)點,它傳播知識的方式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它就能在課堂給學生有直觀的體驗。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速發(fā)展,信息化教育也不斷高速發(fā)展,隨著網(wǎng)絡設備的普及,我們在課堂上使用微課就更加便捷了。
二、探究實踐
那么,我們需要分析一下,教學實踐中有什么問題是需要微課來幫我們解決的?
(一)學習《歐姆定律》前的電路故障問題
(1)短路
①短路分兩種:一類是電源短路,另一類是部分短路。
什么是電源短路?電流直接從電源的正極流至負極,沒有經(jīng)過任何的用電器,電流會很大,容易燒壞電流表和損壞電源(圖1),所以電源短路在電路中要避免出現(xiàn)。
什么是部分短路?它也叫做局部短路或短接,部分用電器的兩端被導線接了起來。如圖2所示,L1被短接,電流經(jīng)過L2,所以L2亮,電流不經(jīng)過L1回路,L1不亮,電路的電流會增大,僵不會燒壞電源,在有些特殊的電路會用到。
我們講授新課解釋短路的成因,普遍的教法是:因為導線的電阻為零或者說很小,電流直接從導線繞過了用電器,從電源的正極流到負極,電流會很大,容易燒壞電源。
那么,就有三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了:1.人教版九年級的物理教材,將電路的類型這個知識版塊放在學習《歐姆定律》之前,在以上的分析過程中,其實學生并不知道什么是電阻,所以也不能理解為什么電流會從導線流過?而不從小燈泡這條回路流過?
2.如果我們向?qū)W生解釋:導線沒有電阻或者其電阻為O,那么在后面的《生活用電》這一章的學習中,也會有矛盾:我們?yōu)槭裁磿碾娐返碾娏鬟^大(超出了導線的承載能力)?那是因為導線也是有一定電阻的。根據(jù)焦耳定律Q=I2Rt,電流通過后由于電流的熱效應,導線會發(fā)熱,甚至可能引發(fā)火災。總之,導線是有電阻的!這個矛盾又怎樣解釋?
3.電路故障是學生實驗常見的現(xiàn)象。在實驗課上,如果教師對學生一一進行指導,那么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就不能兼顧到每一個學生,電學實驗課的質(zhì)量也就很難得到保證。
②解決方案
基于以上問題的思考,筆者嘗試拍攝微課,利用微課來輔助教學。先簡單介紹數(shù)字電流表,它是測量某一點電流的儀器(量程:0-3A,最小測量值:O.OOOIA)。把數(shù)字電流表直接接在而個小燈泡的兩端(如圖4),讓學生觀察,其現(xiàn)象是:兩個燈都不會發(fā)光,電流的值達到了約2.58A,比圖3兩個燈泡串聯(lián)一起發(fā)光的電流值大很多倍,這說明電源短路容易燒壞電流表和損壞電源。這時,我們可以作簡單的解釋:因為數(shù)字電流表的電阻很?。ㄈ绻且恍《螌Ь€的電阻會更小),所以電流大部分從電流表流過,只有很小的電流流經(jīng)小燈泡。通過實驗來驗證:將小燈泡取下,電流表的示數(shù)不變。拍攝成視頻后,這個問題的講解只需要1分鐘,但是能讓學生在直觀的演示更容易理解。(附微課《電源短路和部分短路》)
部分短路也是采用類似的做法,如圖5,讓學生觀察接入的電流表A2的數(shù)值,并引導學生思考:電流此時流經(jīng)的路徑如何?通過觀察小燈泡的亮度和電流表的數(shù)值,我們會發(fā)現(xiàn)L1不亮,L2比原來更亮,短接后電流表A1數(shù)值變大(比起L2和L1串聯(lián)時電流表的數(shù)值),通過分析兩個電流表的數(shù)值(A1>A2),說明電流大部分從A:流過,但比起電源短路時的數(shù)值要小。
在實際的電路中,并聯(lián)出現(xiàn)的短路一定是電源短路。如圖6,可以讓學生嘗試去解釋這是種短路。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思考時,要引導他們利用回路的知識去回答。
(2)斷路
①什么是斷路?就是由于用電器損壞(如小燈泡燒毀),開關斷開,接觸不良等引起的兩點之間電阻無限大,電流不能通過。如圖7,開關Ki斷開。
如果是串聯(lián)電路出現(xiàn)斷路,電路不能形成閉合回路,兩個小燈泡不會發(fā)光,電流為o(如圖8),學生是很容易理解的。教學中,學生有疑問的地方是:我們?nèi)绾闻袛嘈襞菽睦锍霈F(xiàn)斷路呢?通常的教法是:利用一根導線(如圖9),接在小燈泡L的兩端,觀察L是否會發(fā)光,如果L2發(fā)光,說明L1斷路。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可以將L1取走,L2仍會發(fā)光的。說明L1的位置發(fā)生了斷路。同理,也可以判斷L2是否斷路。而實際上,小燈泡不亮,也可能是它的實際功率太?。▽嶋H功率學生當時也是沒有學習到的部分)。這個問題又怎樣和學生講解清楚呢?
②解決方案
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利用前面短路的知識,用—個數(shù)字電流表來替代這根導線(圖10),如果電流表A2有示數(shù),說明它是一條閉合的回路,而且說明該點斷路了。要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是不是閉合電路,不能只是觀察小燈泡有沒有發(fā)光,要觀察電流表有沒有示數(shù)。做一個1分鐘的微課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附微課《小燈泡串聯(lián)斷路》)
在并聯(lián)電路中,如果某一條支路斷路,該支路沒有形成閉合回路,沒有電流,學生只要觀察哪一條支路的用電器不工作,就可以判斷哪條支路出現(xiàn)斷路(圖11)。如果所有的用電器都不工作,說明干路出現(xiàn)了斷路,利用短接的辦法也可以判斷斷路的位置(如圖12)。
電路故障的教學是層層遞進的,我們以上討論的問題的前提是學生沒有學習《歐姆定律》和電阻的概念。在學習了歐姆定律后,我們就可以更深入地解釋電路故障的問題。
(二)伏安法中的電路故障問題
在初中電學實驗中,伏安法是學生最常用的測量方法。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如何解決伏安法測量過程中的電路故障問題?普遍的做法是:通過讓學生觀察小燈泡的發(fā)光情況,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shù)以及變化的情況,就可以基本判定電路屬于哪種故障了。但學生要真正理解和分析,就必須要結合前面所學到的回路、歐姆定律以及串聯(lián)電路的分壓等知識。
(1)小燈泡短路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知道導線或者電流表的電阻是很小的,在實際的電路中,通過拍攝視頻(附視頻《伏安法小燈泡短路》),引導學生觀察,如果小燈泡被短接(利用電流表A2),小燈泡是不會發(fā)光的,電流表A1和A2都是有示數(shù)的,電壓表的指針沒有偏轉(zhuǎn)??梢钥吹诫娏鞔蟛糠钟葾2流過,因此小燈泡不會發(fā)光,為了驗證,可以將小燈泡拆了(如圖14)。而電壓表的電阻非常大的,可以認為沒有電流通過,因此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零。在電路分析中,一般視導線的電阻為零,相當于小燈泡被短接了(如圖15)。(高中的處理方法是:視導線的電阻為零,則導線兩端的電勢差為零,所以電壓表沒有示數(shù))
(2)小燈泡斷路
小燈泡斷路的等效電路圖(如圖16),實驗中,可以觀察到小燈泡不亮,電流表指針不偏轉(zhuǎn),電壓表的示數(shù)接近(或等于)電源電壓。通常我們是認為電壓表電阻很大,相當于斷路,所以電流表沒有示數(shù)。但是這種說法實際上是矛盾的。既然是斷路,沒有形成閉合回路,電流表沒有示數(sh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電壓表也就不應該有示數(shù)。筆者也嘗試了新的做法:利用數(shù)字電流表來拍攝微課(附微課《伏安法小燈泡斷路》),學生可以觀察到小燈泡不亮,電流表的示數(shù)非常小,只有0.5mA左右,電壓表有示數(shù)并且接近電源電壓。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電流表沒有示數(shù)?接著就可以分析:這是因為機械的電流表的分度值是0.02A,也就是20mA,但實際測量的電流值只有0.5mA,因此,機械式的電流表指針幾乎不偏轉(zhuǎn)。而電壓表接近電源電壓,因為它的電阻非常大(此時可以用萬用表測量出來,讓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與滑動變阻器串聯(lián),分到的電壓大,相當于直接接剄了電源的正負極了,因此,電源表的示數(shù)接近電源電壓。
三、結語
近年的教學實踐中,微課介入解決電路故障問題后,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更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物理學習的動力。疑難問題的直觀化是實現(xiàn)從難到易的華麗轉(zhuǎn)變。一些看似復雜的各種電路都可以通過微課分解成最簡單的電路,相信微課還能在物理教學中繼續(xù)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 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周靜.初中物理“電路故障”淺析[J].湖南中學物理,2009 (6).
[3]楊霞.初中物理電路故障及案例解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02).
[4]王培強,初中物理電路故障的判斷分析[J],中學課程資源,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