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家,范春楠,郭忠玲,李佳明,于舒洋,龐 博,宋雪婷
(北華大學林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常規(guī)的林業(yè)育苗方式主要有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隨著苗木需求量不斷增加和對苗木質量要求的提高,容器育苗已經(jīng)成為國內外重要的林業(yè)育苗技術之一[1-2].與傳統(tǒng)露地育苗方式相比,容器育苗具有節(jié)約種子、繁殖速度快、苗木規(guī)格和質量易于控制、起苗方便、便于育苗造林機械化、造林成活率較高、造林季節(jié)長、無緩苗期等優(yōu)點[3-4].影響容器育苗成功與否的關鍵是采用的基質種類和容器規(guī)格.在基質方面,泥炭與蛭石的混合物被認為是容器育苗的理想基質[8],但目前我國容器育苗的培養(yǎng)基多是就地取材,如用樹皮、木屑、甘蔗渣、稻殼、秸稈、城市垃圾、廢紙屑等來制作基質代替泥炭[5-7].輕基質就是輕型育苗基質,是經(jīng)過發(fā)酵或炭化處理過的農林廢棄物與泥炭、珍珠巖、蛭石等輕體礦物質組成的混合物.輕基質可以減小基質質量,降低遠距離運輸成本.容器類型和規(guī)格是影響育苗質量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無紡布袋具有防潮透氣、堅韌耐用、質輕、不助燃、容易分解、無毒無刺激性、價格低廉等特點,可進行空氣修根,促進根團形成,在移苗過程中可以有效保護苗木根系不受損傷[9],因此備受青睞.容器規(guī)格會影響苗木根系生長,在苗木生長初期,容器規(guī)格對苗木生長影響很小,但隨著苗木的生長,所需營養(yǎng)增加,容器過小,苗木生長后期不能滿足營養(yǎng)需要.因此,在不同規(guī)格容器中苗木指標差異較大[10-14].
紫椴(Tiliaamurensis)為椴樹科椴樹屬落葉大喬木,是落葉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重要組成樹種之一[15].該樹種木材珍貴,經(jīng)濟價值高,但由于多年的過度采伐,加之天然繁殖率低,東北林區(qū)紫椴資源退化嚴重.隨著國家對大徑級林木需求的不斷增加,加大對紫椴人工更新技術研究,提高紫椴苗木快速繁育水平已迫在眉睫.目前,國內關于紫椴更新繁殖技術的研究很少[16-18].本文通過試驗探索不同輕基質組合及容器規(guī)格對紫椴幼苗生長的影響,以解決紫椴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問題,為紫椴幼苗規(guī)?;瘮U繁和人工造林奠定基礎.
試驗地點位于吉林省中部吉林市北華大學東校區(qū)臨時苗圃內,地理位置為E 126°36′5″,N 43°50′24″,屬中溫帶季風氣候.供試材料為利用紫椴優(yōu)良種子培育的1 a生生長健壯、高約5 cm苗木;基質選擇珍珠巖、蛭石、玉米芯、腐殖土4種(珍珠巖與蛭石在網(wǎng)上購得,玉米芯在吉林市周邊農家獲得,腐殖土取自吉林市龍?zhí)秴^(qū)新山苗木專業(yè)合作社大田土壤).由于珍珠巖、蛭石營養(yǎng)元素含量極少,因此僅分析玉米芯、腐殖土中營養(yǎng)元素含量,結果見表1.
表1 腐殖土和玉米芯養(yǎng)分含量Tab.1 Nutrient contents of humus soil and corncob
由表1可見:玉米芯中的有機質、速磷遠大于腐殖土;腐殖土中的速氮、速鉀遠大于玉米芯;兩者的pH狀況也有差別,所以混合后養(yǎng)分狀況將會發(fā)生很大變化.
表2 基質配比Tab.2 Proportions of matrix combination
本次試驗育苗容器選取無紡布袋.選取10 cm×12 cm、14 cm×16 cm和20 cm×20 cm 3種規(guī)格無紡布制作成直徑5.5 cm高9 cm、直徑8 cm高12 cm、直徑12 cm高14 cm規(guī)格的無紡布袋.
選擇3種容器規(guī)格,以珍珠巖、蛭石、玉米芯和腐殖土基質按表2進行體積配置,共9種組合,每種組合5個重復,分別移入紫椴幼苗進行正交試驗L9(34),將容器按大小組合均勻放置.
在試驗初期(2018年7月20日),將容器放置在空曠地自然生長.每個容器1株幼苗,共135株幼苗,每天澆水1次.
1.3.1 地上形態(tài)指標
在紫椴苗木生長期間,每15 d用游標卡尺和卷尺分別測量苗木地徑與株高.
1.3.2 生物量及苗木質量指數(shù)
在生長期末(10月6日),將整株苗木取出,洗凈后的每株苗木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別裝入信封中,放入105 ℃烘箱烘10 min,再于65 ℃下烘干至恒重,用電子天平(±0.01 g)稱量,計算苗木莖干和根干生物量,統(tǒng)計整株生物量及苗木質量指數(shù).
質量指數(shù)(QI)=苗木總干質量(g)/{[苗高(cm)/地徑(mm)]+[莖干質量(g)/根干質量(g)]}.
利用Excel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和初步處理,利用SPSS 10.0分析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利用Origin 2018 64Bit軟件繪圖.
9種基質紫椴容器苗苗高、地徑生長量變化情況見圖1、圖2,苗木質量指數(shù)差異見圖3,不同基質組合與容器規(guī)格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
圖1不同基質組合對紫椴苗木苗高生長的影響Fig.1Effect of different matrix combinations on height growth of Tilia amurensis seedlings 圖2不同基質組合對紫椴苗木地徑生長的影響Fig.2Effect of different matrix combinations on the ground diameter growth of Tilia amurensisseedlings圖3不同基質組合對紫椴苗木質量指數(shù)的影響Fig.3Effect of different matrix combinations on quality index of Tilia amurensis seedlings表3 基質組合與容器規(guī)格方差分析Tab.3 Variance analysis of matrix combination andcontainer specification 因素F苗高地徑基質組合1.340.59容器規(guī)格30.63???33.60???基質組合×容器規(guī)格0.821.17 注:???.差異極顯著,P<0.001.
由圖1可見:在生長期末,不同基質組合下苗高平均生長量為6.85 cm,變化范圍介于6.12~7.35 cm.由多重比較結果可見,除T9組合苗高生長明顯較低外,其他基質組合對紫椴苗木苗高影響都沒有顯著差異,其中T4基質表現(xiàn)相對較好.
圖2反映了生長期末幼苗的地徑生長情況.由圖2可知:幼苗地徑生長量平均為27.29 mm.由多重比較可知,T4與T7組合顯著高于其他基質組合,T9組合與其他組合間也存在顯著差異.具體分為3種情況:T4、T7為幼苗生長較大組;T1、T2、T3、T5、T6、T8屬于第2組;T9單獨為第3組,地徑生長量最小.
苗木質量指數(shù)是衡量苗木綜合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苗木質量指數(shù)越大,苗木越優(yōu).由圖3可以看出:苗木質量指數(shù)最大的為T1組合,其次為T4組合,最小的為T9組合,優(yōu)劣順序為T1>T4>T7>T5>T2>T3>T8>T6>T9.
結合不同基質組合下紫椴幼苗苗高、地徑及苗木質量指數(shù)的結果可以判定:T4組合是紫椴容器苗生長的較佳組合,基質配比為V(珍珠巖)∶V(蛭石)∶V(玉米芯)∶V(腐殖土)=2∶1∶2∶3.
由表3可見:9種基質組合的苗高、地徑生長量沒有差異,3種不同容器規(guī)格之間苗高、地徑生長量有極顯著差異,基質組合與容器規(guī)格的交互作用沒有顯著差異.
容器規(guī)格不僅影響幼苗根系伸展,也會對養(yǎng)分的持續(xù)供應狀況產生作用.由3種容器規(guī)格下紫椴容器苗木生長的苗高、地徑及生物量(圖4~6)可以看出,容器規(guī)格對苗高、地徑和生物量生長量的影響較大.
圖4可見:14 cm×16 cm容器規(guī)格與20 cm×20 cm容器規(guī)格苗高生長量相近,平均值都在7.65 cm左右,且顯著高于10 cm×12 cm容器規(guī)格.由圖5可見:3種容器規(guī)格對地徑生長影響差異顯著,當規(guī)格為14 cm×16 cm時,對地徑生長最為有利,平均可達30.12 mm,其他兩種分別為21.90 mm和29.05 mm.由圖6可見:幼苗生物量最小的為10 cm×12 cm,與其他兩種容器規(guī)格存在顯著差異.另外,盡管兩種規(guī)格差異不顯著,但規(guī)格為14 cm×16 cm的幼苗生物量相對較大,均值為0.63 g/株.根據(jù)不同容器規(guī)格苗高、地徑及生物量的分析結果可以判定:當無紡布容器規(guī)格為14 cm×16 cm時,基本可以滿足培養(yǎng)1 a生紫椴幼苗的要求.
本試驗著重研究了不同基質配比與容器規(guī)格對紫椴苗木生長的影響,結果顯示:紫椴苗木生長的最佳基質配比為V(珍珠巖)∶V(蛭石)∶V(玉米芯)∶V(腐殖土)=2∶1∶2∶3,最佳容器規(guī)格為14 cm×16 cm.
容器育苗可以有效提高育苗成活率和保存率[9].傳統(tǒng)的容器育苗基質為泥炭,但以單一的泥炭作為基質時,因其具有疏水性,干燥后吸水、保水性變差[20].通過栽培基質的相互混配可有效彌補不足[21].本試驗采取4種基質原料進行混配,其中,珍珠巖、蛭石質量輕,便于運輸、保水和保肥,并可增加基質孔隙度,促進苗木根系生長,而添加玉米芯和腐殖土,可有效增加基質中苗木生長所需營養(yǎng)元素,調節(jié)基質的pH.同時,玉米芯價格低廉,便于獲得,可降低育苗成本.本試驗所研究的9種不同基質配比中,最適宜紫椴苗木生長的基質組合為V(珍珠巖)∶V(蛭石)∶V(玉米芯)∶V(腐殖土)=2∶1∶2∶3,這與張穎[19]研究的大葉女貞容器苗的最佳基質配比為V(泥炭)∶V(珍珠巖)∶V(蛭石)=1∶1∶1的結果相似.
代麗等[9]的研究表明,以無紡布為育苗容器,具有空氣剪根的作用,可以抑制主根生長,促進側根、須根生長及根團形成.同時,無紡布可以降解,容器苗可以直接入土,更好地保護根系不受損傷,提高苗木成活率.在本研究中所設置的3種無紡布袋規(guī)格中,10 cm×12 cm規(guī)格的苗高、地徑、生物量顯著低于其他兩種規(guī)格,可能是因為隨著容器規(guī)格的增大,玉米芯和腐殖土的比例增大,基質中營養(yǎng)含量變高.而在相對較小的10 cm×12 cm規(guī)格的容器中,由于營養(yǎng)不足以提供紫椴苗木正常生長,導致一系列指標顯著低于其他規(guī)格;14 cm×16 cm與20 cm×20 cm兩種規(guī)格容器中的紫椴苗木苗高、地徑、生物量等評價指標并無顯著差異.由方差分析可知,容器規(guī)格間存在極顯著差異,說明容器規(guī)格對于紫椴幼苗的生長有一定影響,從節(jié)約成本角度和生產實際考慮,14 cm×16 cm規(guī)格最為適宜,這種容器規(guī)格與徐玉梅等[22]和柏小娟等[23]研究的印度紫檀和美國蠟梅的最適宜容器規(guī)格十分接近.
另外,培育優(yōu)良的紫椴容器苗木,除了要考慮基質配置及容器規(guī)格外,還要考慮光、溫、濕、肥料等眾多因素,進一步完善紫椴容器育苗技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