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萍
恰當運用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變枯燥文字為具體可感的實物,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開拓學生的視野,把學生領入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讓學生輕松、愉快、主動、有效地學習,從而達到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之目的,有利于創(chuàng)造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增強教學信息的感染力,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巧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充分運用歷史資料和現(xiàn)實資料,擴大知識容量,還可以通過聲音、畫面拓展語文教學中的信息通道。視聽結合,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感染力強,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習的積極性。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我先讓學生閉目傾聽配有音樂的課文朗讀錄音,逼真、生動、優(yōu)美的聲音,使學生仿佛來到了西沙群島,緊接著我再讓學生一邊看電子白板上西沙群島的美景,一邊講解啟發(fā)。這樣,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戲的魚群、蠕動著的海參、披甲的龍蝦、美麗的珊瑚;海灘上各種好看的貝殼和巨大的海龜;生長著奇特樹木的海島和鷗鳥翩飛、嬉戲、孵卵、多種鳥蛋堆放于鳥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現(xiàn)在兒童的面前。加上教師適時適度地點撥,教學始終抓住了學生的心靈,使它們處于情緒愉悅的狀態(tài)之中,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活動,愉快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因此,巧用信息技術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中,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往往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卻還是常常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識過于抽象,或是知識所蘊涵的道理過于深刻,或是知識過于陌生。要解決這一難點,在過去往往是教師總是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講解,學生也是不厭其煩地聽了一遍又一遍,而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學生依然是糊里糊涂,一知半解。這時,教師如果能適時地、恰當?shù)乩秒娔X多媒體能直觀、形象、準確地展示知識這一特點,觀其境,聞其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豈不能更好、更快、更準確地讓學生理解、掌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嗎?難道不能幫助學生排除思維障礙,達到對新知識的深刻理解,進而突出重點,擊破難點嗎?這樣我們不也就能較好地完成課堂教學目標了嗎?
例如:《爬山虎的腳》一課,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寫出了爬山虎的葉子、腳及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可先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讀明白的同學在圖上畫出爬山虎的腳。然后再用電子白板把同學們的畫展示出來,集體討論交流。這樣形象直觀的畫面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突出教學重、難點,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到知識。
3.1 作業(yè)要體現(xiàn)多學科性
單學科的作業(yè)單一性,合作的要求不高,而大家知道,知識是一張網,各學科之間的知識可以相互交叉并融會貫通,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合作的機會,就要豐富作業(yè)內容和形式,把多學科的知識整合進語文作業(yè)內容之中。老師鼓勵學生在做作業(yè)的時候可以大膽的應用畫畫、照片、剪報來表達,用手工制作、植物葉片、手抄報、排練的小品來表現(xiàn)……如學了《只有一個地球》、《宇宙生命之謎》后,讓學生出一份手抄報??梢允顷P于保護地球環(huán)境的手抄報;也可以上網查資料,關于星球、宇宙奧秘的手抄報。學生在完成這類作業(yè)時,不有效學習了語文教材內容,更重要的是也廣泛地收獲了與量教材相關的內容,如文學、美術,信息技術甚至數(shù)學、音樂等各個方面,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3.2 把課內外學習資源引入作范疇
3.2.1 課前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以預習為主,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讓學生在網上查找所以學習課文的相關知識。例如,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情況,閱讀作者的一些作品,整理成摘抄筆記等。這些資料的收集是可以幾個人去合作完成,不但節(jié)省時間,還可以在一起提高學習的效率。
3.2.2 課內
知識的掌握最佳時間是在課內,作業(yè)的設計以鞏固性的為主,能起到及時掌握所學內容、達成課堂教學目標的作用。教師除了引領學生反復“含英咀華”外,還要巧妙地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練點”,讓學生根植于課文,把思想拓展到書外,進行扎扎實實的練筆訓練。
3.2.3 課后
學習完課文之后,對相關的內容已經理解了。但是,這僅限于收本的很小的范圍,并沒有掌握與之相關的其他知識,做一些拓展性的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閱讀有關資料還是語文作業(yè)的內容之一。學了《莫高窟》后,請學生去查找我國敦煌莫高窟的其他相關資料,了解最新情景,說說現(xiàn)在和過去有什么區(qū)別,體會出只有祖國強大了,才不會受到外來力量的侵犯。這樣的作業(yè)不僅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升華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給學生的學習方法開拓了途徑。
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508。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