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軍
(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qū)人民醫(yī)院,山西 大同037002)
急性膽囊炎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患者進食油膩食物后,可出現(xiàn)嚴重的右上腹絞痛,并伴有惡心、嘔吐、發(fā)熱等癥狀,部分患者有全身性黃疸。近年來,隨著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膽囊炎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多數(shù)為結石性膽囊炎。由于老年患者身體功能下降,免疫力低,就診時病情較為嚴重,如不及時治療,將危及患者生命。目前,腹腔鏡手術已成為急性膽囊炎治療的常用方式,腹腔鏡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量少,但患者切除膽囊后仍需較長時間恢復。中醫(yī)認為,該病屬于“脅痛”范疇,病位在膽,與肝密切相關,治療應注重疏肝解郁,加強對脾胃功能的調節(jié),以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F(xiàn)將筆者采用中醫(yī)綜合療法干預急性膽囊炎術后患者康復的應用效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9月在大同市新榮區(qū)人民醫(yī)院治療的130例急性膽囊炎并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5例。觀察組男36例,女29例;年齡38~67歲,平均(52.37±4.29)歲;病程3~14 d,平均(5.61±1.17)d。對照組男34例,女31例;年齡36~68歲,平均(52.64±4.31)歲;病程4~12 d,平均(5.49±1.24)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急性膽道系統(tǒng)感染的診斷和治療指南》急性膽囊炎的診斷標準[1],伴嚴重膽道感染,符合手術指征。②符合《膽囊炎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專家共識意見》中醫(yī)辨證標準[2],癥見右脅劇烈疼痛、口苦、惡心、嘔吐、胸悶、噯氣頻作、脈弦。③患者及家屬對治療方案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的患者。②肝腎功能不足的患者。③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
2.1 對照組 患者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術前給予禁食、胃腸減壓、解痙等相關治療。術后給予補液、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使用抗生素預防術后感染,將注射用頭孢噻肟鈉(上海新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720)2.0 g加入100 m 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每日2次,治療7 d。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中醫(yī)綜合療法,包括中藥調理、飲食調節(jié)、情志疏導,治療7 d。①中藥調理。根據(jù)中醫(yī)辨證分別予以中藥調理。肝郁氣滯型患者給予小柴胡湯治療,處方:柴胡30 g,法半夏、木香、茵陳、黃芩片、枳實、梔子、郁金各15 g,大黃10 g;肝膽濕熱型患者給予龍膽瀉肝湯治療,處方:龍膽草30 g,柴胡、黃芩片、當歸、生地黃、木通、澤瀉、車前子各15 g,大黃10 g,甘草片5 g;熱毒內(nèi)蘊型患者給予大承氣湯治療,處方:柴胡30 g,黃芩片、厚樸、枳實、芒硝、生地黃、梔子、木香各15 g,大黃10 g。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②飲食調節(jié)。醫(yī)護人員應向患者講述飲食注意事項,告知患者應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宜,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忌煙酒,可食用大棗、芋頭、薏苡仁、木耳等補脾益氣、利濕的食物。③情志疏導。醫(yī)護人員要注意引導患者樹立積極樂觀的情緒,鼓勵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中醫(yī)情志疏導可采用喜勝憂、恐勝喜等情志相勝療法,通過醫(yī)護人員耐心與患者交流,向患者講解術后康復注意事項,及時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使患者戰(zhàn)勝對疾病的恐懼,緩解憂思。
3.1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SDS量表和SAS量表各有20個項目,每項評分范圍為1~4分,得出粗分后,再乘以1.25取整數(shù)得到標準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焦慮情緒越嚴重。③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惡心、嘔吐、創(chuàng)口出血、膽漏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急性膽囊炎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急性膽囊炎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h) 住院時間(d)觀察組 65 18.79±2.36▲ 4.16±0.94▲對照組 65 21.48±2.51 5.82±1.73
(2)SDS評分、SAS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SDS評分、SA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SDS評分、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急性膽囊炎術后患者治療前后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急性膽囊炎術后患者治療前后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SDS評分S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65 53.47±5.72 42.85±4.53△▲ 52.76±6.39 44.61±4.59△▲對照組 65 53.60±5.49 49.68±5.27△ 51.98±6.24 48.35±5.16△
(3)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62%(3/65),低于對照組的18.46%(12/6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急性膽囊炎術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
急性膽囊炎患者因膽汁不暢可導致細菌大量繁殖,出現(xiàn)炎性反應,患者右上腹疼痛劇烈,嚴重者可引發(fā)膽囊穿孔、腹膜炎等。手術是治療急性膽囊炎的主要手段,腹腔鏡手術有利于減小創(chuàng)傷面積,加速患者康復。但在麻醉藥物及手術操作等因素的影響下,手術過程中難以避免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且患者常出現(xiàn)抑郁、焦慮情緒[3]。
中醫(yī)認為,急性膽囊炎屬于“脅痛”范疇,病因病機多與肝氣郁結、氣滯血瘀、濕熱蘊結肝膽等有關。情志不暢、飲食不節(jié)、疲勞體虛可引起氣機升降失調,而膽以通降下行為順,不通則痛。中醫(yī)綜合療法可結合急性膽囊炎術后患者的不同證型給予中藥調理。肝郁氣滯型主要與情志失調有關,肝失條達,脈絡失和,而肝膽關系密切,治療應以疏肝利膽為主。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其中柴胡疏肝解郁,黃芩降瀉,法半夏降逆止嘔,茵陳清濕熱、退黃疸,枳實破氣消積,梔子清熱涼血,郁金活血化瘀、解郁除煩。肝膽濕熱型患者由于飲食不節(jié)、肝氣郁滯等原因,容易內(nèi)生濕濁,久而化熱。龍膽瀉肝湯可利膽化濕,其中龍膽草瀉肝膽火,當歸補氣活血,生地黃清熱涼血,木通清心除煩,澤瀉利水泄熱,車前子清肝利水。熱毒內(nèi)蘊型患者熱毒熾盛,氣血瘀滯,大承氣湯有峻下熱結之功,柴胡疏肝,黃芩瀉火,大黃涼血解毒,芒硝清火消腫。飲食調節(jié)有助于調理患者的胃腸功能,使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飲食不節(jié)而引發(fā)膽囊炎[4]。中醫(yī)情志疏導可疏肝理氣,緩解患者抑郁、焦慮情緒。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中藥調理、飲食調節(jié)、情志疏導等綜合療法,患者的胃腸功能改善速度加快,住院時間更短,SDS評分、SAS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因此,急性膽囊炎術后應用中醫(yī)綜合療法,以疏肝利膽、行氣活血為治則,可以減輕患者術后癥狀,促進胃腸功能快速恢復,消除不良情緒,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