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彤,湯曉靜(通訊作者)
(1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核醫(yī)學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2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CT 室 云南 昆明 650000)
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癌在臨床上均比較常見,其均屬于甲狀腺疾病中比較常見的占位性病變,但是在具體的病變性質上卻存在著明顯的不同。臨床準確的診斷和鑒別是保證臨床治療效果的基礎。但是在對其進行影像學診斷后,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癌影像學特征會出現一定重疊[1]。本次研究選取了我院治療的40 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患者和38 例甲狀腺癌患者,探討了CT 在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癌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具體如下。
選取了2015 年6 月至2019 年9 月在我院治療的40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患者和38 例甲狀腺癌患者,納入標準:①經病理診斷被證實,均存在甲狀腺結節(jié);②自愿行CT診斷;③臨床資料完整。40 例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患者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齡26 ~65 歲,平均(49.8±8.8)歲;38 例甲狀腺癌患者中男18 例,女20 例,年齡25 ~64 歲,平均(49.2±8.5)歲。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0>0.05。
其兩組患者均行CT 診斷。診斷人員采用本院飛利浦64 排brilliantCT 飛利浦ingenuity flex 32CT 診斷儀,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充分的暴露頸部,對患者口咽部至鎖骨水平區(qū)域進行平掃。平掃結束后,取100mL 碘海醇造影劑給患者肘靜脈團注,1 ~1.5ml 每公斤體重,注意以4.0 ml/s 的速度勻速推注,在50 ~60s 后行增強掃描,將這次掃描得到的圖像上傳至后臺的工作站,并對其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積再現等技術處理。選我院影像科2 名醫(yī)師對所有患者的影像學結果結果進行分析。
觀察并比較CT 影像學特征的差異性。如病灶的部位、病灶的數量、病灶的形態(tài)、病灶組織的鈣化情況、病灶組織的密度、病灶結節(jié)邊緣的情況、病灶組織的囊變情況等。
采用SPSS19.0 統計軟件,將本次研究結果中出現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將結果中出現的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CT 診斷方法在病灶的數目、細顆粒狀鈣化、瘤體形態(tài)、甲狀腺邊緣中斷征、結節(jié)邊緣、增強掃描病灶實質性部分密度、病灶囊變表現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CT 影像學特征比較
2.2 兩組患者CT 平掃、強化值等均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CT 平掃、強化值比較
甲狀腺是機體中極其重要的內分泌腺器官,其位于頸部前側,具有完整的雙層被膜。對甲狀腺疾病患者進行診斷時,常用方式為CT 診斷,但是由于甲狀腺組織結構的特殊性,其內部含有大量的碘原子,這些碘原子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甲狀腺組織的影像學特征表現出了明顯的高密度,而甲狀腺周圍組織所含有的碘原子數量較少,影像學特征為低密度影,因此,這也為區(qū)分甲狀腺與其周圍組織提供了準確的依據。
甲狀腺癌結節(jié)病灶大多為單發(fā)性,其病變邊緣比較模糊、形態(tài)不規(guī)則、與周圍組織呈現為浸潤關系、部分病灶會出現沙粒樣的鈣化、放射狀的毛刺,病情嚴重的患者其部分病變區(qū)域還會出現淋巴結及遠處轉移等情況[2]。對這類患者行CT 檢查,可以清晰檢測出甲狀腺包膜受侵情況、甲狀腺結節(jié)形態(tài)、甲狀腺結節(jié)與周邊組織之間的關系等[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細顆粒狀鈣化、瘤體的形態(tài)、甲狀腺邊緣中斷征、病灶的數目、增強掃描病灶實質性部分密度、病灶囊變表現、結節(jié)邊緣等方面則存在著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 <0.05)。
綜上所述,臨床上對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癌鑒進行鑒別診斷時,采用CT 診斷,能夠對其進行準確的區(qū)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