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國
(山東省巨野縣大義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 山東 菏澤 274933)
下腔靜脈變異畸形是臨床中一種較為罕見的疾病,國內外有關其報道較少,本文就15 例下腔靜脈變異畸形患者的超聲影像診斷結果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分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超聲在該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并了解該病的臨床特征,見下述匯報。
選出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明確診斷的15 例下腔靜脈變異畸形患者,當中男9 例,女6 例;年齡23 ~78 歲,平均(40.3±17.1)歲;就診原因中,雙下肢腫痛5 例,站立后雙下肢不適4 例,靜脈曲張2 例,其他4 例。
運用飛利浦IE33 診斷儀,線陣探頭,頻率7.5MHz?;颊唧w位為仰臥位,展露患肢,探頭置于劍下腹正中線偏右2cm 的部位,從上到下進行檢查,正常下腔靜脈處于腹主動脈右邊。橫斷面時為橢圓形,縱斷面時為管狀,存在連續(xù)性血流信號,隨呼吸運動,可見管壁博動??紤]下腔靜脈變異畸形者加行側臥位、站立位檢查,觀察下腔靜脈詳細情況,并明確病變部位。
分析超聲檢查對下腔靜脈變異畸形的診斷情況與影像圖特征,了解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超聲檢查檢出15 例下腔靜脈變異畸形,當中左位下腔靜脈10例,雙下腔靜脈4例,肝段下腔靜脈缺如1例。見表1。
表1 超聲檢查對下腔靜脈變異畸形的診斷情況
左位下腔靜脈:于腎靜脈平面下的下腔靜脈皆處于腹主動脈左邊,且經(jīng)腎靜脈連接平面,穿行于腸系膜上動脈、腹主動脈之間,延伸到腹主動脈右邊,管腔中無異常回聲,血流信號豐富[1]。當中,2 例伴有左側髂總、髂內、髂外的靜脈管徑變粗,可見弱回聲,無血流信號,判斷為左側髂靜脈血栓形成;2 例因站立后雙下肢不適就診者,站立位檢查提示腸系膜上動脈、腹主動脈間的下腔靜脈管徑變粗,流速變快,遠端管徑約10mm,流速變慢,判斷為左位下腔靜脈伴“胡桃夾綜合征”;1 例伴有管徑低回聲,無血流信號,判斷為靜脈血栓形成。
雙下腔靜脈:腎靜脈平面下的腹主動脈兩邊皆有一支下腔靜脈,左側的下腔靜脈、腎靜脈匯合后經(jīng)腎靜脈連接平面,并匯入下腔靜脈。當中,2 例因靜脈曲張就診者經(jīng)腹主動脈、腸系膜上動脈處的左側下腔靜脈較細,管徑粗大,管腔有紅細胞顯影,血流慢,遠端管徑粗大,管腔中可見紅細胞自發(fā)顯影,流速慢,兩邊管腔無異?;芈?,左側髂內靜脈血反流,形成側枝循環(huán),判斷為雙下腔靜脈伴左側下腔靜脈“胡桃夾綜合征”[2]。
肝段下腔靜脈缺如:站立位檢查時,肝臟下移,下腔靜脈管徑變粗。肝靜脈匯入肝上下腔靜脈,管徑大小約9mm,管腔無異?;芈暎髫S富。段下腔靜脈似索狀,無管腔及血流信號。肝下下腔靜脈、右腎靜脈匯集,之后匯入左腎靜脈,近心段血反流,并與奇靜脈連接后匯入右心房。
彩色多普勒超聲是當前臨床診斷下腔靜脈變異畸形的主要檢查項目,具有無創(chuàng)、實時、適用性廣等優(yōu)勢,可實現(xiàn)對血管的逐條掃查,結合加壓、多普勒血流頻譜等操作,可獲得較高的診斷率[3]。本研究對15 例下腔靜脈變異畸形患者進行超聲檢查,結果檢出,左位下腔靜脈10 例,雙下腔靜脈4 例,肝段下腔靜脈缺如1 例。左位下腔靜脈主要因右側上主靜脈退化時左側上主靜脈未同步退化引起的,起始于左側髂總靜脈,常和左側腎靜脈相通[4]。雙下腔靜脈主要因胚胎時左膈下上主靜脈未退化而引發(fā)的,超聲影像圖特征常表現(xiàn)出“胡桃夾綜合征”[5]。肝段下腔靜脈缺如極為罕見,主要因胚胎早期時右側下腔靜脈分支和肝靜脈未匯集引起的,腎平面下的下腔靜脈與奇靜脈或半奇靜脈連通。
由上綜合分析可知,超聲影像診斷下腔靜脈變異畸形的準確率高,適于臨床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