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1981年8月23日,閃電揮動長鞭抽打著黑沉沉的天空,一陣陣驚天雷鳴,砸開了天河閘門,610毫米的強降雨量向大地傾瀉,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和泥石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了原航天工業(yè)部067(現(xiàn)航天科技六院)基地。
從天而降的洪水洶涌而下,最大流量達到3 500m3/S。山體像蛻了皮一樣,表層的泥土沙石連同草木,在洪水的裹挾下從數(shù)十條山溝奔騰而出。數(shù)百萬立方米泥土形成的泥石流似脫韁野馬,一出峽谷便擁著巨石,裹著連根拔起的樹木,鋪天蓋地涌向廠房、車間、職工住宅。一時間,臨河的家屬樓地基被洪水掏空,三層高的樓房被推向汪洋,頓時就支離破碎,有的只剩下半截懸于河面,搖搖欲墜,危在旦夕;機床設備及庫房都被淹沒,像待救的孩子在泥水中掙扎;高壓線被沖斷,公路全部被毀壞,鐵路軌道像面條扭曲在黃湯之中?;財嚯姟嗨?、斷交通,科研生產(chǎn)全面癱瘓,幾百戶職工無家可歸,兩位領導干部在抗洪搶險中英勇犧牲,全基地職工家屬的生命財產(chǎn)受到嚴重威脅,基地面臨著生與死的嚴峻考驗。
當時,一家境外電臺驚呼:“中國一個火箭發(fā)動機研制基地從地球上消失了?!彪m然這是幸災樂禍的不實之詞,但是,當時的災情對于基地來說的確是一場劫難、一場滅頂之災。
大難面前,基地干部職工不懼安危,全力投入抗洪搶險之中。恰恰就在此刻,基地接到上級通知,遙測飛行試驗按原計劃進行。
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發(fā)射試驗,要求發(fā)動機試驗隊必須如期趕往北京集合,與其他部件試驗隊統(tǒng)一出發(fā)前往發(fā)射場。這次發(fā)射試驗,導彈使用的一級、二級發(fā)動機和姿態(tài)控制發(fā)動機全部由基地研制生產(chǎn),每個組件都要有相關設計人員現(xiàn)場配合,試驗隊由11人組成。
現(xiàn)實的嚴重問題擺在面前,那就是基地通往外界的公路和鐵路因嚴重損毀已無法通行,只能步行。這就意味著11名試驗隊員將攜帶儀器設備翻山越嶺徒步趕到近百里處的寶雞市乘坐火車去北京,談何容易?
“再大的困難,我們必須克服,一定按時間要求讓試驗隊員趕到北京!”基地領導斬釘截鐵地說。
8月24日清晨7點鐘,11名參試隊員帶著儀器資料整裝出發(fā),近百名職工家屬趕來為試驗隊員們送行。在特殊時刻冒險出發(fā),如同奔赴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每個隊員都倍感“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和豪邁?,F(xiàn)場進行了從未有過的試驗隊員大合影,大家都挺直了腰身,英姿勃發(fā)。
11名參試隊員帶著囑托、期盼和使命,蹚著尚未完全退去的洪水,向目標進發(fā)。然而,傍晚時分,試驗隊員們又一個不少地返回了住地。
原來,當隊員們行進到一個叫油房溝的鐵路小站時,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們傻了眼:公路已被山體滑坡完全堵死,根本無法通過。四處望去,山坡陡峭而濕滑,根本無法翻越;坡下洪水翻滾,更不可能前行。擺在面前唯一的“路”是橫跨在洪水上空一條30多米長的懸空“鐵軌”,支撐鐵軌的四個橋墩已被洪水全部沖走,只剩兩根鐵軌連帶枕木懸在約有4層樓高的空中。
只身通過無路基和橋墩的鐵軌,已是十分危險,更何況試驗隊員還要攜帶儀器資料等物品一道通過,此情此景確實令人恐懼,稍不留神一旦踏空,后果不堪設想。
萬般無奈下,試驗隊員們只好原路返回,再謀出行方案。
為了保證試驗隊員按期安全順利到達目的地,基地領導連夜開會決定:抽調(diào)抗洪搶險突擊隊員組成“敢死隊”,護送試驗隊奔赴寶雞市火車站。
第二天一大早,經(jīng)過周密策劃,11名參試人員在30人組成的“敢死隊”護送下,再一次踏上征程,接受冒死穿越鐵軌、執(zhí)行特殊使命的重大考驗。
這天天氣寒冷,大風狂吼,大家穿著棉大衣仍然感到很冷,只好不時喝口白酒取暖。當?shù)竭_那段被試驗隊員稱為“瀘定橋”的懸空鐵軌時,看到兩根在風雨中搖擺的鐵軌,大家不由得緊張起來。
時間在流逝,使命不可違。為了偉大的事業(yè),再危險的路也得闖。
此時,風更大,雨更猛。大家抬著試驗隊存放資料的大木箱,手提和肩扛儀器行李,小心翼翼地爬行在一根根鐵軌枕木上。腳下,洪水咆哮。風雨交加中,山體仿佛要崩于一旦。
為了安全起見,每次只能由兩個人抬一個木箱過去;為了防止木箱掉到洪水中,隊員們將木箱放在單根鐵軌上,箱子前后各一個人喊著號子保持相同的步調(diào)慢慢向前移動。
這里因為是風口,風雨襲擊中的鐵軌搖搖欲墜,人站在上面隨時有被大風吹落的危險,更增加了行進的困難。
此時,試驗隊隊長激勵大家:“當年紅軍戰(zhàn)士能從敵人的槍林彈雨中渡過‘瀘定橋,我們也一定能從風雨飄搖的鐵軌上跨到對岸。同志們,堅持就是勝利!”
護送試驗隊的“敢死隊”隊長也鼓勵大家:“同志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在我們身后有基地近萬名干部職工的期盼,在我們前面有發(fā)射場同行們焦急的等待,我們一定要把試驗隊員安全送達目的地!”
鼓勵壯斗志,偉業(yè)引前路。大家群情激昂,手拉著手,一步一步地向前進。關鍵之處,隊員們將兩腿跨在單根鐵軌上,前面的人拉著箱子,后面的人推著箱子,一點一點地向前移動。經(jīng)過2個多小時的艱難爬行,所有人員終于通過了那段“空中走廊”,安全抵達對岸。
過橋后,緊接著就要穿越隧道。長長的隧道里面由于停電無照明,伸手不見五指,不時有人被絆倒。大家抬著木箱,手扶隧道壁,深一腳淺一腳地摸索前進。經(jīng)過1個多小時的艱難行走,終于通過了第一個隧道。短暫休息后,大家又抬著木箱順著鐵路繼續(xù)向前,來到第二個隧道前。有了穿越第一個隧道的經(jīng)驗,在穿越第二個隧道時大家排好隊,一個緊跟一個走。又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摸索前行,在下午2點多鐘終于完成了徒步70多公里的艱難行程,到達了寶雞火車站。試驗隊員轉(zhuǎn)道北京,如期趕到了發(fā)射現(xiàn)場,圓滿完成了飛行試驗任務。
一個月后,當遙測飛行試驗圓滿成功的消息傳來時,基地干部職工格外激動和自豪。因為,他們不僅經(jīng)歷了一次穿越生死線、奔赴發(fā)射場的驚險考驗,并且圓滿完成了飛行發(fā)射這一偉大壯舉,彰顯了基地人敢打硬仗的頑強作風和不怕任何艱難險阻的航天斗志!
(責任編輯:李萬全)
【編后心語】
在大千世界的諸多考驗中,有一種考驗最檢驗人的意志品格,那就是生死考驗。當大敵當前、大難來臨、生離死別之時,你是否會瞻前顧后、患得患失;是否會尋求自保、畏縮不前;是否會擔驚受怕、臨陣脫逃……航天科技六院的科技工作者們,為了實現(xiàn)自己偉大的抱負,明知險惡在前、命懸一線,卻義無反顧、冒死前行,如期趕到發(fā)射場,圓滿完成了重大試驗任務。這種驚人之舉、勇毅之為,實在令人感動不已。我們有理由堅信,一個敢用生命去拼搏的團隊,沒有什么人間奇跡不能創(chuàng)造!
毛澤東早就告誡我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翻開歷史畫卷,那些壯志凌云者,無不敢于去“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江姐為了黨的事業(yè)“一人倒下萬人起,燎原烈火照天燒”;董存瑞為了新中國的解放事業(yè)“為國捐軀赴戰(zhàn)場,丹心可并日爭光”;杜富國高危之際“讓我來”,身殘換來眾人安……這正是: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
其實生命是短暫的,正因為短暫才顯得珍貴,才不應該被虛度被褻瀆,才致使眾多英杰“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即便活得短暫但只要活得有意義,活得轟轟烈烈,就像黑夜里的流星一樣,即使劃過蒼穹轉(zhuǎn)瞬即逝,但能給黑夜留下一道亮光,那也無怨無悔,不枉人生。正如保爾·柯察金所說:“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才能夠說:‘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經(jīng)歷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偉大的事業(yè)需要我們?nèi)ラ_創(chuàng),漫漫征程上有無數(shù)“婁山關”需要去跨越、有無數(shù)生死線需要去穿行,只要我們生命不息沖鋒不止,就一定會“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