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娜娜 吳若云
【摘要】目的:分析兒科護理工作中采取護理安全進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選擇在我院門診收治的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間的患兒進行研究,人數(shù)共計70人,按照隨機分組的形式進行分組,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人數(shù)是35人。對照組是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觀察組是不僅采用常規(guī)護理同時還加入了安全管理護理。對比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安全管理評分以及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結(jié)果:將患兒的護理滿意度采取對比,其中對照組是77.14%,觀察組是97.14%,存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上,對照組要高于觀察組。結(jié)論:針對兒科護理工作中采用護理安全護理干預可以讓患兒的總體護理滿意度提高,患兒的安全有了保障,同時在糾紛上有所下降,在臨床上可以推廣。
【關(guān)鍵詞】兒科護理管理;安全管理;護理滿意率
引言兒科患兒因為年齡上很小,在溝通能力和理解程度上很差,同時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自身的病情無法自述,為此在臨床上配合護理很低。但是,在臨床護理服務上,患兒家屬在服務上要求很高,同時護理管理服務的水平也有限,就造成了兒科護理管理上難度增加。面對這種形式,就需要醫(yī)護人員和患兒、患兒家屬要在護理安全上加以重視,要將風險的意識有所樹立,同時做好安全防護措施,讓患兒盡快地恢復。本文將針對兒科護理中采用護理安全進行分析,下面是具體的報道。
1.1一般資料 選擇在我院門診收治的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間的患兒進行研究,人數(shù)共計70人,按照隨機分組的形式進行分組,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人數(shù)是35人。觀察組中男患兒是19人,女患兒人數(shù)是16人,住院的時間是-21天;對照組中男患兒人數(shù)是18人,女患兒人數(shù)是17人,住院的時間是3~22天。對比兩組患兒的各種資料,具有差異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是給患兒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其中有基礎(chǔ)的護理管理,針對實際的病情進行分析和觀察,同時進行健康知識的教育。
觀察組針對患兒是進行常規(guī)護理之外加入了安全管理,其中主要是:第一,針對兒科護理人員采取專業(yè)化的培訓。所有的護理人員在上崗前要進行全面的安全管理護理培訓工作,全部都要求要通過培訓考核后才能上崗,沒有通過考核的要直到考核合格后。同時,護理人員上崗只有,必有有經(jīng)驗較為豐富的護理人員給予指導和幫助,直到護理人員單獨地進行工作。其中培訓的內(nèi)容有,病房的環(huán)境,需要安排同種病情的患兒,可以進行通風,每次通風要30分鐘。此外,住院期間,患兒的所使用的床單以及被罩要采取更換,患兒出院之后要及及時地采取處理,避免有感染等問題。與此同時,患兒的床邊要安裝防護圍擋,避免患兒翻身造成墜落的問題。在患兒的周圍放置擺放藥品以及危險品,患兒要勤洗手,避免出現(xiàn)交叉感染,才能提高患兒的依從性。
第二,護理的管理監(jiān)督上需要加強。護理人員要分成小組的形式,數(shù)量是四個,每個月要針對護理人員的實際工作情況采取抽查,同時護理人員的資料記錄、實際操作和護理情況要采取評分,要將護理工作中存在不足及時地查找,要做到及時地改進。第三,針對患兒以及患兒家屬的健康知識上進行教育和宣傳?;純涸谀挲g上很小,沒有安全的意識,為此,作為患兒家屬就需要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采取手部的消毒,要多洗手防止感染。第四,針對醫(yī)院的醫(yī)療設(shè)備要采取改造。需要將患兒病房內(nèi)的水龍頭改完腳踏或者感應式,同時要采用消毒紙巾,防止毛巾多次干擾。
另外,病房內(nèi)要防止消毒的洗手液,醫(yī)護人員查看病房前后要針對手采取消毒處理,防止攜帶病菌。
1.3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將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患兒在護理滿意度、護患糾紛的發(fā)生率以及安全管理評分等采取分析和對比。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統(tǒng)計學軟件是SPSS19.0,有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對比兩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 對比兩組患兒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之后,下面是具體的數(shù)據(jù)。詳見下表1。
2.2對比兩組患兒的安全管理評分以及護患糾紛發(fā)生率。
兒科患兒由于在年齡上很小,屬于特殊的人群,為此,在護理工作中難度系數(shù)就較高,同時在護理質(zhì)量和護理要求上就給護理工作者提出了較高的標準。進行兒科護理工作其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風險,造成風險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下面幾點:第一,在護理制度上缺乏明確和不完善,采取實際的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在劃分上不明確,其中懲罰力度很低,導致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中責任感大大降低,出現(xiàn)了很多的護理人員對于工作消極和散漫。第二,護理工作的任務量大。有的護理人員在綜合素質(zhì)上不高,因為自身的能力有限導致了護理風險的存在。第三,醫(yī)院在安全設(shè)施上不完善。因為患兒年齡傷效,缺乏自我保護措施和意識,為此,在住院期間,跌倒和墜床等安全事故發(fā)生率極高;另外,護理安全管理中藥針對患兒的心理和身體變化加以重視。進行護理中,要堅持安全性,讓患兒家屬公共參與到護理工作中,提高安全風險的意識,針對預見性的問題加以防護,才能確保護理的質(zhì)量。
綜上所述,在兒科護理工作中采用安全管理方式在臨床上效果更顯著,不僅讓患兒和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大大提高,安全管理評分升高,互換的糾紛率降低,為此,可以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