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森 武建霞
[摘要] 目的 分析分階段性飲食宣教對住院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 對該科2018年9—12月收治103例糖尿病患者飲食分階段性進行個體化宣教。結果 開展分階段糖尿病飲食宣教之后,糖尿病患者對于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與掌握情況與入院之前相比較得到了明顯改善,更好地幫助患者掌握飲食要點,占98%。結論 分階段性對住院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宣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對糖尿病飲食要點掌握水平及糖尿病病區(qū)糖尿病護理質量。
[關鍵詞] 分階段;糖尿病飲食;個體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1(a)-0108-02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糖尿病發(fā)病也處于一個逐漸上升的趨勢,我國患病率從1980年的0.67%上升至2013年的10.4%[1]。最新調查顯示[2-3],目前中國2型糖尿病患病率為10.9%,血糖整體控制不理想,達到HbA1c<7.0%的患者不足1/3。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礙所致,臨床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4]。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指出綜合控制血糖的5架馬車:飲食控制、運動療法、藥物治療、血糖監(jiān)測、糖尿病的健康宣教。飲食治療排在首位,可見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整體治療的基礎[5]。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指出,每個糖尿病患者都應該接受醫(yī)學治療,而且建議對所有患糖尿病的患者要實行完整、個體的營養(yǎng)治療,給予管理和建議,使患者積極參與自我管理、教育和治療計劃?,F(xiàn)將該科2018年9—12月進行護理的103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宣教經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對該科收治103例糖尿病患者飲食分階段性進行個體化宣教觀察,其中男60例,女43例;年齡10~85歲。
1.2? 方法
1.2.1入院一般第1~3天? 根據(jù)患者檢查情況可以簡化相關糖尿病飲食知識,并在做患者B超、CT、心電圖等檢查宣教時,建議糖尿病患者檢查期間不要吃稀飯,因為稀飯升糖快,降糖也快,不利于控制血糖,萬一出現(xiàn)低血糖會延緩檢查進度,耽誤患者病情,對經濟條件不好的患者會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1.2.2 入院第4至出院前? 做到個體化飲食宣教,具體內容如下。
(1)飲食宣教的形式? 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年齡、文化程度、工作情況等,以及護士自身的實際工作情況,對患者進行一對一、大課堂、看圖對話、食物模型等飲食宣教。如因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導致患者視力模糊的,不太適合用看圖對話,可以進行一對一、食物模型等飲食宣教。
(2)飲食宣教的內容要個體化,對于老年患者接受能力較差、文化程度低、對數(shù)學計算頭疼、工作繁忙、在外進餐的患者等,指導患者用“手掌法”[6]則①碳水化合物的量:每天選擇相當于自己兩個拳頭大小的熟包子、饅頭、花卷、米飯等,血糖控制可的情況下,每天可選擇患者自己1個拳頭大小的水果。②蛋白質的量:每天選擇相當于患者1~2掌心大小的蛋白質,以小指厚為準。③蔬菜的量:每天選擇相當于雙手一捧蔬菜的量約500 g,所選的蔬菜有葉子蔬菜等。④脂肪的量:每天選擇相當于自己大拇指的尖端(第1節(jié))為準。⑤瘦肉的量:每日所需50 g瘦肉,每天選擇相當于兩指(食指和中指并攏)的長度、寬度相當,以食指厚度為準。
對于文化程度高的、自身要求嚴格等的患者,給予傳統(tǒng)的細算法,有營養(yǎng)師幫助患者完成。
對于由于過多吃米飯等主食導致高血糖的患者,指導其主食固定法,是根據(jù)患者體力強度的需要,將每日三餐中的主食固定來達到控制碳水化合物的目的。
對于文化程度一般但又對計算頭疼的患者,可給予食物交換份法[7],即根據(jù)患者的身高、體重計算出體質指數(shù)(BIM)(即體重(kg)/身高m2)評價體型,再結合每天的活動強度,計算每日所需的總能量,最后將總熱量根據(jù)三大營養(yǎng)素的比例進行分配。根據(jù)食物來源及性質,將食物分成8類:谷薯類、蔬菜類、水果類、豆制品、乳類、魚肉蛋類、堅果類和油脂類。每份食物的質量雖不同,但是供給的能量相近,即每份食物產生的熱量約377 kJ(90 kcal)。能產生相同熱量90 kcal的食物均能互相交換,但前提應遵循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分配,如25 g大米=25 g面=200 g蘋果=10 g油。食物交換份法的好處可以使患者能根據(jù)自己口味及飲食習慣隨意搭配自己的食物,更能有效的長期堅持。
對于在外就餐的,有條件自帶餐盤的患者,建議其用“餐盤法”,“餐盤法”注重以視覺刺激感官記憶,具體方法是圓形餐盤的直徑22.86 cm,高4.5 cm,將餐盤4等分,l/4放置谷薯類等碳水化合物,1/4放置肉蛋牛奶等優(yōu)質蛋白質,另外1空格放置蔬菜水果,其中蔬菜占多數(shù),水果為少量。
對于酒的健康宣教。不建議糖尿病患者飲酒,尤其是空腹大量飲酒,原因是空腹大量飲酒會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誘發(fā)低血糖發(fā)生。女性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 g,男性不超過25 g(15 g酒精相當于350 mL啤酒、150 mL葡萄酒或45 mL蒸餾酒)。每周不超過2次。
對于老年患者,沒有牙齒的、嗜粥如命、胃輕癱的患者,告知患者可以喝粥。有文獻指出等能量的白粥搭配饅頭與米飯相比,餐后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無顯著差異,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主食應注重干稀搭配。例另外也有文獻指出粥內加豆類,可以延緩消化速度、消化率、血糖反應。
除胃輕癱等消化功能不好的患者,其他患者建議進食不經加工的谷物,這樣能較高程度地保留谷物的全營養(yǎng),如全谷物中的糙米、玉米、燕麥、大麥、小麥、黑麥等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數(shù)較低,具有增加飽腹感和消化慢的特性,能夠使胰島素與葡萄糖的反應降低,更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血糖指數(shù)[8](GI)和血糖生成負荷[9](GL)現(xiàn)已應用于糖尿病患者飲食指導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GI指機體攝入任何含相等量碳水化合物食物引起餐后2 h血糖變化的參數(shù),即含有等量碳水化合物的不同食物,其消化吸收率和引起的血糖反應是不相同的,一般的把GI<55的食物稱為低血糖生成指數(shù)。大部分豆類,未加工水果、未加工小麥,燕麥、麥麩、大麥、全麥谷物制品,糙米以及奶類,堅果類等都是低、中升糖指數(shù)的食物。GL是食物的GI乘以攝入食物的實際碳水化合物的量,它將攝入糖類的質量和數(shù)量結合起來,真實反映了食物的血糖應答效應。
1.2.3 出院時,加強患者低血糖的健康宣教? ①低血糖的判斷:血糖≤3.9 mmol/L。臨床表現(xiàn)交感神經興奮如心慌、出汗、視力模糊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如頭痛、頭暈、定向力障礙等;部分患者在多次低血糖癥發(fā)生后,會出現(xiàn)無警覺性低血糖,即影響機體對低血糖的反饋調節(jié)能力,增加了發(fā)生嚴重低血糖的風險。而且需要糖尿病患者注意的是低血糖也可能誘發(fā)或加重患者其他的心腦血管疾病。
②對于規(guī)范低血糖處置“15”法則,強調3個“15”,方便護士記憶:即出現(xiàn)低血糖后立即給予15 g含糖食物如蜂蜜、葡萄糖等能迅速升糖的食物,15 min后復測血糖,如果血糖≤3.9 mmol/L,再重復以上步驟15 min后再復測,直到血糖>3.9 mmol/L。低血糖糾正后,但距離下一次就餐時間在1 h以上時,可給予含淀粉或蛋白質的食物。但有時低血糖發(fā)生在家中,有患者發(fā)生低血糖時不敢吃甜的,認為糖尿病不能吃糖或找自認為要找“標準處理”,最終導致低血糖昏迷入院。這要告知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低血糖時要抓住周圍的“救命稻草”,切不可過“拘”。當然在住院期間宣教時盡讓糖尿病患者家里備一瓶蜂蜜,外出活動時隨身攜帶水果糖。
2? 結果
經治療后血糖平穩(wěn)出院,掌握飲食的要點占98%,平均住院10~14 d,僅有3例由于病情嚴重或并發(fā)其他疾病轉入ICU等其他??评^續(xù)治療與護理。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幫助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針對住院期間處于不同的階段,實施個體的飲食宣教,這樣可以起到更好的護理效果,并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8,10(1):1.
[2]? Wang L,Gao P,Zhang M,et al.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J].JAMA,2017, 317(24):2515-2523.
[3]? 王儒.糖尿病防治新理念—解讀《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J].江蘇衛(wèi)生保健,2018(9):14-16.
[4]? 劉雅芳,劉琳,艾思睿,等.飲食因素對糖尿病影響的國外研究述略[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8,21(17):2026-2029.
[5]? 朱兵,劉煥娜,楊乃龍,等.高脂低碳飲食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8,10(8):563-565.
[6]? 楊穎,陳鴻爾,陸丹,等.手掌定位法在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島素注射部位輪換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8,32(2):17-18.
[7]? 付春林,譚曦,曾宣航.食物交換份法聯(lián)合藥物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9):117-118.
[8]? 孫玲,胡香英,帥水云.低血糖指數(shù)醫(yī)用食品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體重及餐后血糖、胰島素水平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8,39(18):122-125.
[9]? 柳嘉,杜玉蘭,劉國玉,等.雜糧特膳米血糖生成指數(shù)及血糖負荷的研究[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18,34(3):19-24.
(收稿日期: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