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偉,李玉娟
(樂山市中醫(yī)醫(yī)院 1.肺病科,2.腎病科,四川 樂山 614000)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屬于一類進行性系統(tǒng)性自身免疫疾病,發(fā)病機制復雜,多累及肺臟[1]。有研究顯示,類風濕關節(jié)炎相關間質性肺疾?。╮heumatoid arthritis 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RA-ILD)是導致RA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加強RA-ILD的早期篩查,及時給予防治措施,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但由于RA-ILD起病隱匿,發(fā)病早期缺乏典型的臨床指征,診斷困難[3]。肺活檢創(chuàng)傷性較大,取材受限;肺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 HRCT)不僅檢查成本高,而且RA-ILD患者發(fā)病早期的影像學特征不典型,易發(fā)生誤診[4]。MicroRNAs(miRNAs)屬于一類小的非編碼RNA,可參與多種疾病的生理過程[5]。而且循環(huán)miRNAs具有高度的穩(wěn)定性和特異性,分離和檢測操作簡單易行,對疾病的診斷具有其獨特的臨床優(yōu)勢。既往已有動物[6]和細胞實驗[7]證實,miR-200c在肺纖維化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本項研究旨在探討RAILD患者血清miR-200c表達水平與肺間質纖維化評分的相關性,探討兩者對RA-ILD患者的早期診斷價值,以及與間質病變程度的相關性,從而為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jù)。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在樂山市中醫(yī)醫(yī)院肺病科就診的RA患者87例作為研究對象(RA組)。其中,男性26例,女性61例;年齡21~78歲,平均(58.65±10.44)歲。納入標準:①所有RA患者符合201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歐洲抗風濕病聯(lián)盟制定的類風濕關節(jié)炎診斷標準[8];②年齡≥18歲,男女不限;③臨床資料及治療過程完整。排除標準:①由環(huán)境、物理因素、藥物因素、吸煙、塵肺及吸入有機藥物等因素引起的間質性肺疾?。╥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以及特發(fā)性ILD;②伴有明確診斷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③有惡性腫瘤、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及肺部急慢性感染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史。根據(jù)臨床癥狀、胸部HRCT及X射線檢查評估結果,將RA組分為RA-ILD組34例及非ILD組53例。RA-ILD組符合2002年美國胸科協(xié)會和歐洲呼吸學會達成共識的相應的RA-ILD分類診斷標準[9],并且為ILD初診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20例;年齡41~78歲,平均(61.36±7.82)歲。非ILD組男性12例,女性41例;年齡21~77歲,平(56.81±10.70)歲。另選取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齡33~75歲,平均(59.12±11.34)歲。所有實驗過程均遵從赫爾辛基宣言原則,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1 一般資料收集分析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BMI)、病程、吸煙史、臨床癥狀和體征等。
1.2.2 生物化學指標檢測白細胞(WBC)、血小板(PLT)、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免疫球蛋白及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等生物化學指標。
1.2.3 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qRT-PCR)采用Trizol法提取血液總RNA;進一步采用mirPremier? microRNA Isolation Kit(美國Sigma公司) 試劑盒分離miRNAs,根據(jù)SuperScript RT Kit(日本TaKaRa公司)說明書合成cDNA。以細胞或組織cDNA為模板,以小分子U6作為內參。按照SYBR Green PCR Master Mix(美國Thermo-Fisher公司)說明書進行qRT-PCR。PCR反應條件:95℃預變性10 min,95℃變性10 s,60℃退火30 s,72℃延伸45 s,共計40次循環(huán),60℃繼續(xù)延伸5 min。根據(jù)NCBI數(shù)據(jù)庫獲得的資料設計引物,由武漢金凱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根據(jù)使用說明調整基線,將閾值設定在熒光值對數(shù)圖的線性部分,從軟件中讀取Ct值。ΔCt=樣品Ct均值-內參Ct均值,ΔΔCt=ΔCt-(隨機陰性對照樣品Ct均值-內參Ct均值),以2-ΔΔCt表示目的基因mRNA相對表達量。
1.2.4 肺功能檢查采用FGC-A+型全自動肺功能測試儀(蘇州同科科教設備有限公司)測試患者的肺部功能,包括通氣功能和一氧化氮彌散功能(diffusion rate for carbon monoxide, DLCO)。肺通氣功能損害程度分級為①輕度: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80%;②中度:FEV1 50%~<80%;③重度:FEV1<50%。DLCO損害程度分級為①輕度:DLCO 60%~<80%;②中度:DLCO 40%~<60%;③重度:DLCO<40%。
1.2.5 HRCT采用Asteion 4層螺旋CT(日本東芝公司)進行HRCT掃描,HRCT掃描參數(shù)為135 kV,200 mA,軸距掃描,層厚1 mm,層距5 mm,骨窗計算方法,于主動脈弓、隆突、和膈肌上方1 cm 3個基準水平各做1×4層掃描。分別計算3個層面纖維化占相應肺野面積的百分比。根據(jù)毛玻璃影、小葉間隔增厚、蜂窩影的累及范圍進行評分,①0分:無異常;②1分:累及范圍1%~25%;③2分:累及范圍>25%~50%;④3分:累計范圍>50%~75%;⑤4分:累及范圍>75%。將評分相加即為間質性肺病評分。所有HRCT均由2位副主任醫(yī)師以上職稱放射科醫(yī)師共同評分,取平均值。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或中位數(shù)和四分位數(shù)間距[M(P25,P75)]表示,比較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或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構成比或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相關分析用Spearman法,繪制ROC曲線,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RA組與對照組血清miR-200c水平分別為(1.35±0.47)和(1.07±0.38),經獨立樣本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945,P=0.004),RA組高于對照組。RA-ILD組與非ILD組血清miR-200c水平分別為(1.48±0.32)和(1.24±0.30),經獨立樣本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547,P=0.001),RAILD組高于非ILD組。
RA-ILD組與非ILD組年齡、BMI、吸煙史及ILD評分比較,經獨立樣本t檢驗或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A-ILD組高于非ILD組。RA-ILD組與非ILD組病程、腫脹關節(jié)數(shù)及壓痛關節(jié)數(shù)比較,經秩和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A-ILD組多于非ILD組。RA-ILD組與非ILD組性別、WBC、PLT、ESR、RF、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及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IgM)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RA-ILD組與非ILD組一般資料比較
續(xù)表1
檢查肺功能中的通氣功能,34例RA-ILD組患者中,13例為輕度肺通氣功能障礙,12例為中度肺通氣功能障礙,9例為重度肺通氣功能障礙,不同通氣功能患者血清miR-200c水平比較,經方差分析,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兩兩比較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檢查肺功能中的彌散功能,34例RA-ILD組患者中,15例為輕度肺彌散功能障礙,11例為中度肺彌散功能障礙,8例為重度肺彌散功能障礙,不同彌散功能患者血清miR-200c水平比較,經方差分析,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兩兩比較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肺通氣功能障礙和肺彌散功能障礙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miR-200c水平逐漸升高。見表2。
表2 不同肺功能RA-ILD患者血清miR-200c水平比較 (n =34,±s)
表2 不同肺功能RA-ILD患者血清miR-200c水平比較 (n =34,±s)
注:①與輕度者比較,P <0.05;②與中度者比較,P <0.05。
肺功能 n miR-200c F值 P值通氣功能 輕度 13 1.22±0.27 11.638 0.000 中度 12 1.54±0.26① 重度 9 1.79±0.25①②彌散功能 輕度 15 1.22±0.25 9.971 0.001 中度 11 1.61±0.39① 重度 8 1.78±0.29①②
經Spearman相關性分析,RA-ILD患者血清miR-200c水平與HRCT檢查的ILD評分呈正相關(rs=0.889,P=0.000)。見圖1。
圖1 RA-ILD組患者血清miR-200c水平與ILD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繪制ROC曲線分析,血清miR-200c診斷RAILD的AUC為0.787(95% CI:0.687,0.887),敏感性為78.79%(95% CI:0.734,0.792),特異性為62.96%(95% CI:0.601,0.684),約登指數(shù)為0.420,截斷值為1.195。見圖2。
圖2 血清miR-200c診斷RA-ILD的ROC曲線
RA發(fā)病原因復雜,是由多種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和黏附因子等共同參與的免疫過程,易侵犯全身血管和結締組織,尤其以肺臟為主要受累對象,發(fā)病率高達20%以上,可能與肺臟具有豐富的血管和結締組織有關[10]。但是因肺部受累臨床表現(xiàn)及影像學特征并不典型,易與常見的原發(fā)性肺部疾病混淆,所以在臨床診療中漏診和誤診率較高。本研究共納入87例RA患者,經胸部HRCT和X射線檢查評估,34例患者發(fā)生ILD,但并非所有RA-ILD患者都表現(xiàn)出典型的臨床癥狀。目前胸部HRCT和X射線檢查是我國臨床最常使用診斷ILD的金標準。但是多年來的臨床經驗證實,X射線檢查不僅具有輻射性,而且敏感性相對也較低[11];HRCT雖然敏感性及特異性均高于X射線,但是檢查費用較貴,在縣級以下的醫(yī)療機構中無法實現(xiàn)大規(guī)模推廣。因此,從我國現(xiàn)實國情和醫(yī)療水平出發(fā),尋找高?;颊卟⑦M行針對性的監(jiān)測是最切實可行的方案之一。
本研究中的RA患者以女性為主,且年齡越高,發(fā)生ILD的風險越大。有研究證實,>65歲結締組織疾病患者發(fā)生ILD風險較≤65歲患者增加4倍以上。其原因可能是隨著年齡增長,機體免疫功能下降[12]。另外,BMI、病程、吸煙史及受累關節(jié)數(shù)量等也是影響RA患者發(fā)生ILD的危險因素。BMI越高,身體對關節(jié)尤其是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的壓力越大;而受累關節(jié)越多,關節(jié)破壞程度越嚴重,則機體內炎癥因子、趨化因子及免疫因子等水平越高,更易造成肺損傷[13]。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RA-ILD組血清miR-200c水平高于非ILD組,并且隨著病情加重,miR-200c表達水平逐漸升高。
有動物研究顯示,肺纖維化模型小鼠的肺泡上皮細胞中miR-200c表達上調,可能與肺纖維化過程中上皮細胞間質化轉化有關[14]。LIU等[15]也進一步證實,miR-200c主要表達于肺泡上皮細胞,是參與肺上皮細胞間質化轉化的關鍵基因,通過調控下游靶基因ZEB1的轉錄和翻譯,促使肺組織發(fā)生纖維化。但是目前臨床研究較少探討miR-200c與ILD的關系。本研究發(fā)現(xiàn),RA組血清miR-200c高于對照組,說明miR-200c可能也是參與炎癥反應或免疫反應的關鍵分子。RA-ILD組血清miR-200c水平高于非ILD組,而且與肺通氣功能障礙和彌散功能障礙嚴重程度關系密切。進一步通過ROC曲線分析miR-200c的診斷效能,發(fā)現(xiàn)血清miR-200c診斷RA-ILD的效能較高。
綜上所述,高齡、超重、RA病史長、吸煙及受累關節(jié)數(shù)量多均為RA-ILD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對有高危因素的RA患者,應密切監(jiān)測,并建議定期行HRCT或X射線檢查復查,早診斷、早干預以改善預后;另外,血清miR-200c水平有望成為RA-ILD患者的有效診斷指標,且與患者ILD的嚴重程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