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鷹,賀曉燕,邱淼,段慶紅
貴州省腫瘤醫(yī)院影像科,貴州貴陽 550003; *通訊作者 段慶紅 45352500@qq.com
女,44歲,主訴:腹脹不適7年,以上腹部為主,為持續(xù)性腹脹,有惡心嘔吐,嘔吐后癥狀無緩解,休息后可自行緩解。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最高血壓180/100 mmHg。腹部CT增強檢查(圖1A~C)提示左側中下腹部胰腺尾部后下方占位性病變,傾向良性。行剖腹探查+左上腹腹膜后腫瘤切除術,于胰腺尾部下方可捫及一大小約5 cm×5 cm質韌包塊,位于腹膜后,活動度稍差,組織與左側腎臟、左側腎上腺及胰腺無明顯關系。病理見圖1D。免疫組化:上皮細胞呈CK19(+),CD56(+),CK(+),波形蛋白(+),CK8/18(部分+),Ki-67(2%+),CD34(-),CgA(-),Syn(-),gly-3(-),S-100(-),CK7(-)。病理及免疫組化結果支持腫物為副腎上腺。
圖1 女,44歲,腹膜后副腎上腺。CT增強掃描動脈期示病灶(星號)位于左側中下腹胰腺尾部后下方,呈橢圓形,病灶左右徑約66 mm,上下徑約63 mm,前后徑約52 mm,呈不均勻強化改變,邊界較清,病灶由腹主動脈分支供血(箭,A);CT增強掃描門靜脈期示病灶(星號)經(jīng)脾靜脈回流(箭,B);病灶內呈楔形低密度影,未見強化改變(箭,C);病理提示為副腎上腺皮質組織(HE,×20,D)
副腎上腺組織又稱為異位腎上腺組織或附屬腎上腺,發(fā)生率約為3%~10%,大小一般小于1 cm,多僅含皮質而無髓質成分。本病可發(fā)生于膈肌至盆腔的各個區(qū)域,常見于睪丸、精索、闊韌帶、腹膜后腔和腹腔;但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多數(shù)學者認為是由于胚胎發(fā)育缺陷所致。本例患者副腎上腺組織位于胰腺尾部下方,大小約5 cm×5 cm,相對巨大,較為罕見,其原因可能與異位腎上腺皮質組織可發(fā)生增生性改變有關。
副腎上腺患者多數(shù)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多為影像學檢查時發(fā)現(xiàn)腫物或其他原因行手術治療時于手術部位偶然發(fā)現(xiàn),經(jīng)病理檢查診斷。本例患者腹痛7年,CT檢查時于左側中下腹胰腺尾部后下方發(fā)現(xiàn)腫物,其CT特點為:①腫塊位于腹膜后,胰腺尾部后下方;②腫塊呈橢圓形,邊界清楚,體積較大;③于左側腎上腺區(qū)仍可見正常左側腎上腺組織,腫塊與鄰近腎上腺、胰腺等組織結構無解剖聯(lián)系;④CT增強掃描腫塊內強化密度不均,其內可見條片狀無強化壞死區(qū),動脈期示腫塊由腹主動脈分支供血,門靜脈期示病灶組織血流經(jīng)脾靜脈回流。本例病灶CT增強掃描呈不均勻強化改變,局部可見楔形無強化壞死區(qū),可能與該異位腎上腺組織體積較大而其內部可存在血供不均,發(fā)生局部梗死有關。本例患者CT檢查提示左側中下腹部胰腺尾部后下方占位性病變,傾向良性;最終經(jīng)病理及免疫組化結果診斷腫物為副腎上腺。
異位的腎上腺組織多為無功能性,應予以切除[1]。對于異位腎上腺患者而言,正常腎上腺組織通常存在并位于腎上腺區(qū)域,而異位腎上腺組織體積相對較小,因此,手術切除對患者影響不大[2]。異位腎上腺皮質組織可以釋放皮質激素,引起高血壓。異位腎上腺可以發(fā)生皮質腺瘤,從而導致非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依賴性的Cushing綜合征[3]或醛固酮增多癥。本例患者既往有原發(fā)性高血壓病史,手術切除后,患者未服用降壓藥物,收縮壓與舒張壓均降至正常,推測該患者的巨大異位腎上腺組織可能釋放皮質激素,手術切除使患者得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