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摘要] 目的 觀察持續(xù)治療改進護理在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5月—2019年3月該院所收治的90例靜脈留置針穿刺患兒,將45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措施的患兒作為對照組;將45例采用持續(xù)治療改進護理管理的患兒作為研究組;對比兩組患兒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與家屬滿意度;同時對比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結(jié)果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在一次穿刺成功率與家屬滿意度中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患兒在各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中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護理管理在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護理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zhì)量,降低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 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護理;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1(a)-006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ntinuous treatment and improved nurs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s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17 to march 2019, and 45 patients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45 patients with continuous treatment and improved nursing management were used as the study group; the success rate of one puncture of the children in the group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family member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uccess rate of one puncture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ir families(P<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var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quality-improved nursing management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in pediatric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car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children.
[Key word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nursing; Pediatric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Nursing management
靜脈留置針是臨床中的一種新型輸液方式,這種輸液方式具有操作簡單、疼痛感輕等優(yōu)勢,多適用于嬰幼兒長期輸液患兒[1]。但在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的過程中,由于患兒的年齡較小,其自我控制能力與意識較差,同時處于對疼痛的恐懼感以及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導致很容易出現(xiàn)穿刺失敗的情況。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2]。該次研究了2017年5月—2019年3月該院所收治90例靜脈留置針穿刺患兒,分析了持續(xù)治療改進護理在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90例靜脈留置針穿刺患兒,所有患兒均為該院就診的患兒。其中,對照組45例患兒中,男性患兒25例,女性患兒20例,患兒的年齡在1~9歲;平均年齡(5.64±2.58)歲;研究組45例患兒中,男性患兒24例,女性患兒22例,患兒的年齡在2~10歲;平均年齡(5.59±2.61)歲;兩組患兒在各項資料中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措施;研究組采用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護理管理模式。(1)成立質(zhì)量控制小組:構建質(zhì)量控制小組,小組共由10名醫(yī)護人員組成,由科室主任擔任小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副組長;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針對現(xiàn)階段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護理安全隱患,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副組長則主要負責護理計劃的實施與監(jiān)督工作;此外,副組長還需要定期組織小組成員的培訓工作,指導護理人員穿刺的正確方法與小兒穿刺的注意事項,并讓小組成員進行模擬訓練,促使護理人員能夠充分掌握靜脈穿刺的所有知識。(2)完善護理制度:構建輸血、輸液的管理制度,促使護理人員能夠按照相應的管理制度進行護理工作,并監(jiān)督護理人員的工作質(zhì)量,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感;醫(yī)院方面需要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工作,并設立相應的獎懲方式,提高護理人員的積極性。(3)護理措施:①心理護理:由于患兒的年齡較小,主動配合能力較差,且出于對疼痛的恐懼感以及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導致患兒在進行穿刺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xiàn)哭鬧、亂動的情況,進而影響了靜脈穿刺的效果;因此,護理人員需要積極與患兒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主動獲取患兒的信任,在進行穿刺的過程中通過與患兒聊天來轉(zhuǎn)移其注意力,并對患兒進行鼓勵,提高患兒的依從性。②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需要保持好病房中的干凈整潔,控制好病房的溫度與濕度,為靜脈穿刺提供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以此來避免穿刺過程中患兒受到影響。③靜脈留置針穿刺后護理:在穿刺成功后,護理人員需要詳細告知患兒及其家屬有關靜脈穿刺后的注意事項,并指導患兒家屬護理方法,以此來避免出現(xiàn)留置針脫落等不良反應發(fā)生;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告知患兒家屬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各項癥狀,囑咐其若出現(xiàn)相關癥狀需要及時告知醫(yī)護人員。
1.3? 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兒一次穿刺的成功率以及兩組患兒家屬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同時對比兩組患兒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3]。
1.4?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一次穿刺成功率與家屬滿意度
護理管理后,研究組患兒在一次穿刺成功率與家屬滿意度中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護理后,研究組患兒在靜脈炎、針眼感染以及導管堵塞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中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靜脈留置針是臨床中靜脈滴注的一種常見工具,這種靜脈滴注方式能夠有效避免反復穿刺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具有操作簡單、患者舒適程度高的優(yōu)點,多用于需要長期靜脈滴注與年齡較小的患兒中[4]。在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的過程中,由于患兒的年齡較小,其對于護理工作的配合程度較差,使得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若出現(xiàn)穿刺失敗的情況,不但會進一步降低患兒的配合程度,同時也會影響治療效果,增加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因此,在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中,需要采用有效護理管理措施,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針對現(xiàn)階段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6]。目前,導致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失敗的原因主要包含了以下幾項:①由于患兒的年齡較小,其配合程度較差,在進行留置針穿刺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哭鬧、亂動等情況;同時,小兒的血管管徑細小,病理狀態(tài)下血管硬化、彈性較差,使得穿刺難度增加;②護理人員自身的操作技術水平不足,無法正確掌握靜脈的解剖結(jié)構,穿刺角度與深淺掌握不當,無法確保一針見血[7];③護理人員與患兒及其家屬缺乏有效的溝通,患兒配合程度較低,使得穿刺難度增大;④留置針的型號不正確,或未使用正確型號的留置針,進而使得穿刺失敗[8]。
針對上述原因,在現(xiàn)階段的臨床護理管理中,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護理模式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臨床中。相比于傳統(tǒng)的護理管理模式,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護理模式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方式,其主要通過成立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小組的方式,針對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以此來促使護理質(zhì)量能夠得到持續(xù)提高[9]。同時,通過完善相應的護理制度,能夠有效提高護理工作的質(zhì)量與效率。良好的護理制度不但能夠有效約束護理人員的行為,同時還能給予護理人員指引的方向,促使其能夠按照相應的標準規(guī)范進行護理工作;而獎懲制度也能夠有效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通過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降低患兒對于疼痛的恐懼感染與陌生感,與患兒及其家屬建立良好的關系,提高患兒的配合程度;通過環(huán)境護理,能夠確?;純禾幱谝粋€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中,確保穿刺過程中的光線充足,避免意外因素對于穿刺的影響;而通過靜脈留置針后的健康宣教,能夠讓患兒家屬了解相關的注意事項,提高患兒家屬的自護能力,降低患兒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10]。在該次研究中,研究組患兒采用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護理管理模式后,患兒在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家屬滿意度中均顯著高于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措施的對照組患兒(P<0.05);且研究組患兒在靜脈炎、針眼感染以及導管堵塞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中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管理措施,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護理管理能夠有效提高臨床護理質(zhì)量,降低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在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莉,熊玲,王珊珊.PDCA循環(huán)管理在新生兒靜脈留置針中的應用[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7,22(46):100.
[2]? 謝竟,劉麗萍,李兵嬌.質(zhì)量與結(jié)果框架管理模式在靜脈治療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8,24(27):3332-3335.
[3]? 吳娟,楊麗松.頸外靜脈留置針在小兒神經(jīng)內(nèi)科的臨床應用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18(z1):74-75.
[4]? 夏蓮芬,章君杰,林沈麗.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兒科經(jīng)留置針采血標本溶血率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28(Z1):50-51.
[5]? 胡偉,楊芬,何信鑫.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在ICU危重患兒護理質(zhì)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11(6):67-68.
[6]? 俞曦,李志君,倪郝林.品管圈在提高2歲以內(nèi)患兒靜脈留置針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醫(yī)學,2017,9(1):133-136.
[7]? 劉紅艷.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小兒靜脈輸液穿刺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8,17(1):118-121.
[8]? 趙建芳,蔡琳丹,張霞芬.不同部位靜脈留置針在老年患兒輸注生長抑素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6(1):846-848.
[9]? 朱小麗,劉莎莎,賀艷君.模擬戰(zhàn)場后送環(huán)境下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8,24(13):124-125.
[10]? 儲定改,陳亞君,陳楊.延續(xù)護理手冊對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晚期腫瘤患兒的應用效果及對患兒心理狀況的影響[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8,12(8):68-69.
(收稿日期:201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