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獻禹,杜君鴻,吳國祥,李玉林,朱德漢
(神華新疆化工有限公司,新疆烏魯木齊 831400)
甲醇制烯烴過程中產(chǎn)生的黃油主要由于產(chǎn)品氣中的二烯烴等不飽和烴,在堿洗過程中冷凝或溶解在堿液中,在痕量氧的作用下,有可能誘發(fā)成自由基,為交聯(lián)聚合物的形成創(chuàng)造條件,乙醛、丙酮等氧化物在氫氧化鈉溶液存在下發(fā)生醇醛縮合反應,隨濃度增加最終形成黃油[1]。黃油的存在會增大溶液的黏度、影響溶液的流動性,在壓力不足的情況下會堵塞后續(xù)處理系統(tǒng)如過濾器、噴嘴以及槍頭,進而影響到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運行。焚燒法是廢物減量化的有效手段,焚燒法處理廢堿液較為徹底,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廢堿液中的黃油會堵塞輸送管道和噴頭,使爐壁和噴頭的腐蝕也較為嚴重,對焚燒爐的連續(xù)運行造成影響[2]。
某煤制烯烴行業(yè)廢堿液焚燒系統(tǒng)(以下簡稱本項目)主要用來處理 MTO 裝置產(chǎn)生的廢堿液。廢水經(jīng)過焚燒、急冷、除塵系統(tǒng)處理后,其煙氣符合 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8484—2001《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要求,達標排放,產(chǎn)生的 Na2CO3鹽水則送至回用水車間進一步處理,整個系統(tǒng)工藝流程簡單、實用、合理、可靠。
本項目廢堿液焚燒系統(tǒng)自初始運行到現(xiàn)在已有4a 之久,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要包括:廢堿液進料泵入口過濾器堵塞、焚燒爐噴嘴堵塞、爐膛壓力升高等,綜合來看,大部分是由于廢堿液中含有部分黃油而導致。黃油的存在嚴重影響廢堿液焚燒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運行。
基于廢堿液中黃油析出的機理,研究出一種新型藥劑即WJ-1,該藥劑的作用機理是提高醛酮復合物表面活性,阻止其凝聚和聚結(jié),從而降低堿液黏度,分散黃油或聚合物于堿液當中,減少其在設(shè)備表面的黏附,最終優(yōu)化和提升廢堿液的流動性。
WJ-1藥劑工業(yè)化應用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分為加藥階段和不加藥階段,主要通過監(jiān)測廢堿液進料泵的運行情況、焚燒爐的運行以及三廢的排放等方面來反映藥劑的運行效果(見表1)。
表1 廢堿液進料泵的運行數(shù)據(jù)
(1)廢堿液進料泵的運行情況
根據(jù)運行經(jīng)驗,當廢堿液中黃油成分較多時,極易堵塞廢堿液進料泵,廢堿液進料泵入口過濾器的堵塞、廢堿液進料泵出口壓力波動較大以及廢堿液進料管線流量波動較大。因此廢堿液進料泵的運行狀況通過進料泵出口壓力、來水管線流量3623-FI-007來表征。
由表1可知,在投加WJ-1和未投加藥劑期間,均未出現(xiàn)清理過濾器的現(xiàn)象,說明這段時間烯烴分離裝置排放的廢堿液中所含黃油較少,對下游裝置的運行影響較小。通過對比來水母管流量和泵出口壓力可知,運行期間沒有較大的波動。但從同樣的廢堿液流量所對應的不同工況下(投加WJ-1即工況1和未投加藥劑即工況2)廢堿液進料泵的出口壓力可以看出:工況1進料量在1.4~1.5m3/h,泵出口壓力在1.19~1.28MPa,工況2進料量在1.4~1.5m3/h,泵出口壓力在1.28~1.42MPa;工況1 進料量在1.5~1.55m3/h,泵出口壓力在1.31~1.4MPa(運行第一天除外),工況2進料量在1.5~1.55m3/h,泵出口壓力在1.35~1.44MPa;工況1進料量在1.55~1.6m3/h,泵出口壓力在1.42~1.45MPa,工況2進料量在1.58時,泵出口壓力在1.56MPa。初步分析原因可能是投加WJ-1使得廢堿液的黏度降低、流動性增強,減少了在廢堿液進料泵上的黏附,使得輸送過程中阻力降低,表現(xiàn)為泵出口壓力相對較低。
(2)焚燒爐運行狀況分析
焚燒爐的運行情況主要通過焚燒爐的溫度、廢堿液進爐壓力以及燃氣供給量、風量等方面反映。根據(jù)運行經(jīng)驗,當廢堿液中黃油較多時,廢堿液入爐噴槍的霧化效果欠佳,廢堿液燃燒不完全導致急冷罐的堵塞,同時若含有過多的黃油極有可能堵塞噴頭,導致噴前壓力升高。因此實驗過程中通過觀察噴前壓力來反映減黏阻聚劑的性能,實驗數(shù)據(jù)見表2。
表2 焚燒爐的運行數(shù)據(jù)
由表2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工況1,廢堿液進爐流量主要集中在1.55~1.6m3/h,廢堿液的噴前壓力在0.52~0.54MPa;工況2,廢堿液進爐流量主要集中在1.5~1.55m3/h,廢堿液的噴前壓力在0.51~0.54MPa;通過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可知,投加WJ-1的廢堿液在相同進料量的前提下,其噴前壓力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WJ-1的投加分散了黃油,阻止了廢堿液中黃油聚集,從而使溶液狀態(tài)更加分散,因此表現(xiàn)出更低的噴前壓力。
(3)三廢的排放
廢堿液焚燒裝置三廢排放主要為煙氣,其排放的煙氣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二級和《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4—2001)的最低限制要求,即NOX排放濃度≤150mg/m3,煙塵排放濃度<50mg/m3,煙塵排放速率<1kg/h。實驗期間煙氣數(shù)據(jù)見表3。
表3 煙氣成分
由表3可知,實驗期間煙氣排放指標超標。分析如下:煙氣中氮氧化物的來源主要分為3種,即熱力型NOX、燃料型NOX和快速性NOX[4],結(jié)合實驗期間焚燒爐的運行溫度可知,溫度均控制在900~1 200℃,因此熱力型的氮氧化物貢獻很??;燃料型的氮氧化物指燃料中的氮與空氣生成NOX,廢堿液的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鈉和戊酸鈉,主要的元素為碳、氫、氧和鈉,該原料中不含氮,而WJ-1中含有一定量的氮元素,該氮元素極大程度上貢獻了煙氣中的NOX;熱力型NOX產(chǎn)生量較少可以不予考慮。從來源上分析可知,煙氣中NOX超標主要是由WJ-1貢獻。
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5-7]可知,當燃料中氮元素較多時,建議調(diào)整助燃風和燃料氣的配比、調(diào)整廢堿液的燃燒溫度等方式進行適時調(diào)節(jié),以更充分地燃燒原料中的氮,同時調(diào)整吸收液的量,確保煙氣中的NOX被充分洗滌吸收。
1)通過廢堿液進料泵以及過濾器的運行狀態(tài)可知,新型藥劑WJ-1加注在廢堿液中,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廢堿液的黏度、增強廢堿液的流動性,進而減少廢堿液在泵及其管線上的黏附降低廢堿液的輸送阻力。
2)通過焚燒爐噴前壓力的數(shù)據(jù)顯示,新型藥劑WJ-1加注在廢堿液中,具有分散黃油、阻止黃油聚集的作用,使廢堿液分散的更加均勻。
3)通過煙氣排放成分分析可知,新型藥劑WJ-1加注在廢堿液中送至焚燒爐燃燒,由于藥劑本身含有一定量的氮元素,有可能導致煙氣中氮氧化物超標,在工業(yè)應用階段應該同步調(diào)整運行工藝參數(shù),確保煙氣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