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摘要:《學記》里有這樣一句話:“今之教者,呻其苫畢,多其訊,言及于數,不由其誠,不盡其材?!边@其實說的是不能一味地進行知識灌溉,教育要因材施教,教學要分層。這也是初中物理課堂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 ?分層教學 ?行動研究
眾所周知,一個民族的振興要靠人才,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教育。一些大教育家,從赫爾巴特、夸美紐斯到現(xiàn)代的杜威、贊可夫等對學校教育的研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杜威的新三中心論里提到“兒童、活動、經驗”,受其教育理念的影響,全世界掀起了對于教學課堂的改革。在我國的教育改革中,慢慢淡化應試教育,提倡素質教育,這是大勢所趨。筆者深受教育改革思想的影響,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朝著這個目標積極探索,不斷改進,不斷研究。
一、根據學生的差異設置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可分為知識層面的和能力層面的。一節(jié)課結束,不同的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層面上有著不同,進而會影響在能力層面上不同的表現(xiàn)。一節(jié)課結束,一部分學生會掌握簡單的知識點,一部分學生會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這方面知識點的應用,還有一部分學生會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不斷地質疑、不斷地進步。每一層次的學生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他們在這種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斷地完善自己。下面以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七章第二節(jié)《力的合成》作為具體的案例呈現(xiàn)此節(jié)我所設置的教學目標。
1.認識合力、分力的概念;
2.同一條直線上合力與分力;
3.會計算實際問題中同一條直線上合力、分力的大小;
4.會自己設計題目計算同一條直線上合力分力的大小并會逆運算;
5.上網查閱資料或者向高中學生借閱物理書,查閱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怎么解決力的合成問題并與同學老師分享。
我班學生整體差異明顯,我會讓其中的5人(每次考試相對落后,處于及格線邊緣)掌握前三個目標,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策略。另外15人(態(tài)度認真,肯學習,但邏輯思維能力較一般)掌握前四個目標,可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展開。最后10人,基本屬于既有扎實的基礎又肯學習,而且邏輯思維能力還不錯的學生,為了讓他們在本身能力基礎上得到更好的潛能開發(fā),我讓他們在完成前四個目標基礎上繼續(xù)完成第五個目標,采取同伴競爭制度,遵循互利互享原則,將所學的新知識與全班同學共享,讓班級里充滿著愛學習、愛鉆研的學習氛圍。
二、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分層教學
以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十章第二節(jié)《滑輪及其應用》為例(在上課前我將全班30人分為了10個小組,每組3人,其中一人基礎較弱,一人中等水平,一人愛鉆研且基礎牢固。這樣分的理由是使每組分工明確,在做實驗時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職責,在最后上交作業(yè)時也知道自己要完成的目標是什么。)
1.課前引入(事先讓每一組的第一人回家做準備,從電腦或者資料書中找一找我們身邊的滑輪并觀察)。這時我會讓事先準備的同學站起來說一說,有圖片的或有課件的可以在班級電腦里展示一下。這激起了其他學生想去了解的好奇心,接下來整個班級里洋溢著想去進一步學習滑輪的熱情。
2.對于定滑輪的學習,我首先讓小組第一個人組裝器材(繩子、鐵架、滑輪一個)。由于課前做足了準備,組裝一個定滑輪并不難。接下來小組第二個人觀察并復習前面的杠桿小知識,思考定滑輪的支點力臂等問題,寫在紙上,先組內討論,差不多5分鐘后回歸課堂。然后我請每組發(fā)言,此時簡單的問題比如“定滑輪實質是什么”可以請第一個人回答。再問:如何畫出力臂支點?請第二個人回答。最后可繼續(xù)追問:定滑輪有什么特點?可以從它的優(yōu)點和缺點出發(fā)。這里可以請小組內第三個人去回答。所有問題答案寫出來后由小組第一個人整理在紙上分別張貼在班里的學習墻上。之后的動滑輪也按照此辦法來分層學習。在這個過程之中老師是一個引路人,全程并沒有過多地參與,而是積極地調動每組的每個人去發(fā)言,仔細地做總結和歸納。
3.拋出一個問題: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辦法?先小組討論3分鐘,然后讓每組的第三個人談他的設想,再讓小組的第二個人按照此設想去組裝器材,最后讓小組的第一個人做記錄,記錄繩子的股數、距離的關系等等。此時小組間競爭,看誰設計的滑輪組最多。最后發(fā)現(xiàn)滑輪組有無數種,適時提問:能不能引用數學中n或n+1作為股數代碼呢?我們如何總結力的關系、距離的關系、速度的關系呢?這個延伸可以讓小組的第三個人發(fā)言,小組的第二個人總結,并且出幾個相關的題目來考考小組的第二個人。將題目整理成冊,同樣張貼在班級的物理學習黑板上。課下其他同學可以相互學習參考,并作為下次的小題目素材。
三、課后作業(yè)的布置也要體現(xiàn)分層
作業(yè)是一座橋梁,是架起教與學的橋梁。布置好作業(yè),既能鞏固所學基礎知識,也能使能力的素養(yǎng)進一步提高。我的作業(yè)布置大致分為4個層次。必修的是必須要完成的,選修的則根據自己的能力選做。凡是選修的題目,只要去做,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獎勵。下面以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十章第二節(jié)《滑輪及其應用》為例,作業(yè)如下:
1.分別畫出定滑輪、動滑輪的支點和力臂。
2.完成書本上193至194頁的基礎題3題。
3.一個人最大可使出500 N的力,怎樣才能提起1000 N的水桶?請你用滑輪方面知識去解決。
(4)對于第3題你除了滑輪還有其他辦法嗎?把你的方法寫出來。
對于分組中的第一個人,我讓他們必選第1、2兩類題目,其他作為選修。對于小組中第二個人我讓其增加第3題,其他作為選修。對于小組的第三個人,我讓他把全部作為必選項,并且為老師的題庫增磚添瓦,可提供兩或三題不等。
作業(yè)的完成過程中,對于基礎仍不扎實的,我提倡他們在扎實基礎上多下功夫,動手參與組裝實驗器材,提高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而對于基礎已經很扎實并且愛思考、愛鉆研的學生,更多的是讓他們進一步探究,使解題更加靈活,活學活用,舉一反三。
四、帶領全班同學制作班級物理題庫,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特長
著手打造屬于自己的班級物理題庫是我從教九年來一直的想法和追求。市面上作業(yè)資料層出不窮,學生挑選資料時挑花了眼,不知該選哪本。其實每一本資料都有適合我們的和不適合我們的題目,我?guī)ьI全班學生一起制作作業(yè)冊包括三部分,依次如下:
1.夯實基礎必修篇;
2.能力提高選修篇;
3.展翅翱翔創(chuàng)新篇。
每個板塊都有個負責人,一般來說對應之前每一個小組的第一、二、三人。若使人人都做個有心人,在平時就要多留心、多記錄、多總結,這樣在每學期編作業(yè)冊時就會有大量可供選擇的素材。最后老師作為總的校對人。作業(yè)冊可以作為學期的期末復習資料,也可以作為寒暑假的作業(yè)。對于老師而言,還可以將小冊子收藏起來,以供下屆學生參考。
學海無涯,教無定法。我相信每一位老師在自己的教學中都想給學生帶來希望,讓自己也發(fā)光發(fā)熱。教育的本質是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他們應有的發(fā)展,都能在不久的將來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里大顯身手。教師要時刻反思自己的課堂是不是尊重學生自身的發(fā)展,是不是真正做到分層教學,進而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潛苗金詳注.學記[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
[2]莫建明.實施分層教學 優(yōu)化課堂結構 [J].廣東教育(綜合版),2004(12).
責任編輯:黃大燦 趙瀟晗